专栏名称: 新世相
每天最后一分钟,提供有物质基础的都市生活价值观。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槽边往事  ·  记忆碎片:一年 ·  3 天前  
KnowYourself  ·  住在一起后的感情走向?1个细节就能预测 ·  5 天前  
罗辑思维  ·  教育是一个社会所有东西的投射,无论好坏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世相

我不劝你接受平凡,但我祝你不怕掉队

新世相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08-20 22:51

正文

这是 新世相Live 的 活动邀请


最近听朋友讲了一个灰心丧气的故事。

或者用她的形容,是一个“人生不停在掉队掉队掉队”的故事。

她在上个月被公司优化了,很突然。

突然到第二天她还是懵的,起床,收拾,来到了惯常上班的地铁口,站在人群里,觉得自己像被驱赶出了羊群。

她决定赶潮流做离职博主,发现赛道拥挤。更新 5 篇,共计获得 11 个赞。

“我连在掉队的路上,都掉队了。”

掉队了。她想。

掉队了。每个人都这样想。

2岁了,还没学会说话。7岁了,没考第一。15岁,还没长到一米六。22岁,差一点考公上岸。28岁,还没结婚,身边的人像接力赛一样结婚生子。35岁,没跟上热搜,附和不上流行的梗,等终于明白了那些词的意思,已经换了一批新的词。

没赶上考研高峰,没赶上股市高峰,赶上了裁员高峰。 

一边在掉队,一边怕掉队。

我知道这种感觉为什么会突然击中很多人。

我们独立面对成人世界的拼杀,信奉第二名要追赶第一名,第三名要追赶第二名,我们永远向前,不能停。

掉队就这么可怕吗?真的不能停下吗?或者掉个头,往反方向跑呢?被人群甩出来,最差的后果我们能接受吗?

这些问题久久不散,今天,我们决定试着给出一种答案:

我们邀请到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聊聊「掉队的人」

他在《春尽江南》中写道:“我曾一心要走到自己的对立面,追赶别人的步调,把隐身衣换成刀枪不入的盔甲。可所有的人,无论早晚都会掉队,不是吗?

8 月 23 日晚 20:00,我们会在 PAGEONE书店北京坊店 进行这场对谈,扫描海报二维码,30 位新世相读者可免费报名,如果你在北京,欢迎你来见面。


活动地点:北京市 PAGEONE(北京坊店)3F
活动时间:2024年8月23日(周五)20:00—21:30

我们也会同步直播这场对谈。如果你无法亲自到达,点击直播预约,就不会错过了。



一个也许能让你感到安慰的事实是:年轻人的烦恼 100 年都没怎么变过。


不是只有你才有这些焦虑,也不是这个时代才有。


前阵子,我们在清华与格非见面,他提起了一句本雅明在 1930 年代说的话:


“‘没有谁有自己固定的住所、永远不变的居住环境和不变的人格,我们总是要和自己的仇敌、邻居交换品性。没有谁不是在韶华已逝的时候还远远没有成熟,没有谁不是在人生的起点上就早已筋疲力尽。’


30 年代他就说这样的话,说明所有人都一样。


如果真有人永远不掉队,那么最后死亡也会让他掉队,也会把他排除在世界之外。”


格非常常带给年轻人这样的宽慰。他今年 60 岁,相对于成功,他的作品更多都在描写掉队、失败、失意的人和事。


他揽获华语文学所有重要奖项,但他说,在他的人生中,掉队经常发生。


他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一次落榜了,高考物理和化学都没有超过四十分,差点跟着一位亲戚学木匠。他整天待在家里,无论谁跟他说话都不予理睬,非常焦灼。

第二次结果不错,他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但他从农村来到上海的体验,是整个人都在“犯晕”。

17岁,同辈压力极大,同学们达到的高度仿佛是他不可企及的。

80 年代是属于文学的。他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发现大家讨论的内容他基本听不懂,甚至要弄清楚他们说的那些名词和概念,都觉得绝无可能。


他给当时的文学杂志《芙蓉》、《鸭绿江》、《小说林》投稿,“一投就退回来,一投就退回来”。


再后来,是时代把他和很多人甩出去了,连文学本身都被甩出去了——90 年代,文学被边缘化,时代重心变为物质和名声,曾经彻夜聊文学、谈写作的那群人纷纷改行,做生意,漂洋过海出国打工。


一位朋友找他聊天,说决定放弃文学了,说着说着就开始流泪。


格非不愿意放弃文学,但也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调整期,一调整就是 10 年,写作停止了 10 年。


整个时代的变化让人非常惶恐。他要跟 80 年代告别,要重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期间他试着写了一篇小说《失踪》,结果是,他对自己写的每一个字都不满意。


他说,突然觉得自己不会写作了,怎么办? 只能一天天地熬。直到 2003 年,他重新开始写江南三部曲。


日本有一部作品叫《暗夜行路》,指一个人在黑暗中自己去探索自己的路。


掉队也是一个机会,当同行者想去的地方你不愿意去,你只有自己走一条自己的路出来。


掉队的人生也相当值得一过,不是吗?




世界就是这样的。当人人都奔着成功飞驰向前,总会有人落单。


在小说《隐身衣》里,有一个我相当喜欢的掉队的人。


他在人生上彻彻底底一事无成:守着有限的客户,老婆早已离开,被朋友背叛,被亲人驱赶。


但他生活得很愉快,因为他有一个非常隐秘而巨大的快乐,就是听古典音乐。


他常常感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那么多的人不懂古典音乐,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不就白过了吗?


他对社会话语完全拒绝,建立了一套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坚定地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最震惊我的,是他对人自有一套分类: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听古典音乐的,一种是不听古典音乐的。


格非告诉我,他特别喜欢的西班牙哲学家加赛特也有一个分类:


世界上只存在两种人,一种人是傻瓜,一种人是怪物。除了这两种人之外,不存在第三种。


所以你有两个选择,要么成为傻瓜,要么成为怪物。


傻瓜随波逐流,被社会系统逼着去竞争,逼着追逐着幻影一般的欲望,追着某个东西去。


成功逃出来的人,就是怪物。为社会所不认可的人,就是怪物。


如果我们不想当傻瓜,我们就得努力地成为怪物。


我必须要向你强烈地分享我听完这段话之后的感动和安心。

我们每天都收到几千条留言,绝大多数都在讲述自己的恐慌:

脸上虽然在笑,其实心里很害怕;渴望上岸,惧怕落单,上不了岸,哪里是岸;提不起一丝力气去爱人;一旦脱离正轨,就会感到恐慌;得到了短暂自由但心中仍有忐忑,掉队的代价,是不是无比高昂?

之前我们给出的都是安慰,但这次我们和格非一起,想给你一个笃定的回答:


掉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你总能找到安心之处。


即使我们在狼狈里打滚,也总有黑夜放明的一天。


文学也好,音乐也好,写作也好,任何能带给你隐秘快乐的事物,都是一条坚固的路。


我过上了掉队的人生,放心了。因为比起当一个傻瓜,我们始终是那个富有勇气的“怪物”。


如果你在北京,8 月 23 日晚 20:00,我们会在 PAGEONE北京坊店 进行这场对谈,扫描海报二维码,30 位新世相读者可免费报名期待与你相见。

活动地点:北京 PAGEONE(北京坊店)3F

活动时间:2024 年 8 月 23 日(周五)20:00—21:30



我们也会同步直播这场对谈。如果你无法亲自到达,点击直播预约,就不会错过了。



我不劝你接受平凡,但我祝你不怕掉队。

 晚祷时刻 

“当欲望被放大,
平凡就变成可笑的耻辱。"
——格非

 掉队的人生 

 当然值得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