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etterRead
有理、有趣、有用的英文读物推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文悦读  ·  怎样才能听懂印度口音英语? ·  3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清晨朗读3039:New tech can ... ·  2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清晨朗读3037:The Season ... ·  3 天前  
每日英语  ·  欢迎订购《英语周报》系列产品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etterRead

时间是怎么腾出来的?

BetterRead  · 公众号  · 英语  · 2024-09-22 11:18

正文


主要是为了省时间

这两天和看过我公号的朋友聊天,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馈。

一种认为我们家奉行的是“素质教育”,因为我们做的事情往往是应试为主的家庭不太会去做的;一种认为我们家很“鸡血”,因为每年读100多本书,小学三年级写英文小说,以及初一考托福和上大学物理课等等做法,并不多见。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太准确。教育策略无所谓好坏,都是为了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如果说有什么是我比较在乎的,就是要让省时间。

因为时间才是人最重要的财富。

回顾我们家的许多选择,几乎都和省时间有关系。

为了不接送,选择了线上课。

为了不用每次上2小时线上课,选择了录播课。

为了不花时间上课外班,选择了自学。 

为了不花时间送孩子上学,选择了让孩子自己上学。

为了不花时间送孩子去游泳,选择了让孩子自己坐公交。

为了不花时间给孩子做饭,选择了让孩子自己做饭。

为了不花时间上学很多门课,选择了让孩子用英语学其他科目。

所以说,生活自理、课业自学、平时自省这些要求背后,都有非常现实的需求——省时、省力、省心。

其中,省时间是最看得见的需求,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因为大部分在孩子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主要是通过大力投入时间来探索兴趣或者升级学业的。但是到了中学,时间骤然紧张,老办法就不管用了。

所以,我建议从小学就开始关注时间的利用,所谓精益养娃吧。具体有三个办法。

了解你到底有多少时间

既然时间就是财富,首先要做的就是盘点资产,即把你的需求和你的时间都列出来。

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列出孩子一周可以用于课外活动的空余时间,和你打算做的事情所需要花的时间,然后把两者相对比。

举一个例子。

一个孩子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回到家吃饭做作业,差不多6点以后才有时间。6点到9点之间有空学习或者活动,9点准备梳洗睡觉。所以,周一到周五。这个孩子真正能够用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是3小时。

那么周末呢?我们就先按8个小时来算。所以,这个孩子一周总共能用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是31个小时。

接下来就是梳理自己的需求了。

比如文化课的学习。如果是线下课,比较粗一点的算法是把正式上课时间乘以三。也就是说包括接送、上课以及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时间。如果是线上课,则可以乘以二。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记录一节课以及课后的练习时间,以便精准地评估。

总之,当你把所有你想给孩子安排的课外班和课外活动时间都梳理出来,再和孩子现实的时间相对比,通常会有一个感觉:

时间太不够用了!

这种用表格来全面、细致梳理时间的做法,我每年做一次。每做一次,都会让我充分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有动力去思考如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排序、选择和做减法

时间不够怎么办呢?我一般会采取以下办法。

首先是排序。排序不是为孩子的课程排序,而是为你的需求排序。

比如学习数学很重要,所以必须要挪出时间来。但是这不意味着你就必须给某门数学课安排最多的时间。

又比如体育锻炼很重要,也必须要挪出时间来。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你必须每次三个小时来回奔波送孩子去上课。

先排序需求,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课程或者学习方式。哪些课程可以改成线上?哪些课程可以选择在校社团?哪些适合一对一?选择最重要的需要,以及每一项需要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才能提升效率。

如果这个需求只能选择最麻烦的学习办法,那也只能忍着。如果这个需求优先级不够,且课程也特别费时,那就只能做减法了。

做减法是很痛苦的,尤其是对于小学家长来说,哪样都舍不得呀。但是还是得做。

那如果既不想减掉需求,也不想减掉需求,怎么办呢?我来说说我自己做过的三件事。

尽量不考试

首先就是尽量不考试。在北京,具体来说就是不参加奥数、剑桥五级英语考试和相关的培训。

我对于这两项活动没有什么意见。它肯定也是择校的有力工具。我只是觉得这两项考试和相关的培训耗费了太多时间,牵扯太多精力。

比如国内某些奥数比赛,不仅备考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必须通过机构报名,而且要上游轮或者去境外。又比如剑桥五级考试,考位要去抢,考试时间长,出分又慢。 

这两项考试给家庭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他们会占据孩子整个小学的时间。比如剑桥五级考试,有五级。所以培训机构会建议家长一级一级地考,围绕考试来学习。

如果是为了择校,你选择适合那一个级别考不就行了吗?如果是为了了解孩子的水平,你去官网下载一份免费的模拟考卷给孩子测试一下不就行了吗?

但是现在它硬是变成了一个“五年考试,三年模拟”的培训包。学得好不好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一方花费了大量时间,有一方获得了持续的收入。

奥数也是如此。你一旦踏入,就会陷入到学习、备考、升级上课、考试这个循环。

如此一来,孩子、家长的时间就被绑定了。

所以我选择参加一次性的考试,而且是最方便的考试。这样只需要短期备考,甚至考试自学备考。到目前为止,我家两个孩子参加的考试,都是如此做的。具体的介绍请见BetterRead公号的以下文章。

给“懒人”的小升初建议(附清单)

攻略:一个月两战剑桥领思,得180+最高分

这样做的缺点当然很多。比如孩子自学和自己备考不太省心,考试的含金量不一定高,而且显得有点特立独行。优点也有,比如省下了大量的时间,比如不会因为“阳光招生”等政策的出台而感到遗憾。

让孩子学会自己上学自己做饭

我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让孩子自己上学,自己做早饭。

自己上学比较简单,我在BetterRead的文章《一根棒棒糖》里介绍过这个过程。

做饭更复杂一点。但是和上学一样,关键要树立一个清晰的目标。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的目标还是比较模糊的,比如进厨房不捣乱,不影响大人做家务,甚至能洗个碗更好。但是疫情时期,我发现孩子是可以学会做饭的,也是能够帮助家里承担家务的。当然,因为我采用了炒菜机等设备,所以做饭也比较安全。

我在BetterRead公号文章《培养“天选做饭人”,就用这三大工具》里也记录了这件事。

这以后,我的目标就是越来越明确。

今年,我的目标是老大今年学会做50个家常菜,老二今年学会做10个家常菜。

暑假期间,整个八月,两个孩子分工包揽了家里的午饭和晚饭。一个做饭另外一个就洗碗和收拾,经受了比较完整的考验。现在老大会做30个了,老二会做8个,距离年度总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一旦暑假能自己搞定了,平时节假日也不在话下。假期里能够自己做饭的好处是什么呢?不仅仅是减轻父母的负担,也解决了托管的刚需。一旦孩子能够自己写作业,自己做饭,家里就不太需要随时有个大人看着。

平时的目标则是:如果孩子能自己做早饭,自己上学。

这个目标容易实现,并且一旦实现就能省下全家人的时间。

想象一下,闹钟响了。孩子自己起床,自己做饭,自己上学。家长在床上躺平。多爽!

这就是我童年时代我妈妈的日常生活。现在我也实现了。

孩子自己起床自己做早饭自己上学,在小学的收益一般。毕竟小学上学时间没那么早,而且现在就近入学越来越多,家长送也很方便。

但是到了中学就不同了。中学很可能离家更远,孩子上学更早,为此家长就得起得加倍早。如果在小学期间孩子就养成了早上自己做饭自己出门的习惯,上了中学全家的作息都不需要做太大的变化,全家的日子都会比较轻松。

当然,并不是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把省时间放在第一位的。比如,老人本来就起得早,很愿意帮忙带娃做早饭。很多家长也非常愿意接送孩子,刚好趁这个时间和孩子聊一聊。

对他们来说,省时间并不是最高目标,反而要为了亲情的积累来花时间。

我们家也是如此。比如这段时间,家里大人有空也愿意自己给孩子做早饭。孩子也不想做早饭,但是想自己上学。最后就变成大人做早饭,孩子自己上学。

但是至少孩子有自立和自理的能力,在需要的时候能用得上。而且,要不要做饭,要不要接送,我们和孩子都有选择的自由。

和老师分工,不和老师较劲

之前,在BetterRead的文章《小升初后还想全面提升英文能力?我有两个建议》里,我提过建议,就是要想孩子英语好,就不要把校内英语学习的事情交给老师,课外主要巩固日常英语听读习惯以及学校做不了的其他英语能力提升学习。

其实,语文我也是怎么做的。

很多家长都会在家自己辅导孩子英语和语文。英语大家还是会选择报班,毕竟是外语,而且还涉及到有关择校的考试。但是语文就不同了,这是母语啊,再加上现在类似《教材全解》等教师用书和教辅到处都可以买到,于是人人都觉得自己可以上手教一把。

其实,这是一个深坑。

我做一个类比。很多人在家自己做饭,都会用到菜刀和菜谱,但是不会有人认为自己凭一把刀一本菜谱就可以做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即便他们对菜品不满。因为厨师做菜是专业的事情。

教学的复杂性不亚于厨师,但是我遇到的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比老师强。我经常听到家长在群里吐槽孩子的语文老师,从拼音、练字到阅读理解和作文。

结果就是家长拿着参考书和教辅自己带着孩子刷题。甚至有的家长会和老师较劲,老师怎么教,家长拿着教参再教一遍;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同样类型的作业家长让孩子做别的教辅。

一方面,我很同意家长在课外使劲学语文。因为语言能力的提升,不是单靠学校能够解决的,需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运用。但另一方面,使劲也得找准方向。

因为一旦做不好,效果不好,还特别费时间。

以家长们最重视的阅读理解为例。通过刷阅读理解来学习阅读,是纯应试的做法,而且出题有很强的本地化倾向。也就是说,无论是题型、考察重点还是评分标准,每个地区或学区都不同。因此,真正掌握应试密码的是本地的教研员以及密切关注出题思路的本地老师。

所以,如果要以应试为目的来刷题,家长手里的资料和对考试的理解远远不及学校老师。

我很理解,到了小学高年级学校测试越来越多了,家长自然也会在课外加码语文应试。但是语文和英语不太一样。

英语早早应试是为了小升初择校。但是,小学语文刷题对于小升初择校没用,小学语文考试的要求和初中也大相径庭。既不能择校,又不利于衔接,还很折腾,为什么花那么大精力呢?

我们需要时间用在刀刃上。语文需要家长做的事情很多,包括关注书写、字词等和本地化教研关系不大的基础技能,注重古诗词和文言文等具有延续性的内容,以及阅读、写作等关乎终身的能力提升和习惯培养。

这些才是我们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总之,越到小学高年级,越需要腾出时间来,为小初衔接做准备。这个时候因为一些教学细节和老师较劲,既没有必要,也不一定科学,更没有效果。在不远的将来,你和孩子都将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这个环境不是延续过去的做法可以应对的。

我们要做的是和学校分工,而不是和老师竞争。

腾出时间,是为了面向未来。

相关文章

这四大流行英语阅读APP和教辅,我为什么弃用?

另类的物理学习

小升初后还想全面提升英文能力?我有两个建议

小升初以后,父母面临三大转变(附书单)

小升初你可能想不到的三件事 (附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