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陈忻儿童心理  ·  “孩子一上学,母爱就消失?” ·  昨天  
简单心理  ·  我总是搞砸一段关系,这是怎么了 ·  昨天  
壹心理  ·  2025年想越过越顺?请尝试这1件事—— ·  3 天前  
京师心理大学堂  ·  时间就是金钱——吗?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想想当然认得自己了! | 海豚对自我镜像的认识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3-02-18 20:00

正文

作者 | papryca


动物们能不能认识自己?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认识到自己?孩子们又要到多大才有了自我?这些问题让研究自我认知的动物行为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们着迷。



基于镜子的 点红测试 是自我意识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它由 心理学家Gallup 在1970年首创设计。实验者会用颜料在动物(或孩子)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比如额头、鼻子,点一个印记(可以洗掉的~),然后把动物们带到镜子前, 观察它们是否能借助镜子中的图像发现自己的身上多了一个奇怪的点点,是否会做出和颜料点有关的行为。



如果确实有这样的行为,例如猩猩用手摸额头、大象用象鼻擦颜料点,就算通过了测试。这时我们认为动物可以认识到镜子中那个图像——那个看起来很像同类的家伙——其实就是自己。因为颜料经常用红色的,所以被称为点红测试。



(图源bing图片,侵删)



可以通过测试的动物们包括黑猩猩、红毛猩猩、大象等;他们通常在摸红点之后还会在镜子面前重复地做一些动作,像是在测试镜子的“复制”有多完整。不能通过测试的动物通常会对镜像摆出威慑姿势,甚至于大打出手,像是把镜子里的自己当做是同类的竞争者。



在一些研究中,出于研究设置、动物自身特点等的诸多原因,虽然看起来动物表现出了通过点红测试的行为, 仍有学者对它们是否真的有自我认识抱有怀疑 ,想要更好的证据。我们今天要聊的瓶鼻海豚,就迎来了一个 新的自我认知的证据。



德国的研究者Loth、Güntürkün、von Fersen、和Janik对杜伊斯堡动物园和纽伦堡动物园中的四只瓶鼻海豚做了测试。他们采用点红测试的经典思路,给小海豚的一只眼睛周围画上染料;考虑到小海豚们并不像猩猩大象一样有“手”来触碰染料、同时眼睛又分布在身体两边, Loth他们决定观察小海豚们用哪边脸照镜子, 从而判断它们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镜像。



实验中右眼"点黄"的小海豚



测试在动物园的水池中进行。研究者们会用拦网将水池暂时封闭起来,只留一只海豚在水池的测试区域中;另一只海豚则在拦网的外面,可以透过拦网围观另一只海豚测试。



杜伊斯堡动物园的水池设置。图中标识了镜子的位置,虚线则是拦网,没有做测试的海豚可以透过拦网看见另一只海豚测试



测试中,饲养员会在手指上准备上染料,趁海豚不注意的时候给它的左眼和右眼外面各画一个圈。 有时候染料的是透明无色的,有时候则是黄色的 *(染料也没有味道,会在大约45分钟后自行脱落)。



/ / 小提示


左右两边都画圈是考虑到 只在一边画圈,海豚们可能仅仅通过皮肤接触的感受就推断出哪一边有奇怪的东西了, 这样不能准确测试到海豚对自己镜像的认识。



透明和黄色染料的使用,使得海豚们只有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镜像,才会知道自己哪只眼睛上有奇怪的黄圈。




画圈以后海豚们就会回到测试水池中自由游动30分钟。水池的特定位置放置有一面水下镜子,周围安装有三个记录海豚和镜子互动的摄像机。研究者们就用摄像机拍摄下的视频编码海豚们在这30分钟中照镜子的次数和时长。



(图源bing图片,侵删)



他们观察到,四只海豚中的三只都有 逆时针游动的默认偏好 ,这使得在两边的染料都透明的时候,海豚们整体上更多地将右眼朝向镜子,次数和时长上都是如此。 在左眼的染料有颜色,也就是看起来左眼画圈的时候,这个默认的倾向逆转了,海豚们更多地将左眼朝向镜子。而在右眼的染料有颜色、右眼画圈的时候,海豚们更多地将右眼朝向镜子。



这一结果和海豚们可以认识到自己镜像的预期相符,他们从镜像中认识到自己的一只眼睛上画了个奇怪的黄圈,照镜子反复观察那只眼睛。



四只海豚的测试结果图。图中的“n=”表示海豚们在这种颜料情况下左眼或右眼朝镜子的次数



谨慎的学者们有更严格的要求。他们认为在以往的海豚镜子测试研究中, 海豚们靠近镜子还有别的可能:把镜子里的自己当做了一个同类,在好奇地观察怎么同类眼睛上多了一个圈。



为了确认是否有这种情况,Loth他们观察了每次测试的时候, 另一只海豚在水池拦网外的表现。 他们在杜伊斯堡动物园的两只海豚——达尔文和迪亚哥——上发现了围观行为。 他们确实会在对方做实验的时候前来围观,但并不会随着同类眼睛上是否画了圈而变化 。也就是说,当真的有同类眼睛画上了圈的时候,达尔文和迪亚哥也不会因此总来看看。这个发现有力地说明了,小海豚们确实是因为通过镜子认识到了自己的异样,才在镜子面前看来看去的,它们真的认识自己!



Loth他们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新发现: 一只名为达尔文的海豚表现很不一样。 在画上黄圈之后,达尔文并没怎么去照给他准备好的镜子,反而是经常游到靠近水面的地方,在水面附近转悠。难道是达尔文把水面当做了镜子用?



带着这样的猜测,Loth等又分析了达尔文靠近水面的次数和时间。结果发现, 达尔文在两边染料都是透明的时候很少游到水面附近(一共5次),而在染料有颜色的时候经常这么做。 左眼画黄圈的时候去了18次,右眼画黄圈的时候去了46次!而且,在左眼画黄圈的时候,达尔文左眼朝水面的次数和时长高于右眼朝水面的次数和时长,右眼画黄圈的时候则正相反。这种行为模式和我们预期中的照镜子行为完全一致,达尔文真的在利用水面的反光观察自己, 他在水下照水镜子!



达尔文在水面附近活动的情况。图中的“n=”表示达尔文在这种颜料情况下左眼或右眼朝水面的次数



Loth等说, 这是他们第一次捕捉到海豚自发地把水面当镜子用的行为。 水面不仅仅会反射从空气中来的光线,形成陆地动物可以利用的镜面,也会反射从水中来的光线。这种现象显然并不局限于动物园的水池中,大海的水面也会有这种效果。 这意味着海豚们很有可能有唾手可得的自然镜面,只要游到水面附近就能看到自己的镜像。 如果达尔文的特别行为在其他海豚中广泛存在——尤其是野生海豚,就能说明海豚们真的是一个具有相当程度自我意识的种族,而且这一能力的演化和习得很有可能有水中自然镜面的帮助!



海豚背后视角的景象,可以清晰看到海豚后半身体的镜像!

(来自Dibble et al., 2017)


作者说

我可是小海豚想想,不认得自己,怎么当吉祥物呀~


心理学部各实验室、课题组运营有一批不同方向的优质心理学科普公众号,在大学堂后台自定义菜单点击“ 分类精选 ”-“ 友情公号 ”可以查看。今后的每个周六,大学堂都会转载其中一篇与大家分享,祝大家晚安。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婴幼儿心理 ”(微信号:kidslab)。婴幼儿心理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婴幼儿心理实验室创办,该实验室主要从事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研究。欢迎大家关注婴幼儿心理微信公众号。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 Loth, A., Güntürkün, O., von Fersen, L., & Janik, V. M. (2022).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How do marked dolphins use mirrors and what does it mean? Animal Cognition, https://doi.org/10.1007/s10071-022-01680-y.

[2] Dibble, D. S., van Alstyne, K., Rohr, J., & Ridgway, S. (2017). The dolphin in the mirror—a familiar face? The Physics Teacher, 55, 8–12.



作者 | papryca

来源 | 婴幼儿心理

编辑 | N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婴幼儿心理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陈忻儿童心理  ·  “孩子一上学,母爱就消失?”
昨天
京师心理大学堂  ·  时间就是金钱——吗?
6 天前
电竞头条15W  ·  锤石钩子从小兵头上飞过去了!
8 年前
创意铺子  ·  你能看出这是什么笔画的?
8 年前
哈哈搞笑视频  ·  这婚礼车队,找不出第二个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