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hey,你好
今天是元宵节,是挂灯笼、猜灯谜、吃汤圆的日子。外面也在搞热热闹闹的活动,好像又过了一次年。
长大了的我们,总觉得年味儿不足了。但实际,只是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的快乐变少了。我们好像不再融入到大人们的活动,也几乎不再去放鞭炮、捉迷藏了......
而对于我们的爷爷奶奶、父母来说,那是一个团圆的、温馨的日子。他们好像把平日里的期待都放在了过年那天。因此,当我们回家就能感受到那些精心准备的食物和贴纸。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记得
吃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哟)
a.故事中应该有多少个人物?
不要超过绝对必需的人数,每个人物都需要额外的文字、额外的篇幅、额外的努力。人物太多,你会失去读者,或者让他们感到混乱。
b.
如何决定一个人物是不是必需的?
最好的法则是如果一个人物不能以某种方式推进冲突,即推进故事,那么他就不是必需的。如果一个人物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主人公,那就删掉他。每个人物都应该有所贡咸。帮助或损害、推进或阻碍主人公采取行动或者获得信息。
c.这样留下的人物会不会比你能够掌控的人数多?
当然会。这里的窍门在于合并,问自己,前台和客房服务员能
不
能合并,一个人能否做两三个人的事。
d.人物真的是这样设计出来的吗?
是的。故事不是事实或者历史,它是写作者想象力的产物。所以,关于它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设计的。唯一的问题是你的设计是否足够有技巧,会不会被读者发现?还是非常笨拙,就像表演牵线木偶戏时被观众看到了演员的手一样?
e.描写真实的人不是更好吗?不是,有三条理由:
(1)真实的人会从故事中认出自己。
他会生气,
把你告上法庭,那对你来说无疑是场灾难。
(2)真实的人很少能准确地适应故事的需要。只要你写的是小说而非事实,你就需要让人物适合他们的功能。塑造一个人物,你可以根据情景修改他。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人物,现实常常会成为阻碍。
(3)真实的人很难描写。邇常,你与一个真实的人的接触和对他的认识会妨碍你描写他。你试图记住他实际上是怎样做一件事的,而不是让他做他应该做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试图照搬一个你认识的人物,除了在最广义的层面上。事实上,即使需要有意识的努力,你也应该避免照搬细节。
f.如何塑造角色的发展?
压力是成就或者毁灭一个人的因素,所以让人物投入冲突,让压力剥去他所有的伪装,暴露出他的本来面目。这样做时,不要犹豫,要听从你的直觉。这时候,灵感和热情能够创造的结果会让你自己感到惊讶!
g.人物成长是怎么回事?
人物成长是一件让评论家爱恨交织的事情,但是大多数故事的时间跨度都很短,比如惊险小说一般不超过48小时,或者24小时。你自己或你的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成长多少?
此外,在时间跨度为很多年的长篇小说中,人物确实在成长。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从经验中学习。这意味着,如果你的故事表明他们从具体事件中学到了教训,就没有问题。
h.不是有一些作家说,人物获得了生命便会违背作家的意愿,自己控制故事的走向吗?
他们是这样说的。
不过说白了,这些作家的意思其实是,他对自己塑造的人物的人性如此着迷,以至于他决定描写这种人性,而不是原来构思的故事。
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灾难。对某件事情着迷会让它变得简单,在小说创作中,结果是更生动的作品。另一方面,对人物着迷很少能替代扎实的故事结构。过分夸大人性会让其他东西失衡。因此,普遍规律是停留在自己功能框架之内的人物是最好的。
i
.这种限制不会让许多人物肤浅和表面化吗?
实际上,尽管文学界会坚决否认,但许多人物就是没有深度,也不需要有深度。
这样的人物从“约翰”或者“玛丽”开始,然后就到此为止了。这里的诀窍在于,在你塑造每一个人物时估量他们,问自己他应该得到多少关注。如果他只是个跑龙套的,那就用最简单的方式描写他。在生活中,你不会注意你所乘坐的出租车的司机,但是会非常关心你的妻子。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小说。
j.如果你完全被一个次要人物迷住了怎么办?
这跟在第h点中讨论过的问题同样危险。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必须决定是调整故事结构以适合人物,还是削弱人物,让他适合自己本来的功能。选择在所难免。要明白,这并不是说你不应该让小人物出彩和吸引人,只是你需要把他控制在角色的框架之内。
k.对于不那么重要的人物应该花费多少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