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小马宋在读书群中的回答分享展开,涉及了关于商业问题的多个方面,包括收入过亿的工厂取舍、直营店与连锁店的用户关注程度、工业润滑油公司的短视频营销、麻辣香锅店的口号有效性、营销策划公司的破局之道、家政公司的口号调整以及新门店的引流问题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马宋关于工厂取舍问题的回答
提出了聚焦一个领域深耕会有更大机会的原则,但也强调了需要根据企业的核心能力或资源、新增业务是否使用了公司过去的核心资源、新增业务是否能与过去的资源协同等因素来具体决策。
关键观点2: 关于直营店和连锁店用户关注度的讨论
小马宋认为直营和加盟顾客没有那么大的感知差异,因此这个概念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
关键观点3: 对工业润滑油公司短视频营销的探讨
指出如果企业规模不大且没有竞争优势,需要考虑是否继续投入短视频营销,或者考虑行业选择。
关键观点4: 麻辣香锅店口号设计的评价
小马宋对麻辣香锅店的口号提出了疑问,认为需要实际测试效果才能确定其有用性。
关键观点5: 营销策划公司的破局之道
强调需要明确客户找公司的核心理由,提供独特的价值,并考虑如何提供高质量的营销方案。
关键观点6: 家政公司口号调整的建议
指出口号并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保证家政服务的质量、标准化和客户满意度。
关键观点7: 对新门店引流的思考
探讨了新门店引流的问题,提出可以通过观察同类同行的开店活动和推广来寻找解决方案。
正文
前天,我在读书群里发了一条向大家征集问题的内容,
大致如下: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拥有了168个读书群,3万多位群友。
读书群一直是我个人在打理,当然我打理读书群的方式比较节省能量,主要就是每天发一段自己的思考内容。
因为我个人精力的问题,很多群友跟我互动的时候,我并没有及时回复,甚至我为什么很少回复一对一的信息?因为一对一的效率太差了。
如果想一对一问我问题,恕我不回复(我们有3万一次的见面咨询,可以私信联系我)。
但如果我在群里回复一个消息,其实本质上是产生了一条对200多人有用的内容,这个效率相对还高一些。我可以试试公开回复各位群友的问题。
我会先收集问题,然后挑选问题来回复,然后统一把回复发布到所有群里,这本质上是完成了一次内容输出,于我于大家都是有用的。
我的设想是这样的,每周二我会来问大家有没有问题,如果想问我问题,请在群里@我并提出你的问题,我会挑选出优质的问题并在当天来群发回答。对于问题,有几个简单的要求:
1、仅限于商业问题,包括管理,经营,业务,营销,品牌等等(婚姻情感政治军事宗教等所有于商业无关的问题我不回答)。
2、不要问大而无当的问题。你可以问一些更具体的问题。
3、不要问我百度或者AI一下就能知道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安索夫矩阵?比如什么叫4P?
4、如果大家能回答群友的问题,欢迎你直接在群里回复他,我回复量有限,也不是什么都懂。
截至昨天,收到了诸多群友的问题。
但我能力和精力有限,只挑了7个
有代表性的问题
回答。
这7个回答,群友普遍反映看完很有收获,所以
今天我们也同步分享在小马宋公众号上,希望能对你有启发
(
文中涉及个人信息
的部分
,会被隐掉)
。
来自@**食品张*军:小马宋老师,请教一下,我是做食品行业的。
2003年开始主要做烤肠代理,就是烤肠机烤的那种。
后来陆续代理调理品,就是类似于预制菜,例如骨肉相连,盐酥鸡等。
从贸易代理开始,陆续做了三个城市公司。
2011年开始投工厂,做烤肠工厂。
2015年又三个人合伙投资调理品工厂,2023年又投资了一个肉类预制菜工厂,例如给永和豆浆做牛肉面的卤子,亚惠快餐的原汁牛肉。
我发现自己太贪了。最好的工厂销售也才一个多亿。虽然都是食品行业,其实是三个不同的行业。
现在是觉得应该聚焦于一个或者两个工厂。又不舍得或者说不甘心放弃。
所以请教您,我是否该聚焦一个工厂,专注一个品类做强。
如果三个工厂都想做好,会不会最后哪个都做不好?
回答:
这是个好问题,但是我可能给不出具体的答案,因为信息还是不够完备,但是我这里可以说一说一些核心原则。
理论上来说,确实是聚焦在一个领域深耕,会有更大的机会。
但这个并不尽然。
我企业的核心能力或者资源是什么?我增加的业务有没有使用了公司过去的核心资源?我新增的业务能不能与过去的资源协同?
我举个例子。比如你做预制菜,那理论上来说你可以给快餐行业供货,这时候你要组建销售团队和招募代理。
那么,假设快餐行业也需要烤肠这个品类,这时候你其实是复用了你过去的资源和团队。这样其实是节省成本的。
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个客户叫永达,它做乌鸡卷,做火锅食材,但是火锅食材在冬天生意好,夏天生意就不好。
这就有个波峰波谷,那么他可以考虑做烧烤或者是饮品食材,这就填平了夏天的波谷,人员工厂也就有效利用了。
但是他做甜品饮品工厂生产设备不能复用,所有他发展烧烤食材可能就更有优势。
来自@张**产后修复行业:我们有个店是直营连锁,不是加盟。新做了抖*平台,一直在突出直营(想打区别),包括直营的售前、售中、售后。
做了一段时间了,发现客户对这个概念感知不大。一直在想从用户角度怎么表述好,这个点值得继续吗?
回答:我没做过调研,但从直觉来说,
直营和加盟,顾客没有那么大的感知,也并没还有明显的认知是直营就比加盟店更好,
麦当劳和可口可乐都是加盟连锁的。
来自@*布:您好小马宋老师,非常荣幸能有向您提问题的机会。
我所在的行业,是工业设备润滑油,自己的品牌,找代加工工厂生产。
互联网时代,非源头工厂的路越来越窄,空间越来越低,客户不断流失。
目前的对策是短视频全域营销,报名短视频培训营,人员配备上并没有拍摄、剪辑运营人员。只有三名销售员。
学了短视频全域营销理论,场景拍摄素材寡淡,落地又不见效果,进入做还是不做的两难状态,请教该如何破解目前的状态呢?
回答:
感觉你这个生意,不是要不要做短视频的问题,是要不要继续这个行业的问题。
从你的描述上看,你的企业规模应该不大,自己工厂都没有,还是代工,本质上既没有成本优势也没有技术优势,好像没有任何竞争力。
除非你特别懂线上的推广和传播,但从你的描述上看,你也并没有这个天赋,想让员工学会短视频拍摄和创意,那只能看运气了。
来自@海*:小马宋老师好,我是做商场店麻辣香锅的。
我调研犹豫进不进我家店的顾客,发现基本是三类人:1.没想好吃啥。2.担心辣度太辣。3.担心贵不贵。
针对这三类犹豫不决要不要进店的人,我打算设计一个喊宾口号,我想的是“现炒的麻辣香锅”。
包含了品类名“麻辣香锅”,首先得让顾客知道我是卖什么的,“现炒”是我的一个卖点,同时也是顾客的购买理由,我想写“大厨现炒”或者“手工现炒”。
但我觉着针对新顾客而言,说得过重顾客会担心价格贵,所以就把“大厨”“手工”去掉了。
第二句是“辣不辣都有,辣不辣都好吃”针对那些担心辣度的顾客写的,准确的说是抄老师写给遇见小面的。
第三句是“不好吃不要钱”主打安全感连上就是“现炒的麻辣香锅,辣不辣都有,辣不辣都好吃,不好吃不要钱”,希望小马宋老师给予点评。
回答:
我不确定,因为我自己都觉得麻辣香锅就是现做的,顾客会觉得麻辣香锅不是现做的吗?
另外,麻辣香锅不辣,真的有吃头吗?这有点像没有虾仁的虾仁水饺,给我整不会了。
这个究竟有没有用,其实你喊两天试试就知道了,你不需要问我啊!
来自@倩*:作为定位品牌营销策划的小微公司,没有名气没有超级厉害的案例,有什么业务还有破局之道?
比如再继续切更细分赛道NO.1大健康品牌方?NO2大健康大美业的品牌品牌商业计划书?或者其他?
并不是说你细分一个赛道就能做好的,
而是你要有这个能力,才能进入这个细分赛道。
另外,
作为一个营销策划公司,我们首先要能回答一个问题:假设我的公司就是我的第一个客户,我会提供什么样的营销方案呢?
来自@**家庭服务:我是做家政行业的,目前主营业务是家庭的日常保洁。
随着规模扩大后期也会扩品。
一直困惑于没有一个像样的slogan,目前在用的是“保洁好阿姨 就找安富丽”,请老师从专业角度指点一下是否需要调整?又该怎样调整?谢谢老师。
回答:
其实家政行业,有没有口号也不用纠结,公司能不能做好更口号的关系也不太大。
核心是如何保证家政服务的质量、标准化,客户满意度,这才有复购和口碑。
来自@*签:请教小马宋老师一个问题,我是干快餐品牌的,就是我们门店每开一个店,前半年会很难,特别慢热,但是后半年就会慢慢好起来,然后一两年后就一直稳定。
我们一开始以为是客流的问题,我们就开始做*音、*点评引流,但是即便这样做了,还是老样子,每开一个店,前半年都很焦虑。
即便是老店长过去带新店,也会这样,但会缓解一些浪费,不会有猛增。
如果品牌出现这样问题,缺失的点是在哪个环节?是否是前期的流量投入不够持续?还是优惠力度的原因?基本上每个店固定投资成本100W左右。客单40左右。希望小马宋老师能解解惑。
回答:
做快餐的,固定投资100万感觉有点高。不知道你是做社区店还是商场店,客单40元的话,除非是江浙沪地区,这个客单还是蛮高的,不像是快餐的客单价。
社区店的话,在周边做推广就可以吧,而且社区慢热也正常,因为逐渐会有复购消费。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我没法给到具体建议。
最简单的做法是,看一看同类同行的开店活动,
这个应该不难。
比如塔斯汀这种一开业就火爆的门店,
去观察他们的开店活动和推广就好了。
如果对读书群其他内容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由
小马宋本人亲自打理的
免费读书群
。
【如果显示群聊已满,
可以后台私信
“ 读书群 ”
三个字,拉您进群】。
点击查看【小马宋】更多营销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