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人士说,央行最新的思路已经不再提去杠杆。加之前段时间降准,很多人因此担心,难道我们货币政策真的扛不住了?
换言之房价又迎来利好?
这些人的解读来自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杠杆游戏认真看完这份61页的报告,确实如一些人所言,一开始说的是,防风险的首要任务是稳住总体杠杆。
难道央行真的思路在变?今天,杠杆游戏就来对央行一季度报告做个解读。
1、对于去杠杆,央行说稳,也说了助力去杠杆。
央行一季度报告确实称,2017年,宏观杠杆率相较之前增速明显放缓。在2017之前的一段时间,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2012至2016年的四年中,年均提高13.5个百分点。而2017年宏观杠杆率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250.3%。
其中,企业部门杠杆更是出现2011年来首次下降,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去杠杆有所成就,所以就不要去了?No,央行是这么说的,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如下图1:
图1.201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关于去杠杆的表述 图片来源|央行
证据摆在这里,杠杆游戏要说,一些分析人士是不是根本没有完整看完央行的一季度报告。
2、货币总闸门,不管是管住还是管好,终究是要管。
邓海清、陈曦等经济学家注意到,如果将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易纲行长讲话一起进行把脉,市场会发现货币政策存在不同的脉象,投资者可能会产生“焦虑症”。
其理由、原因是: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出来之前,官方口径是“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之后则是“管好”。
易纲行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之前,提法为“管住”,之后同样改为“管好”。但在此次央行一季度报告中,又改为“管住”。
熟悉杠杆游戏的杆友应该记得,之前我跟踪过,2017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管住”,后来政府工作报告改为了“管好”。
实话说,杠杆游戏愚钝,我也明白管好、管住还是略有差别。但我想说的是,不管是管住还是管好,终究是要管。这和过去宽松周期有本质不同。
此次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沿用了上一次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2018年3月之后官方首次使用“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的表述。
3、央行金融监管、防风险给出了时间表,其实对市场是好事。
5000亿以下同业存单纳入考核,小行同业要考核起来,市场早就知道,已经传过很多次。
这一次,央行给出了时间表,2019年一季度,实际上给了银行、金融机构很多时间。差不多还有近一年,这就是宽恕、整改、过渡期。你懂的,大家压力能小很多。
同时,有了时间表,大家也知道,央行不是闹着玩的,不要负隅顽抗、空转,不要制造更多的金融风险。
你说实际上对市场是不是好事?而对房地产,你懂的,这难道会是利好?实在不明白一些人怎么得出对房地产利好的解读。
4、“降低融资成本”字眼不见了!
上月末,政治局会议罕见再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让部分市场人士非常开心。因为从过去经验看,凡是这么说,意味着货币要宽松,地产要开心。
但有趣的是,这次央行一季度报告,只字不提降低融资成本。
反倒是说,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央行是这么说的,不断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探索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
杠杆游戏给解读一下,基准利率、市场利率要逐步并轨,主要未来由市场决定。什么是市场?央行一季度报告说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隐患上升、美联储继续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
市场就是,我们不敢随便宽松!
至于央行为何与4月末上层会议表述有不一致,这个杠杆游戏就不多解读了。我只能说,央行是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