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国教授表示目前我国翼状胬肉患者数较多,而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也较为重要。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邓宇晴
医生给我们带来了一份
《“似是而非”胬肉的临床辨析》
病例,邓医生表示医生在工作中形似一名侦探,在临床上明察秋毫是必不可少的。
此病例介绍了一位自述既往史翼状胬肉切除的患者,1个月后“胬肉”复发形成结膜肿物,再次切除后创面经久不愈。通过包括邓医生在内的中山眼科中心整个团队的集思广益及细心分析,鉴别了术后真菌感染、蚕食性角膜溃疡、Wegener’s肉芽肿以及角巩膜溶解等各类可能的疑难病症后,最终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确诊为麟癌。在治疗方案中有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邓医生表示需根据患者的病灶进行选择治疗方案。抗肿瘤药物容易引起眼表损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眼表修复治疗,用速高捷一类具有营养促修复的药物,以促进损伤上皮及神经的生理性修复。
通过本病例给了我们很多的临床启示:翼状胬肉并存OSSN的发病率仅为1.7%,因此非典型结膜肿物和普通翼状胬肉的鉴别就十分重要,病理组织活检以及影像学在OSSN中的诊断才是最权威的诊断标准,同时术后眼表维护和密切随访也是必不可少的!
山东省眼科医院
李素霞
医生
《角膜上皮那些事儿——重视眼部细节的检查》
的病例汇报中带来了一例特殊病史——百草枯入眼造成持续性的损伤,在眼科医生及时诊断发现并去除“假膜”、反复清理后,最后行羊膜移植才挽救了这位患者。
众所周知,百草枯是一种长期毒性非常强的除草剂,因而及时处理假膜以及长期随访、长期的用药过程十分重要。李医生也在病例汇报的最后提醒各位眼科同仁,当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治疗的大方向,还需注意细节,不要因为疏漏细节而阻碍前行的脚步。
陈蔚教授针对李素霞医生带来的病例报告进行点评,这是一份生动富有哲理的化学伤汇报,李医生汇报的病例从不同激素浓度的使用到羊膜到绷带镜得到的滋养恰到好处,并将药物机理介绍给大家。本病例患者应用兹养得到了良好的疗效,从化学伤的药物来讲小牛血也是可以用的,李医生对整个病理阐述是非常清晰的。陈教授也表示兴齐举办的创新病例大赛的方式对药物的介绍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方式。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原越
医生带来的
《糖尿病患者双眼酸烧伤1例》
中介绍到一位中年男性患者,酸性液体入眼外伤史,糖尿病病史,患者在及时进行眼部冲洗后行角膜上皮刮除术,因患者有糖尿病史角膜上皮修复过程困难重重,最后通过持续运用滋养类药物小牛血等,同时配合佩戴角膜绷带镜,上皮逐渐修复。然而绷带镜也应该及时摘除,首先是避免长期戴镜的危险因素,另外要在争取让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将舒适度提到最高。
杨燕宁教授点评到原越医生的病例阐述得很卓越,特别注意到此患者有糖尿病病史,高血糖及糖激化的代谢产物对角膜的影响是全程的,角膜上皮的角膜基底膜、角膜内皮甚至角膜神经,因此可用OCT观察角膜神经的变化。临床上会有部分患者出现糖尿病角膜病变,包括泪腺分泌都会有影响。原越医生很好的提示了绷带镜在临床当中的合理应用。最后杨教授给予原越医生较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