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药事纵横
药事纵横是一个由多位制药精英联合创办的媒体平台,旨在分享与传递药品研发、生产和注册中所涉及的技术、经验和情报,欢迎关注和投稿!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药经济报  ·  e药房 | ... ·  昨天  
药明康德  ·  2月4款创新药有望获FDA批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药事纵横

研究生毕业后,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药事纵横  · 公众号  · 药品  · 2017-11-06 03:36

正文

我以为考上一所好大学,人生就会逆转,可发现 4 年后我依然平庸。我以为读完研究生,肯定能出人头地,可 2 年后我还是泯然众人。我的以为这些都是错的。

直到拿到硕士学位,毕业 3 年后,我才明白:

改变从来不会自动发生,学习也是一项需要习得的技能

即使在学校里浸泡一辈子,如果不思考,不行动,安逸的躲在象牙塔里,所谓的学历还真不如一张白纸来得实际。

我的大学和研究生都在中国传媒大学上的。它有挺大的名气和不错的口碑,我很爱我的学校,毕业后每年都要回去看看的。

这所学校的学习资源真的很丰富,如果好好把握,我一定能被打造成一个顶优秀的人。可实际上,大学 4 年,研究生 2 年,加起来的 6 年纯学习经历,我学到的东西却还没有我近一年辞职在家学到的多。

这么说来,那 6 年的受教育经历算是挺失败的。可我不能怪学校,毕竟修行靠个人;好像我也不能怪自己,因为那会的我就是傻嘛,即便有人提醒,我也未必会照着做。好在现在的我比原来聪明了许多,即便不再上学了,却真正开始了学习之路。

Part1:我是如何度过大学 4 年的?

上大学的四大板块:上课,睡懒觉,追韩剧,看小说。延续了高中好好学生的本性,上了大学我也基本没逃过课,规规矩矩的上课,记笔记,写论文,成绩总体来说能排在班级前 10% 吧。上课之外,其余时间基本是纯娱乐,睡到自然醒,看剧到半夜,小说不离手,简直爽歪歪。

实际上,大部分同学都是这么个节奏,我们觉得很正常。经历了地狱般的高考,我们把大学作为放松的天堂。

但总有少数的同学,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忙着组织社团活动,忙着学英语考证,忙着见师哥师姐取经规划未来 ……

然后,我们这帮闲人,取笑他们在社团甘心当老师的免费劳动力;议论他们英语学得好又能怎么样,反正怎么也比不过人家英语专业的;鄙视他们不好好享受学生生涯,着急考虑毕业后的事,特别功利。

就这样,我的大学生活基本框定在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上,度过了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 4 年青春。表面上,我完成了应有的学习任务,规矩上课,按时交作业,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可我从来都没有主动的学习,那种冲着一个目标,如饥似渴,激情满满的去探索的冲动。对,就是少了激情,少了求知的好奇心。

如今让我遗憾的不是:成绩不突出,社交活动少,也不是没有疯狂的玩耍,不顾一切的恋爱,这些都是表象。

让我最为遗憾的,是我在 20 岁的年纪,对繁华的北京,对精彩的校园,对一切新的事物,对自我发展的其他可能,我完全没有探索欲,而是直接选择了麻木和常规。好多事情我在尝试之前,就被想当然的“没用”,“没意思”止住了前进的脚步。

最终,由于前期对毕业之后的方向几乎没有尝试和思考,我匆匆忙忙找了份不理想的工作,毕业了。结果,工作没干多久,就彻底绝望。于是辞了职,破釜沉舟开始考研,想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Part2:我是如何度过研究生 2 年的?

成功读研之后,我决定采取和大学完全不同的策略 ——尽可能的去尝试新的事情。

于是,第一次体验当班长,主动交新朋友,时不时去没有去过的地方。读书的类型也宽泛了很多,各类题材都试着拿来读。我甚至在研二的时候,跟着一个景观设计团队,跑到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实习了 2 个月,凡是新鲜而陌生的,我都选择大胆的尝试。

就这样, 2 年间里,我尝试了很多事情。可回顾下来, 2 年的再次学习,并没有让我发生太多改变。我还是平平淡淡的毕业,按部就班的工作。可我心里始终浮躁,焦灼,总觉得应该可以更好,却又找不到问题的源头。

于是,我把差劲的学习效果归咎于失败的教育体系,从此再也不迷恋学历的传说。自己就是个教育失败的活生生的例子,不是吗?

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问题在哪里。我在 6 年的高等教育时间里,竟然没有弄明白“学习”是什么,怎样是有效的学习?

学习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它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最终是为了改变行为,升级自己的

可一直以来,我就是把学习当成了目的,机械的阅读,盲目的体验,很少思考学习之后的路要走向哪里。

我没明白,参加社团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升自己,探索自我,最终指引自己的行为。学语言考证,不是非得出国才有必要,那是为了多打磨一个技能,好在未来多个选择的机会;保持好奇心,尝试新事物,不应该作为行为的目的,它只应该是方法,帮我们找到感兴趣的,要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

研究生毕业后,我偶然发现,过往的一切愚蠢都是因为我的认知系统太低级了,看问题总是浮光掠影,从来没触及本质。于是 2017 年初,我果断从国企单位辞职,给自己放空一年,专注自己的认知升级,然后重新选择人生的方向,再次出发。

Part3:我是如何度过 2017 年的?

这一年我意识到了,决定人生高度的,根本不是五花八门的方法论,技巧策略。而是对人生规律和做事原则的底层认知。简单说,就是那些最简单,最普世的智慧。人人听的耳朵起茧了,但就是很少有人做到的道理: 积极主动,深入思考,要事第一,先去理解别人再寻求别人的理解……

如今,我还是不停的尝试新事物,但这次我会思考的更多,我专注于尝试之后我能学到什么,新的收获和我以前的经历有什么关系,判断哪些行为我应该执拗的去执行;

我还是会看很多书,虚构的,非虚构的都看,但这次我不求数量的多,我专注尽可能的去吸收书中的精华,哪怕一本书我只记住一句话,但我会按照这句话来改变行为;

我还是会有困惑和迷茫的时候,我也会记录下来,可这次不是为了发泄情绪,我是为了审视和纠正,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解决。我会想法设法把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继续前行。

在我看来,学校的学习经历和毕业后的学习经历,最大的区别在于,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主动学习,什么是有效的学习。

过去学的是知识,可知识是死的。现在学的是思维,思维的活的。过去的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成绩,为了找份好工作,现在的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为了升级思维系统,打磨专业技能,培养更高价值的自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