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莎艺术
维米尔经常描绘妇女的生活日常
荷兰小画派在艺术史中虽然看似没有多少出众的亮点,但是这一画派的出现却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态,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一画派的作品以细腻度出名,让众人看到了精湛的绘画技巧。
荷兰小画派的来源
油画的主题存在着等级体系,形成了不同的类别。对于当时的艺术家而言,某些体裁更优于其他主题,例如历史题材是大多数艺术家倾向于创作的主题。但是,这类体裁因为内容冗繁宏大,加上绘制耗时过长,导致它在艺术市场上并不受宠。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
这一普遍现象迫使很多艺术家转向创作肖像画和风景画,因为这类作品在艺术市场上更容易销售。油画的等级体系从高到低大体如下:历史——肖像——日常——风景——静物。
格里特·德奥《Housemaid with Oil Lamp》
随着时间的推移,荷兰小画派成为像格里特·德奥和一些莱顿学校画家的标签。这一画派的主题大多描绘当时荷兰人的日常生活。荷兰艺术家的绘画技巧十分精湛,因为他们依照古老的训练体系,保持着传统师徒制的教学模式。扬·斯汀《The Robed Violinist》
荷兰小画派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品画幅相对较小,与大型的历史题材绘画相比,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也更易被当作装饰品。一幅荷兰小画派的作品大多是在(15-20cm)×(15-20cm)左右,相当于成年人的两个手掌大小。扬·斯汀《The Inappropriate Proposal》
除此之外,画作题材主要强调了日常生活的细节,而不是庞大的社会历史主题,这正抓住了普通市民阶层的关注点。因为身边的事件更贴近生活,所以这类作品获得了大众的喜爱,让此画派被更多人知晓。格里特·德奥《Herring Seller and Boy》
这些荷兰小画派的艺术家都是1630-1710年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家们。他们都力争尽善尽美,每幅作品的精细度都令人讶异。艺术家在如此小尺幅的画布上创作,不光需要高超的技巧,还要具备对比例和细节的掌控度。细微笔触的痕迹很难被察觉出来,每一笔都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格里特·德奥笔下的狗表现出了高度的细腻度
这一画派的作品不像当时其他风格的作品,因为他们打破了封建专制社会的束缚,让画作脱离了传统宫廷的和宗教的题材。他们对世俗生活的描绘改变了市民阶层的美学观念,提高了当时居民的生活质量。扬·斯汀《The Quack》
荷兰小画派的创始人
格里特·德奥(Gerrit Dou)1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送他去伦勃朗的工作室学习油画,而这时的伦勃朗也只有21岁。在跟伦勃朗学习的三年间,德奥学到了很多颜色的技巧和明暗对照法,大大增加了自己画面的细腻度。格里特·德奥《荷兰妇人》,26×20cm,1650年
他曾花5天的时间去画一只手,只为还原手部的真实度。因为他过于细致地创作,导致他不得不自己去制作画笔,才能达到他要求的精细标准。格里特·德奥《A Girl with a Basket of Fruit at a Window》
尽管他的笔触极细,但是他营造的整体风格并没有体现出过于注重细节而产生的僵硬感,反而是合为一体的感觉。德奥为了达到极致的水准,经常借助凹面镜和带有丝线网格的工具。因此,他在构图时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抓住描绘对象的特征,记录下荷兰人真实的生活。格里特·德奥《少女肖像》,14.5×11.7cm,1655年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风格,还强调了画面形成的错觉,让画中的景深体现在二维平面的画布上。他画笔下经常描绘生活中的场景,例如孩童、音乐人、店主等。这体现了他个人风格的特点——“画中画”,他经常在作品中画出一扇灰色石头的窗户,观者可以从窗户看到室内的场景。格里特·德奥《自画像》,1650年
在画框中的人经常探出头来,这种方法自然而然地体现出了画面的立体感,让透视感更加显而易见,突破了传统的二维画面。格里特·德奥《Grace before Meat》,24.8×20.3cm,1655年
因为德奥独创的风格,他的作品被很多国王和王子收藏。国外的王宫贵族都愿意出钱邀请他作画,但是他依旧保持之前的风格,甚至从未离开过莱顿。
他酗酒但依旧细腻
老弗朗斯·凡·米里斯(Frans van Mieris, Sr.)是莱顿艺术家中的领先者,他经常在木板或铜板上作画,大部分作品都小于35cm²。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富有阶层的生活习俗,是他笔下常常描绘的题材。老弗朗斯·凡·米里斯《Duet》,1658年
他精细的作品赢得了不少人的关注,因此他靠卖画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但是挥霍无度和嗜酒的癖好导致他一度陷入财务危机,他的作品也随之没落。1678-1680年,老弗朗斯·凡·米里斯创作的小尺寸作品。
他曾经跟随德奥学习,形成了细腻的画风和艺术理念,这种精细度甚至超过了伦勃朗所坚持的创作风格。德奥认为,老弗朗斯·凡·米里斯是他学生中最杰出的一位。老弗朗斯·凡·米里斯《音乐课》
他的小尺幅作品常常能表现出色彩的亮度和带有金属光泽的质感。虽然他擅长描画有钱人的生活瞬间,但是他也能胜任对朴实无华的生活场景、肖像画和寓言故事的描绘。他拥有的这些能力都和德奥密不可分。老弗朗斯·凡·米里斯《A Man and a Woman with Two Dogs》,木板油画,25.5×20cm,1660年
莱顿当地的富有阶层都愿意资助他创作,甚至国外的贵族也乐意亲自去莱顿拜访他。小酒吧的未付账单和未按时完成画作的信件都证明他酗酒的习惯和财务危机的状态。即便他身负债务和恶习,但是他依旧得到了众人的尊重。
老弗朗斯·凡·米里斯《A Woman Playing a Lute》,22.2×17.1cm,1663年
德奥的作品大多是深色调的室内环境画作,老弗朗斯·凡·米里斯的作品却展现了令人舒适和充满光线的室内。同时,他的作品在当时的荷兰艺术市场中价格不菲。其中,丹麦国王就曾经购买过他的一幅名为《Sending the Boy for Beer》的作品。老弗朗斯·凡·米里斯《Sending the Boy for Beer》
会讲故事的画家
加布里埃尔·梅特苏(Gabriël Metsu)也曾经是德奥的学生,尽管他1653年前的作品并没有体现出德奥对他的任何影响,但在此后的作品中,梅特苏开始将人物置于室内场景,并且创作小尺寸的画作。加布里埃尔·梅特苏《The Older Drinker》
上了年纪的老人成为他画中的主要人物,这类主题也是梅特苏跟德奥第一年学习的时候得到的感悟,让他开始转移到这类主题。加布里埃尔·梅特苏《写信的男人》,40.2×52.5cm
除了老人,他还钟爱描绘其他年龄的人物,不仅还原了荷兰人生活和面貌的真实,还赋予了画布上的人物更多灵魂,为观者打开一道通往过去的大门。他笔下的少女不是在给宠物喂食,就是在市场中买卖一些日常商品。加布里埃尔·梅特苏《生病的孩子》,27.2×32.2cm,1660年
但是有人质疑梅特苏的题材来源于寓意画册,因此他的作品被赋予了双层意义。例如,在《卖家禽的人》中,一位长者卖给少女一只公鸡。画作中的构图和人物姿势都具有象征意义,这也能明显地看出来梅特苏借鉴了版画家Gillis van Breen的作品。Gillis Van Breen《Bird Copper》加布里埃尔·梅特苏《卖家禽的人》
梅特苏异于同时期画家之处在于他善于用精细的笔触在画布上讲故事。任何题材都能成为他故事的基础,即便故事不会总被清晰地展现在画作中,但是画中真实的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了梅特苏作品的精髓之处。加布里埃尔·梅特苏《读信的女人》,1664-1666年
在任何时代,不同的画派都会体现出当下社会的现状,因此艺术不光是一种被欣赏的形式,同时也是记录历史的载体。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过去,这也成为了艺术史中重要的一部分。
监制/齐超
编辑、文/张一凡
想了解更多时尚芭莎精选资讯
长按二维码进入小程序
“时尚芭莎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