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网络流行语“你总是给我一种疏离感”和“一叶浮萍”的背后含义,以及它们如何被用于搭讪或表达情感。文章还探讨了人性的脆弱和贪婪,以及如何尊重和理解每个人的独特性和情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与背后的情感表达
文章中提到,‘你总是给我一种疏离感’这句话常用于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回复。而‘一叶浮萍’则成为网络最新流行梗,用于表达某种情感或认同。这些流行语背后传达了人们渴望认同、理解和他人注目的情感需求。
关键观点2: 人性中的脆弱和贪婪
文章指出,人性既有脆弱的一面,也有贪婪的一面。人们渴望自己与众不同,相信终有一天能找到理解自己的人。但这种追求背后往往伴随着一种不满足的灵魂所承受的苦难。
关键观点3: 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情感
文章强调,在追求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独特性和情感。不应轻易践踏他人的情感和信任,因为这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信任消失。
正文
“你总是给我一种疏离感”,这句话据说是钓起文艺青年的不二金句,无论对方多么孤高,说出这句话对方就会转过脸来对着你,期待你说更多。据说网上万年不回一句话的张亚东老师,前几天看到网友在自己的自拍照下写了这句话,当即打破缄默,回复说:一叶浮萍。
现在,“你总是给我一种疏离感”和“一叶浮萍”已经变成了网络最新流行梗,今天的网络世界就有那么造孽。
其实所有的情书或者搭讪都是这么开始的,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我觉得你很特别。只是写法不同,要把具体的特别之处写出来,越具体越好,越符合对方心意越好。它是一个套件,包括:我注意你很久了---我为你花了时间;我觉得你很特别(疏离感/气质好/
就像黑暗中萤火虫的臀部
)---我发现了你的特质;所以忍不住想要和你说---我是发自真诚炽热的情感。三套件全用上,后面才是密集而狂暴的马屁。
万年三套件,但是万年有效,因为它是针对人性做的开发设计,在无数人身上经过了亿万次实践,实践证明有效。这套东西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人道,结果被人拿来在网上开玩笑,这就非常不人道。
人可能是强大的,但是人性总是脆弱的。人性让人柔弱,渴望认同,渴望理解,渴望他人的注目,人性也让人虚荣,让人自我,让人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前者是贪,后者是痴,驱动一切围绕自己旋转,这就是人。
你可以把这一切理解为贪爱和痴迷,即便是这样,也应该在自己心中保留一点悲悯。因为所有的贪爱和痴迷背后,总有一个不满足的灵魂,这个灵魂在受苦却不知道如何解脱。相信自己与众不同是一种苦,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找到一个理解自己的人同样是一种苦,和不知道下一顿饭在哪里的苦没有多大不同。
如果你不打算伸出手救度,那就不要挥舞拳头去把这种执着打碎。因为你并没有随后的帮助和重建,那么你的哈哈哈哈就是一种纯粹的残忍。你去证明了“其实你一点都不特别”之后,留下了一地玻璃渣转身就跑,本质上就是在伤害他人。而且这是纯粹的技巧,三件套不是你发明的,你只是选个人就用一下而已,用人,用人心来练手,利用人性的脆弱来练手。
“一叶浮萍”四个字里有矫情不假,但也有实情,于是它带着真诚。在转瞬之间,真诚就被扔在地上践踏,以此证明自己是个聪明人,我认为这是冷血而残酷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文艺青年而言,这种做法尤其不人道。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他们的敏感,他们的脆弱,他们的虚荣是他们最大的财富。世人称之为“矫情”的那一部分,得以让他们在生活中有所感触,于是有灵感可以去创作,道出千百万人想说但是说不清楚,有感但是无法抓住的东西,于是所有人的灵魂都可以栖息在他们的作品上喘息片刻,觉得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受苦。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特别,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身上有疏离感或者别的特别气质,去践踏这些东西人似乎没有考虑过一件事:自己同样可能被他人用类似的方式践踏。也没有考虑过一件事:如果这种践踏变成一种寻常,那么网上的真诚和信任,人和人之间的真诚也就不复存在了。人人都在努力做聪明人,人人都在想办法避免中计,聪明的世界让人疲惫,没有可以落脚休息的地方。
在真实的世界里,当一个人走过来对自己说:“我注意你很久了,我觉得你非常特别......”,听到这话的人知道对方是想骗自己,说这话的人也知道对方知道自己想行骗。但是,一方安然行骗,一方安然被骗。这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自己想骗的人并不容易,出现一个愿意花心思来骗自己的人同样不容易---所有的人都被疏离感所包围,每个人都是人世中的一叶浮萍。
Prompt:
girl with angle's wing, --sref 1244264151 2608705839 --p dg2k8l2 --ar 16:9
-
-v 6.1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南派,这张《05后探险家》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