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是《哈佛商业评论》文章中高频出现的词汇,也是我们最信赖的方法之一。
每到年终,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回顾一整年发布的内容,找出那些有真知灼见或是用全新思维解读管理问题的文章,以及读者认为有趣或有用的内容。
2016年,我们最引以为豪的内容也正是读者花了最多时间阅读的内容,今年两者重合的比例最大,因此梳理起来相对容易。
这些思想大致分为两类:
1. 在管理研究方面,旧问题取得了新进展或者得到了新数据;
2. 管理思想应用到我们意想不到的领域,如全球风险,政治选择,经济,社会以及技术更迭。
2016是充满担忧和不可预测的一年,但是以下文章以及《哈佛商业评论》今年发表的许多其他文章都带给了我们信心。即使面对最困难的问题,经典、创新、有原则性的管理思想也一定会引领我们成功解决。
《美国的经济问题,根本就不是政客可以解决的》
《要说对美国白人工薪阶层的了解,我们都得服气特朗普》
《“前沿经济体”国家,绝对是跨国企业的下一个金矿》
《天生全球企业:中国的崛起》
《突破二元思维 重思全球化战略》
《“天生全球”未必“天生赢家”》
《四步跨入天生全球企业》
《公司为何需要外交政策》
《真正优秀的领导,绝不会让每个下属都高兴》
《他们之所以成为罕见的杰出领导者,就是因为“谦逊+坚毅”》
《坏领导的10宗罪,绝对稳准狠》
《究竟是什么,让全球最佳CEO辗转反侧?》
《中国最佳CEO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听马化腾、郁亮、张近东如何说》
《“就冲谈判能力这一条,特朗普也不配当美国总统”》
《如何才能在谈大事的时候不被骗?》
《新谈判手段:情绪管理的艺术》
《赢在谈判之前》
《跨文化谈判赢家攻略》
《中国企业并购谈判演进史》
《陶景洲:并购谈判的“黄金分割点”》
《如何处理跨文化冲突?》
《唉,据说消除男女之间的工资差距,还需要118年》
《升级多样性项目》
《设计“零偏见”组织》
《多样化认知有多难》
《做决策时,尤其是重要决策,算法绝对比人靠谱得多》
《人人都在鼓吹算法,只可惜80%都用错了》
《洞察在前,算法在后——人工智能vs人的智能》
《未来,最有可能被机器取代的“知识型”工作是……》
《为啥说“通才”比“专才”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读过MBA的CEO更自私?》
《85后别哭,30岁上下本来就是人生低谷》
《如果能够活到100岁,你的生活将变成这样……》
《办公室谣言满天飞,怎么破?》
《面对同事的恶语中伤,最明智的做法是选择原谅》
2016年《哈佛商业评论》APP
最受欢迎的10篇文章
1.《自律是最重要的“反人性”特质》
当我们走近那些过得优雅、平和、一帆风顺的人,会发现他们不一定多耀眼,反而拥有一种独特朴实的气质。而其突出的共性是“反人性”特质。
2.《学习能力越强,成功几率越大》
成功掌握学习能力的人具有4大鲜明特质:志向、自省能力、好奇心和容错能力。
3.《真正的聪明人,从来都不会说气话》
你要学会观察自己:你如何生活?你应该如何生活?这是冥想练习能带给你的最重要的东西:一种更理智、更温和、更圆熟的处事方法。
4.《保持精力充沛秘诀—三要三不要》
最佳工作状态需要专注和能量,但连续8小时保持精力集中太难了。怎样才能获取足够能量来完成工作?如何在最佳的状态去做最具挑战性的工作?
5.《不要想太多!个人努力不可能改变命运》
我们必须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要克服那些阻挠个人奋斗的社会结构缺陷,仅靠天真的乐观主义当然不够,但它绝对不可或缺。
6.《辞职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谁没幻想过这样的情景呢:走进老板办公室抛下一句“我不干了!”,然后潇洒地转身离开。当然,你的理智会告诉你,用这种方式辞职大错特错。
7. 《上司的高情商才是下属的福利》
研究发现,情商在组织中的传播就如同电在电线中流动。更准确地说,领导者的情绪非常具有感染力,什么也阻挡不了其在组织内的快速传播。
8. 《哭也没用!30岁上下正是人生低谷期》
研究发现,人们在30岁前后压力激增,30到50岁期间以较为平缓的幅度增加,之后20年左右保持平稳。
9. 《八小时睡眠大法》
想要有最佳的表现,我们的身体需要休息,就这么简单。这凸显了重要的一点:当我们觉得在某些日子里做事特别顺利时,那是因为你这段时间睡得好。
10.《四种方法提高你的学习力》
研究表明,按照同样的思维模式和多年不变的行为模式思考和行动的领导者,更容易停滞不前,表现不佳或办错事。想要保持成功,你必须培养学习的敏捷力(learning agility)。
Katherine Bell是HBR.org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