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无心是我
食品工程博士,食品行业资深研发人员,《吃的真相》系列文集作者。本公号主要发布与食品有关的科普,并向食品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这样洗禸裤=养虫子!怪不得你下面湿湿痒痒还一 ... ·  10 小时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想要身上又白又水嫩?这款身体乳真不能少! ·  4 天前  
Foodaily每日食品  ·  2024年销有望破千亿!狂飙的山姆到底赢在哪儿? ·  6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巅峰时隐退:消失的台湾文艺女神,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无心是我

这些食物二次加热会产生强致癌物?

云无心是我  · 公众号  · 美食  · 2017-09-29 09:05

正文

(欢迎点击上面蓝色的公号ID关注)

在生活中,难免遇到食物一次吃不完,留着下次再吃的情况。不管是为了口感还是安全,大家都会把食物存放在冰箱里,吃的时候充分加热了再吃。然而,有文章宣称某些食物“二次加热会产生强致癌物”。



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来一一解析。

米饭

谣言说法:“米饭的储存比二次加热更重要。如果只是在室温下储存,就很容易造成细菌繁殖,导致毒素产生并令人呕吐或腹泻,即使是二次加热也无法消除毒素。”

较真鉴定:这个说法本身并没有错。不过这不是只对米饭成立,而是对一切食物都成立。同时这也只说明“如果食物中产生了毒素,加热并不能消除”,而不是文章标题所说的“二次加热会产生强致癌物”。

菠菜、芹菜、蘑菇

谣言说法:“这些食物富含硝酸盐,经过二次加热会转化为亚硝酸盐。”

较真鉴定:实际上,很多蔬菜都富含硝酸盐。如果这些蔬菜中的细菌大量生长,那么会有一些细菌把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这个转化,跟加热没有关系,甚至跟生熟也没有多大关系。不过相对来说,熟的蔬菜细胞已经破碎,植物也失去了自我防卫能力,所以更适合细菌生长。

如果要防止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首先要控制细菌生长。控制细菌的有效手段,是将炒好的菜立刻装到干净容器中,封盖、冷藏。这样放上一两天,即使亚硝酸盐有所增加,绝对值也很低,并不至于危害健康。

土豆、牛奶、卷心菜等

谣言说法:“二次加热的高温会破坏营养。”

较真鉴定:加热对营养的破坏,主要取决于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任何食物在烹饪过程中都会面临这样的“损失”。不过,二次加热食物,往往只是加热到合适的温度,时间并不长,对营养成分的破坏也不大。另外,“营养有所损失”跟标题所说的“生成强致癌物”,也是两码事。

鸡肉

谣言说法:“相对于其它肉类,鸡肉蛋白质含量更高。经过一夜的存放,会产生很多蛋白质降解物,这些降解物会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及人体肝肾。”

较真鉴定:且不说鸡肉相对于其他肉类蛋白质含量是不是更高,即使这个说法是真的,那蛋白质含量低一些的食物只是“危害”小一些,也还是不能吃。

实际上,蛋白质的降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和合适的温度。要么是外加蛋白酶,要么是长了细菌、霉菌分泌蛋白酶。煮熟的肉中几乎没有细菌霉菌,如果只是在冰箱里放一夜,那就无法滋生出足够的细菌、霉菌来生成蛋白酶。况且,蛋白质的降解产物是多肽和氨基酸,也不会“伤及人体肝脏”。

油炸食品剩下的油

谣言说法:“多次高温加热后的油脂,其中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已经被破坏,并且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产生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同时,食物残渣也会碳化,对人体胃肠道、肝脏有害。”

较真鉴定:多次高温加热后的油脂不适合食用,这个结论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这跟文章标题中说的“二次加热产生致癌物”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是“多次高温加热”,那么也早就经过“二次加热”了。

最后总结一下,每次做饭要吃多少就做多少、尽量不要剩菜剩饭,这是一个好的建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总有吃不完或者做一次吃几顿的情况存在。只要注意卫生,储存得当,一定时间之后再吃也完全可行。当然,即便是良好的操作和存储条件,食物中的细菌也可能会增加。这些细菌到不了产生毒素的程度,但充分加热可以规避“万一它们中有致病细菌”的风险。此外,经过冷藏的食物,不加热的话适口性往往很差,让人难以下咽。二次加热并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营养的破坏也很小。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台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松鼠云无心是《吃的真相》作者云无心的唯一微信公众号,主要发布跟食品有关的科普内容,也作为跟食品行业进行技术交流的通道。欢迎长按或者以下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