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灯如是
.每天分享可让内心宁静的故事。 .分享国学文化和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 .本账号文章均以故事体裁撰写、请勿当真! .观点仅为文化探讨,仅供参考。
51好读  ›  专栏  ›  心灯如是

感应不到无法接通,恰恰是我们在分别才造成

心灯如是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1-07 06:2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修行过程中的感应现象。文章指出,感应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反应或境界的变化,更是一种心态的变化。真正的感应是心态起变化,面对万事万物的态度转变,心不再纠结,生活变得自在。修行人不应只追求身体反应和境界变化,而应注重心态的变化。遇到事情能冷静应对,定力十足,不被感应和境界所动,才是真正的感应。感应是感知世界并作出的反应,包括日常所见所闻、思考、情绪变化等。修行过程中的身心模式改变会让我们重新对待这些感应,了解生命功能并正确感知它们,从而不被干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修行中的感应不仅是身体反应或境界变化。

文章强调感应更是一种心态的变化,是面对万事万物的态度转变。

关键观点2: 心态变化是真正的感应。

通过修行,当我们的心不再纠结,生活变得自在,我们整体感到舒坦和自在时,这就是最大的感应。

关键观点3: 修行人不应过于执着于身体反应和境界变化。

过度的执着可能会忽视真正的感应,即心态的变化。

关键观点4: 感应是感知世界并作出的反应,包括日常所见所闻、思考、情绪变化等。

修行过程中的身心模式改变能让我们重新对待这些日常感应,了解并正确感知它们,从而不被干扰。


正文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
经常会求感应。
不管是修什么方法,
都希望自己特别有感应。
比如会做什么梦啊,
身体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呢?
气机会有什么变化呀?
会有什么境界啊?
这些都是挺好的,
说明你在努力的过程中得到了回响。


可是这些反应都是
很自然正常的
没有什么大不了
只要你做出了努力都是会有的。
也有的人做了很多努力,
根本就没有任何感应,
这不代表他搞错了。

要知道真正的感应是什么呢?
真正的感应是
你的心态有没有变化?

如果像苏东坡那样
自己写诗叫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可是人家说两个字放屁
他就生怒气冲冲过江去骂人了。
这样就算是感应到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也都是靠不住的。


所以真正说感应是
因为你心态起变化了,
你面对万事万物的态度起了变化,
你的心不再纠结了,
你的生活变得自在了,
你整个人舒坦了活得自在,
这就是最大的感应。
不一定非要去追求身体
发光发热气机的变化,
境界来了,这些没有说不好,
只是不必执着。
这些感应无非也是为了
最后来改变你的心态。
所以真正的感应是心态的变化。
以前你遇到事情容易情绪波动
容易散失道心
如今你遇事冷静,定力很足
即使是感应和境界来了
你也不为所动心如止水
这才是很好的感应
也是修行人值得珍惜的感应
这样的感应
不令人迷失
不令心迷乱
才是滋养心性的。
所谓感应
就是说,你感知世界、起的反应
比如我们每一天的眼耳所见所闻
呼吸、思考、情绪变化
这些不都是感应吗
并非特殊的才叫感应
假如你由于修行改换了身心模式
其实你会重新对待你的所见所闻
重新对待你平日以往的那些被忽视的感应
才明白,感应,没有独特可言
无需你去分别定义
而它们都是归属于你的生命功能
你对这种生命功能的了解正确
你的感应才不会干扰你
因此,你才不会被感应牵扯着走
成为感应的糊涂奴隶
我们说感应不到无法接通
其实恰恰是我们在分别才造成
当我们去爬山,总觉得只有山顶才是唯一
那肯定忽视了一路的风景
当你错过了路上的风景
你其实是没有真正拥抱目的地的
因为对于山来说
山顶和山下山腰,都是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感应来说,随时随地各式各样
都属于我们
也都是我们修行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