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志红
武志红,中国资深心理咨询师,作家,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厦门等地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  成为永不和自己需求失联的人 ·  13 小时前  
人力资源研究  ·  HR懂心理学,到底有多重要?看完年薪,我立刻 ... ·  16 小时前  
壹心理  ·  最容易缓解内耗的行为,它排第一 ·  3 天前  
简单心理  ·  社交焦虑:渴望联结,却没法社交的人们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志红

当你说“这太贵了,我们去网上买”时,孩子听到的是什么?答案让人心疼

武志红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1-04 12: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关于孩子提出“买买买”需求时父母的处理方式。文章中提到,孩子的要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更是情感上的需求。父母应该理解并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同时,父母也应该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孩子真正的情感体验,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孩子的要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更是情感上的需求。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应该尝试理解孩子背后的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关键观点2: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真正的情感体验。

当孩子提出“想要”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真正的情感体验,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注。这种体验可以让孩子内心感到丰盈和满足。

关键观点3: 父母需要区分孩子的真实需求和冲动消费。

父母应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态度来区分孩子的真实需求和冲动消费。如果孩子只是随口一提,父母可以不必立刻满足,但如果孩子是真心喜欢并坚持要求,父母可以考虑满足孩子的需求。


正文

作者 | C妈

来源 | CC爸妈

ID | cc-bama





今天想聊一个让父母们集体头疼的问题:


关于孩子买买买。


据说,在“买不买”这个问题上,全国家长难得做到了悲喜相通。


DD自从4岁以后,基本挂在嘴上的一句就是“我想要12345……能不能给我买?”。


带他出门更是见啥都喜欢,看啥都想要。

⚠️很多姐妹一听娃要买买买就不能忍:

“昨天不是刚给你买过吗?怎么又买?”

“新买的你玩不了两下就扔一边了,咱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的,不能看见啥都想要吧?”
⚠️还有些姐妹是买过一阵子后,终于不能忍了:

“已经给你买了那么多,咋永远不满足?”

“只要有一个不给买,之前所有的开心都化为乌有!家里也没矿,架不住你这么要啊?”

然后殊途同归,大家总结出同一个道理:
这届孩子,还是被惯坏了,怎么满足还是不知足!


先说一个误区啊。


不要以为现在物质条件变好,家长也都愿意给孩子最好的,更好的,孩子就不会有匮乏感。


因为满足感除了来源于“我所需要的”,还有一大部分来自于“我想要的”。



如果说以前的匮乏感,大多来源于真正的贫穷。


如今孩子的匮乏感,则多来源于“想要而不得”。


要么被限制:想要吃糖果,但一周只能吃一次;

要么被设置条件:想要一个萌宠玩具,但必须期末成绩进步10名才给买;

要么被已读乱回:想要一双公主穿的镶满钻石biubiu闪的公主鞋,结果妈妈说那个不实穿,给换了一双价格更高、更日常的蝴蝶结凉鞋。

要么需要拼命争取:就连一些玩具、贴纸,每次都要我磨好久才能给我买。


虽说大部分的想要,只要孩子坚持,最后也会给孩子买单。


但,迟来的深情比草贱。


迟来的满足,对孩子来说也不是满足,只是自我努力后应得的奖赏。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这本书里提到:


在孩子提出要求后才去给予孩子关注,是永远无法让孩子感到满足的。


真正的匮乏感,跟年代无关,也无关乎经济条件,更不在于你给予了孩子多少、他拥有着多少,而在于——


“当我想要时,我是否能够拥有”。





每个年代的妈妈,都有一套打发娃的模式。


咱们这届妈妈,最常用的一个话术:


“这个太贵了,我们去网上买?”


你有没有用这句话打发过孩子?


毕竟,老母亲,谁不希望“钱花在刀刃上”?线上、线下的价格有时候确实差很多的。


但很多东西衡量的不只是它作为商品的价值,还有当下的快乐。


如果过分执着于网购,把当下想要的快乐延迟到三四天后,到时孩子已经不是一样的心境了。

属于花了钱也不一定买到快乐。


所以,到底能不能跟孩子说“这个太贵,我们去网上买”,咱一定要分情况。


对于一些日常物品,或孩子不是特别急迫的——


可以带孩子一起对比价格,强调性价比。

告诉他线下多少钱,网上多少钱,孩子直观的感受到确实网上的东西更便宜。


节省下来的钱,也确实还能买更多其他的。


但对于一些特殊场景——


比如出去玩的时候,小伙伴们都一起玩某样东西的时候。


那孩子买的不单单是玩具,还有当下一起加入别人的快乐。


或者在景区看到文创巧克力,虽然网上确实更便宜。


但你要说等5天,回家后拆快递再吃,就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这些时候情感体验的附加价值,其实远大于商品本身。


如果总是被“有理有据”的拒绝,孩子内心的匮乏感一样会疯狂滋长。


一次次的敷衍,否定,依然会种下自卑的种子,其实跟上一辈人“买不起”、“有啥用”、“我赚钱不容易”的影响依然是一样的。


只要不是特别过分,还是建议当下满足。


如果你觉得溢价严重,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买不买”的讨论中:


“确实景区溢价很多,性价比很低,如果你特别想现在买,那我们就要从别的地方挪预算,少买一些别的,你自己衡量。”


定好规则,然后讲清楚,无论最终孩子买还是不买,他学到的都比这件事要多的多。






当然了,谁不想爽快地满足孩子,给孩子所有一切他想要的、不想要的。


但现实是家长日渐干瘪的钱包,和逐渐变短的余额数字,让我们不得不精打细算,压缩欲望。


面对孩子,天天要买玩具,出门看见什么都想买,而且就要立刻买,拒绝还会是主旋律……


怎么不损娃还利己的应对呢?


分享两个超实用的小妙招!


 1、关于孩子随时随地大小「要」


别说,小孩子的想要,虽然鸡零狗碎,但真要细数,那也比太平洋还海了去了。


但有时候,也堪比渣男,来的快,去的也非常快。


很多时候,人家也只是随口一说,并不走心的。


就比如,每次DD看见同学拿了个什么新鲜玩意,回来都说“想要”。


老母亲也可以化身渣女啊,你为什么不能“事事有回应,件件无着落”。


先附和装傻:


👦“他有个奥特曼能变身,我也想要。”

👩“是呀,这个看上去泰裤辣,我也喜欢”。

👦“我也想要个遥控汽车”。

👩“好呀好呀,下次我们去超市时,好好看看它长啥样。”


先承接孩子喜、想要的情绪,就好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你有下文。

他可能只是随口一提,然后就忘了这茬儿了,或者根本没打算要。


等了几天不想买了,说明没那么想要,当场想买纯属情绪上头,让娃明白不要冲动消费也挺重要。


所以,难得糊涂。


当然,如果孩子还是继续要,明确表示“我就是想要”,或者过几天想起来了,询问你是否给他买了。


这说明孩子是真的喜欢。


那,就买呗。


就像DD一直想要一个蚂蚁观察箱(学校里有)回来跟我说,想买一个放家里。


我并不知道长啥样,也不确定他是否是3分钟热度。


所以,先装傻附和,“哦,听上去很有意思,你能给我讲讲是什么样子吗?”


我以为他依然是三分钟热度,讲完就忘了。


但接连过了几天,他都有提,我知道他是真的喜欢。


于是,立马从网上下单。


现在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他的小蚂蚁们有没有开始打洞。



 2、关于不能满足 


可能有的姐妹还是想说:


孩子一要就给,不会让孩子变本加厉吗?


家里也没矿,一直满足孩子,不会让孩子变得大手大脚、索求无度的白眼狼吗?


我想说,如果你满足的只是物质,那可能会喂大孩子的胃口。


但如果,你能看到孩子欲望背后的心理需求,那拔高的则是孩子未来精神和心理上的丰盛。


或许有时候孩子提的需求很贵,但满足这个需求却不见得要花很多钱。


关键在于——


在孩子提出某个需求时,你能不能耐心再往后走一步,尝试去「读懂」孩子需求背后的体验。


有一天接DD放学,看见隔壁班有个孩子再给同学们分奶酪棒。


DD也凑了过去,努力的刷存在感,问能不能也分我一个?


但是,被无情的拒绝了。


他转头就一脸哀怨的看我,我心里一激灵:丸辣,冲我来的。


果然,DD说,“妈妈,你也给我买奶酪棒去!现在就要!马上就去!”


我说,“你确定想要吗?之前买过几次,你都不大爱吃的样子哎?”


但他非常坚定:我爱吃,就是爱吃,现在就爱吃了。


其实我知道,他肯定就是见人吃,馋。或者,自己没要到,不甘心。


然后我就带他去了超市,DD一溜烟冲到了冷藏区,拿了最大的一袋子奶酪棒,大几十块钱。


我问他:如果你只是想拥有一根奶酪棒尝尝,那我们不必先买这么大包。可以先买小包尝尝,确定喜欢了,再买大包。


DD转了转脑袋,看到了对面的散装零食区,拿了一个奶酪棒。


是的,就一个。然后蹦蹦跶跶地跑回来,跟我说,妈妈走,结账去。


咱就是说,一个奶酪棒就能把自己哄开心的孩子,未来又能贪心到哪里去呢?


很多时候,孩子的「想要」很简单,没有你以为的那么“费钱”。


你去细化孩子的需求,解读他背后真正的想要,就会发现:


你觉得露营费钱费时间其实问明白了,孩子只是想体验睡在帐篷里,客厅随便一个帐篷搭起来,孩子也能满足。


你觉得生病喝饮料不健康其实问明白了,孩子只是不想喝白开水,那榨一杯果汁喝孩子也很开心。


你觉得超市的奥特曼手办太贵其实公园地摊上的奥特曼孩子也很喜欢。


孩子内心匮乏是否丰盈,不在于ta是否真的得到了那个东西价值多少钱,而在于他们内心的愿望是否真的被看见,被理解。



 写在最后 



作为父母,单纯在物质层面满足孩子只是第一层。


更重要的是,能看见孩子“想要”背后的心理需求,是否能给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情感体验。


可以满足的:


那就开心地、爽快的买,而非极限拉扯,试图劝导、讲道理无果之后无可奈何地买。


也不要趁机讲道理,上价值,你要珍惜啊,父母赚钱不容易啊。


没有能力,或者就是不想买的:


不要随便评判孩子的欲望,只需要坦诚告诉孩子:


“你喜欢的这个东西很好,你也值得这么美好的东西,只是超出了现在爸爸妈妈的能力范围了。”


孩子不会因为拒绝或遗憾而受伤,只会因为欺骗和忽视留下创伤。


真正的富养,从来不是你要多有钱,或者物质上的无限制满足,而是——


当他说“想要”时,我们真诚的态度。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养娃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精选课程 

真正的灵魂伴侣不会突然出现,但当你内在丰富且稳定时,好的情感滋养会自然而然发生。


然而,我们却常常卡顿在孤独、受伤、内耗的状态,把关系搞砸。


那要如何自我疗愈,创造滋养性的关系呢?


催眠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诚邀你加入催眠之父艾瑞克森传承人黄仕明老师亲授的《5天催眠体验营》——


带你连接内在资源,走出潜意识的负向影响,回归新鲜、有活力的状态,遇见关于爱的新体验。


 黄仕明亲授【5天催眠体验营】

3节精选音频+1套催眠方法+1份潜意识测评

浓缩老师近10000小时的个案实践经验

5天社群陪伴,同道交流,协同成长

班主任贴心伴学,0基础也能轻松上手

1月13日开营!仅需29.9元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

苹果用户后台回复 催眠体验 即可报名

名额不足80,先到先得,报满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