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孩别怕
为中国女性安全,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微观三农  ·  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强调 ... ·  13 小时前  
微观三农  ·  如何避免节日盛宴变“剩宴”? ·  昨天  
微观三农  ·  四位驻村干部的新年打算 ·  昨天  
CFC农产品研究  ·  【建投黑色】锰硅:成本支撑VS供给过剩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女孩别怕

这个一天上三次热搜的网剧,为什么让万千女孩如此上头?

女孩别怕  · 公众号  ·  · 2020-11-25 11:30

正文

大家好,我是田静。

我在悄咪咪地追一个网剧,昨天刚更第二集。

好家伙,昨天一整天,这部剧上了三次热搜。

先是第二集播出的时候,第二集剧名《许愿》上了次热搜,然后第一集《魔镜》登了个榜。

最新这集是杨紫扛大梁,她一口气说20分钟独白,台词功力惊人,又上了次热搜。



要知道首集播出的时候,热搜直接霸榜一整天。

#你有容貌焦虑吗#的话题,阅读达7亿人次,讨论有13.7万。



究竟这部住在热搜上的网剧,有啥魔力?

这么让人上头?

为什么要因为他的问题

惩罚你而惩罚我呢?

这部剧叫《听见她说》,由赵薇监制,讲述女孩们为当下的困境勇敢发声的故事。

△八个演员每人一集,豆瓣评分高达8.4


跟其他女性题材作品相比,这部剧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它是国内首部女性独白剧。

独白剧,顾名思义,由一个角色撑起一整台剧,里面包含大段内心独白的段落。原本是一个戏剧概念。

当影视作品开始做独白剧的时候,对屏幕外观众的挑逗,就开始了。


△《听见她说》预告片

在《听见她说》的第二集,乖乖女模样的杨紫,眼睛里却藏着止不住的伤痛。

她面对镜头,许下这样的愿望:

“我有时候特别想,拥有一种超能力,这样我就可以回到二十六年前杀死我自己…”

△杨紫《许愿》


缓缓道出了这一集的剧名《许愿》。

她跟许多女孩一样,有一个出轨的爸爸,和控制欲极强的妈妈。

被伤害的妈妈,转而把她所有的爱和希望全部压在女孩身上。

妈妈赶走了爸爸,收买了女孩最好的朋友,吓跑了她心爱的男孩,把女儿压得喘不过气...

爸爸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女儿,在他患绝症将死前,去女儿校门口看她。

女孩认出后,转身就走,她怕妈妈不高兴。

所以,她连跟爸爸拥抱一次的机会也错过了…


26分钟的独白,杨紫一镜到底,在镜头面前泣不成声。

接着镜头一转,原来观众的视点,是女孩想要发给妈妈的手机视频摄像头。

女孩点了发送,妈妈的来电响起,黑幕。



这是一个关于原生家庭伤害的故事。

有多少女孩在父母的过度保护,甚至控制之下。

又有多少,能够鼓起勇气,挣脱这种充满窒息的亲情。

豆瓣曾经有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那时候组内有好多好多孩子在原生家庭的伤害里苦苦挣扎。

当年流行一句话:父母等着孩子感恩,孩子等着父母道歉。

△「父母皆祸害」小组已被雪藏

后来,这个豆瓣小组被封了。

但青少年自杀的事件,却越来越频繁。

这哪里是一句“现在的青年人越来越脆弱了”,就盖棺定论的事情啊。

豆瓣小组可以轻易雪藏。

而原生家庭之痛,却可能需要孩子花一辈子去疗伤。

不加外景,不要加演员

死磕独白剧,难就难点吧

赵薇光是筹备《听见她说》,就花了两年多时间。

因为这部剧是独白剧,就八个演员,还不带情节,项目显得吃力不讨好,没有人愿意投资。

△发起人赵薇


腾讯一直向她提议,是不是再加几个别的演员?

要不要带上外景?

或者,干脆拍成有情节的短剧?

赵薇的答案也一直没变,不要。

“一旦这样,它就和无数故事短片没区别了。它的束缚就是它的形式,也就是意义所在,我们还是带着脚铐跳舞吧。”


于是,这成了赵薇和她朋友们无偿付出的创作。

郝蕾、齐溪、奚美娟、咏梅、杨紫、白百何、王智、杨幂…不是演技派,就是大流量,她们都0片酬出演。

只为促成一部独白剧的诞生。

△郝蕾《她和她的房间》


独白剧,可以看做是作品对荧幕的反叛。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演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表演的时候不能看镜头。

观众原本是躲在镜头后面的偷窥者。一旦演员看镜头,与观众目光对视,就出戏了。

但独白剧,就是要迫使剧中唯一的角色,不断直面观众,与观众对话。

△杨幂《完美女孩》


这种技法被称之为「对镜说话」,又叫「打破第四堵墙」。

观众不再能隐藏起来,他们也成为作品互动的一部分。

正是这个原因,《听见她说》的第一集《魔镜》,成为大型行为艺术现场。

《魔镜》讲述的是所有女性都面临的容貌焦虑,这集直戳女孩们的心肺管子:太痛,太真实了。

套上假发、化着浓妆的齐溪,完全像换了个人一样。

△齐溪《魔镜》

2小时37分钟。

是她每天照镜子的时间,也约等于她对自己模样失望的时长。

所以她用各种美妆,把自己的脸变成白纸,重新作画。

双眼皮贴、垫鼻梁、大红唇、当红仿妆、美颜滤镜、几百张自拍…

在社交网络po出照片获得点赞那一刻,她终于迎来了几秒短暂的狂喜。

镜头直逼这张过分装扮的脸,齐溪扮演的女孩还在喃喃自语:

美丽何其脆弱,双眼皮贴错位了,她摇摇欲坠的自信瞬间崩塌。

本来是女孩的心碎时刻,弹幕却是好一波讽刺袭来。

“皮肤好差,眼袋大,法令纹都出来了。”

“这么浓的妆,粉底都不上吗?脸上这坑…”



“这皮肤好?是看多了美颜相机里的自己吧。”

“鼻子是歪的。”

“鬼片,欣赏不来哪里美。”

一部讲女性容貌焦虑的片,被观众疯狂吐槽妆容太丑了。

有人说,这部剧上线时其实还是半成品,由屏幕前的观众们完成了最后的制作。

也许,你会说,这一届观众需要被教育,观影有门槛,弹幕需谨慎。

但我觉得,这就是《听见她说》的心机所在。

是剧本身在挑逗观众做出评价。

镜头直接怼在演员脸上,面目每一个瑕疵都无限扩大。

要知道关于「美的范式」,已经根深蒂固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

齐溪那个过分浓艳的妆容,每一处细节都似乎在挑衅「标准美」。

即便出于礼貌,没有把弹幕打在公屏上,我们也在心里早已做出了判断。

这正是独白剧的魅力所在,我们既是观看者,又成了故事的参与方。

接下来,她们还要讨论物化女性、大龄单身、全职主妇、家庭暴力、中年危机和职业性别歧视。

△王智《时间


这些全是当代女性的痛点。

用独白加成,会有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我很好奇。

BBC版《她说》

8个平凡女性的高光时刻

其实《听见她说》并非完全原创。

它脱胎于BBC在2018年制作的独白剧《她说:女性人生瞬间》,为了纪念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100周年。

这部剧用了8位平凡的女性,讲述她们各自非常不平凡的时刻,豆瓣上打出了9.3的超高分。

跟《听见她说》两相一比较,BBC版实在是犀利太多了。

不仅更戳当下女性议题的痛点,而且台词文本上也显得更加尖锐和冒犯。

上来第一集,就直面影视行业的强奸潜规则。

也正是呼应2017年燃烧了好莱坞整整一年的metoo运动。

黑白光影里,优雅的女演员讲述着自己跟大导演的约会。

△第一集《服从》


她想要一份工作,却被大导演几次三番地爽约。

终于,他邀请她对戏,地点却是在酒店里。

“可是我只有四句台词”,他没给她拒绝的机会,她还是去赴了约。

“把腿分开一点,可以吗?”

“向前倾,可以吗?”

导演的手在女孩身上游走,她却动弹不得。

直到导演把手指伸进女孩的内裤里,她感到一阵窒息。


他问她:“你喜欢吗?”

女孩意识到自己喜欢与否都不重要,这个站在权力顶端的男人可以为所欲为。

那个男性就是被90多名女性举报的好莱坞制片大佬哈维·韦恩斯坦。

△哈维·韦恩斯坦被判23年

而第一集的女演员萝玛拉·嘉瑞,正是他的受害者之一。

真实的痛苦,透过镜头的演绎,每一个毛孔都是戏,也都是身体最真实的情绪。

女孩卸下妆,脱掉精致,在淋浴喷头下无声地怒吼。

故事的最后,是一则寓言故事:

森林里有只狮子,它与动物们达成协议,每天一只动物自愿成为它的食物,狮子就放过其他动物。

直到轮到这只弱小的兔子。

兔子说,森林里还有另一个更凶狠的狮子。

它领狮子去到一口井。

狮子朝着井里的狮子扑了过去…

所谓「寒蝉效应」,是指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个人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才能挑战现状,所以他们往往选择沉默。

正是那些突破了寒蝉效应的勇士,为女性100年地位改变,做出了贡献。

其中最快乐的一集,正面展现了女孩对性高潮的探索。

△第三集《性解放之夜》

她是1961年生活在利物浦的小职员。

因为女同事的一句提问“你有过高潮吗”,打开了探索身体的新世界大门。

另一位女同事让她实打实体验了一把什么是高潮。


“我看到了黑色、白色、紫色和金色,震耳欲聋,眼花缭乱,狂野又有趣,惊心动魄,只属于我。”


这时她幡然领悟,之前教堂的布道、书本的宣传、母亲的警告、邻居的传言,都在阻止女孩获得身体的自由和快乐。

而她决定夺回主权,成为自己欲望的主人。

而关于婚内强奸的讨论,则更加让人唏嘘。

1994年之前,英国《性犯罪法案》里有「婚内强奸豁免权」。

也就是说,那时候在英国,丈夫强奸妻子是合法的。

躺在花瓣床上女人,一次又一次被丈夫凌辱,因为法律确保他可以在家里当个动物。


女人甚至设想,如果要在婚内强奸和陌生人强奸里选,她宁愿是后者。

最折磨她的是,强奸自己的人竟是曾经自己疯狂爱上的男人。

于是她自我欺骗,把丈夫想象成一头猪,能让自己好受些。


△第四集《猪生》

后来,法律修改,婚内强奸也被定罪。

她却再次受到伤害,因为她不得不面对自己是强奸受害者的身份。

社会对强奸受害者有着更多的偏见。


女孩窒息在床单里。

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突破着巨大的禁忌,或者本身就鲜血淋漓。

里面的抗争也是激烈的。

片中的黑人奶奶,在种族隔离时期就交过白人蕾丝边朋友。

她是最酷的女性,上过战场,参加过游行,一生都在为女性权利抗争,走在抗议队伍最前列。

她的独白,富有力量和煽动性:

“我们不能对餐桌上剩下的残羹冷炙,心存感激。”

“如果我们不能求得一席之地,那就该把桌子掀了,重新建立秩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