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地风景
政府、景区、开发商的一站式咨询服务专家:旅游策划、规划,景观、建筑设计,旅游投融资,旅游创意商品设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我问DeepSeek: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到田俊 ... ·  21 小时前  
田俊国讲坛  ·  AI时代,人类教师如何守住“不可替代性”? ·  昨天  
贵州高院  ·  学有所获 听听学员代表怎么说(二) ·  2 天前  
贵州高院  ·  学有所获 听听学员代表怎么说(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地风景

经济下行趋势下文旅行业该如何发展与突破?

大地风景  · 公众号  ·  · 2018-09-21 07:59

正文




导言


经济下行是时下最为热议的话题,如何在经济下行的大潮中逆势而上,文旅行业该如何发展与突破?且听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事业九部总经理杨朝睿 带来精彩分享。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

事业九部总经理 杨朝睿

今天之所以提出这个议题,主要是因为在最近的一段工作过程中,和很多投资方、企业、以及文旅消费层面的从业者沟通,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比较关注。其实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影响到很多文旅行业从业者的投资信心,或者说是发展信心。


从宏观上分析经济下行趋势


这个主要来自于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其实从中国经济而言,现在还是属于上行趋势,这一点还是明确的,但这种下行的压力确实也在持续的增大。在3月16号国务院总理会见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回答记者的问题时,他提到,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的确在持续加大,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又深度地融入世界经济,会受到影响和冲击。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本身也在转型,包括现在的去杠杆,还有加大实体业的投资等一系列措施,包括在经济内部本身也有很多之前快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这些问题随着时间,并且结合现在世界经济的情况,再加上贸易摩擦,不断地被凸显和暴露出来,因此使得整个中国在经济增长层面上,由原有快速的经济增长走向了中速的经济增长。这种落差会使得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经济在下行。




所以经济下行的压力也使很多地产开发、文旅投资等企业相对减缓投资。包括现在很多的政府,由于去年的3P项目、政府的借贷、政府负 债的管控,使得整个政府层面在推进开发和整体促进方向来说都有所减缓。这也使我们明显感受到经济下行的趋势。


经济下行趋势下的影响


第一方面就是资金压力。 一方面央行希望保持货币的流通性,在9月18号又释放出来2650亿的可流通资金,并且也提出未来有可能会定向降准。央行现在一方面希望能够释放出一部分的资金来引发市场的一个发展,而另一方面由于之前我们为了去杠杆,对中国的经济过于关注,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多一部分来源于房地产,为了保持以前的战绩和政工,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过快地进行有力释放。所以从市场的表现上来看,显示的情况是市场缺钱。


现在的融资成本基本上达到了15%,这个比例从往年到现在来说都是相当高的。在这样一个高成本的情况下,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资金投入方面都会比较谨慎。



第二方面就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预期。 中国是人口大国,但我们对外出口所占有的GDP总量并不是特别大,问题是由于这种摩擦会产生一系列系统性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美贸易摩擦虽然现在没有产生实质性的经济上的打击或者影响,但是确实产生了预期上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很多人都在说股市一直萎靡不振,多多少少是因为受到这种预期的影响。



第三方面就是房地产政策的疏解。 最近看到北京公积金新规定,缴纳一年可以借贷10万元,并且对贷款也进行了认房又认贷的管控,所以导致房地产在不断地收紧。中国一直以房地产投资为主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突然把这个卡住,无论从资金压力,还是房贷的情况来说,房地产的开发一下被束缚住了,使得地产发商在开发的过程中就出现问题。


我们也知道文旅开发的周期非常长,它的周期基本上要达到8到10年。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借贷成本非常高的时候,很多的开发商会希望能够通过一部分的土地进行快速的资金回收。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在于这种资金回收的可能性被束缚住。所以房地产开发商,包括文旅投资商,对于这种预期的预判会有所收减。所以使得整个的文旅投资方面在下行。



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现在提及的“消费降级”。“消费降级”目前明文上出现的比较少,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谈到,但讲实话,老百姓在消费上确实比以往相对谨慎。这种谨慎表现在以前可买可不买,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现在都不做了。这也是目前市面上一些低端商品能够卖出去的原因。


因此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文旅就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为文旅本身不是刚性需求,它是附加在吃好穿好的基础之上的精神层面和生活层面上的需求。在这种消费降级的情况下,未来的文旅行业要有所准备和考虑。


危机并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危机并存,有危险就有机会 ,那我们现在机会在哪?我们知道出去旅游,尤其目的地式旅游,交通的费用会占据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比如去趟欧洲可能花两万,大约有一万是支付机票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境外游的市场会有一部分转化为境内市场,这个是可预期的。

但是不代表说境外市场会弱,因为还有很多人没有去过国外,以前去过国外的这一批人,会有一部分人由于消费降级,现在更多的去周边的城市旅游。在这这种情况下, 其实会有一定的市场转化为向内的市场,而这一部分市场消费力又非常强。



那么另一方面,就是整个文旅行业也好,或者整个国家也好, 在经济快速发展突然降下来的同时,我们闲暇时间也会越来越多。 当以前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周末时光。但是现在,很多的工厂在生产的过程中,不需要很大的产量和产能,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之后,很多工厂的的产能是没有办法完全释放出去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很多的假期。大家也知道旅游其实需要有钱有闲,以前工作赚到的钱,现在刚好比较闲,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出去玩。但这种旅游距离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受到消费降级的影响,周末游的消费会比较频繁。

第三方面还是跟我们旅游发展本身有关系。 一是我们的物质生活一直在上涨,我们在物质生活的消费层面上达到一定的水准,但是在精神层面上的构建,目前还有一段距离。当然一线城市会好一些。当时我在国外的时候,演唱会并不是常常爆满的,但是中国开演唱会或者有比较好的剧,都是一票难求。这也说明,中国现在的文化消费能力虽然很强,但是文化的构建是非常弱的,是严重滞后的。再加上现在投资渐缓,投资如果一直往前走的时候,就会有新产品不断挤压旧产品。投资了大量新产品后就会导致很多旧产品就卖不出去。但是现在新产品放缓了,原来不太好卖的产品反而会好卖些。

文旅的发展和突破


第一要实现从硬到软的突破。 从硬到软的突破口在哪?这个其实是中国这么久一直没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景区也好,一个文旅产品也好,它在构建的时候有硬就有软。硬件就是它的设施、环境、景观的硬件打造,但是软件打造中国一直是没有跟上来的。


我也跟很多的朋友在聊,为什么国外那些产品国内也有,一定要去国外呢?他们说感受不一样。大家都在谈到的感受其实就是我们提到的“软件”。比如说国外的酒店,尤其是欧洲的酒店很贵,并且房子很小,硬件的配置也比较低,但它整体的服务,会让你感受到很好的旅行体验。但是在中国,无论走到任何一个景区,任何一个地方,感受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都是“缩着”进景区,千万不要被“宰”、被坑。


这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是因为我们多年来一直关注硬件形态上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却缺乏了对软件上的考虑。当现在硬件投资资金匮乏的时候,反而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来反思,我们需要在软件层面上做一些考虑,包括在运营方面,在管理方面,以及内容打造方面···其实现在大部分的景区,文旅设施的内容打造是非常缺乏的。


我认为在现行的趋势下, 如果谁能把软件做好,那么对于未来景区的发展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要从白到黑的转变。 为什么是从白到黑?这个和我刚才所提到的消费降级是有关系的,因为以前消费没有降级的时候,我可能会去三亚,甚至去更远的一些地方。那由于现在消费降级了,家里也需要用钱,一方面我的收入也在减少,另一方面房贷又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远途旅游会减少,但是我的夜生活会增加。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消费降级导致的,以前我们到景区可以花很多的钱,但是现在如果留不住一晚的话,那消费能力就会非常有限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把景区夜生活消费做好,是会真正影响景区的实质性收益。


我们也知道,目前大部分的景区每到国庆节等假期,都在关注数据,都在汇报到这个景区有多火,有几万人,但是大家可以反思一下,关注一下消费。 人多,整体的消费量在增加,但是消费率却在下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景区的夜生活也是解决 消费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三要从远到近的关注。 以前我们总是关注远端市场,无论是做策划也好,做规划也好,还有包括景区的开发者也好,都会提到要让全世界的人都来我这里。其实我一直在提一个事情,就是当我们的景区想让全世界的人来的时候,我们先看一看自己周边城市的人会不会过来?如果我们城市周边人都不会来的话,那我们又有什么能力能让全世界的人来到我们这里呢?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景区能让全世界人都来,那么本地人去的也不会太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更多的要关注到生活化的打造,关注景区的本地客群。因为这是在经济形式不好的情况下,能够活下去的一个前提。


其实现在来说,我觉得 一方面需要更加务实,另一方面产品要更加精细化, 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要造出个东西,把人先吸引来,而是要 踏踏实实的把内容做好,把 软件做好,把服务做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