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批批高校2、30年的教育工作者、一群群资深的企业培训师、一个个企业大学校长们,不厌其烦一年、两年多次跨城市往返北京,来到田老师的课堂?
这里有何神奇之处
?
DeepSeek告诉你答案。
1. 颠覆传统教学范式,激活课堂生命力
传统课堂常常会陷入“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听讲”的僵局。
传统教育的症结在于很多老师将教学简化为知识搬运,但学生的大脑并非等待着被填充的空洞容器。学生从来都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独有的经验、价值观、信念习惯来到课堂,学生不会罔顾自己的知识经验而轻信老师的夸夸其谈。
来到这里的老师懂得建构主义教学法,重构课堂逻辑,把一次次课堂打造成师生一起开展创造性脑力劳动的地方。
在这里,发生的是教学范式的革命。
2. 教学即能量交互,构建“心流场域”
教学的本质是“能量流动”,课堂里除了看得的内容,还有看不见的能量。
来这里的老师学会了在课堂同时兼顾信息流(认知)和能量流(情感)。
信息像乐谱上的音符,只是告诉演奏者该弹什么音;而能量才是音乐的灵魂带动演奏的激情和听众的情感共鸣。
如果只有乐谱没有情感,课堂就会像机械演奏一样枯燥。每个学员的观点、感受,彼此的眼神、表情、语气都在传递能量,才能让知识‘活’起来。
在这里,教学从来不是刻板程序的执行,而是彼此能量的传递。
3. 从“教知识”到“促改变”的闭环设计
田俊国老师在培训行业首次提出:不以学员改变为目的的培训都是耍流氓。倡导教学的目标就是学员发生真正的改变。
填鸭式教学只能激活学生的认知脑,知识永远停留于“知道”层面、而无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脑(兴趣、价值感)和行为脑(实践),学习沦为机械记忆,教师从“教知识”转向“促改变”的教学观念升级,本质是教学动作从单向传递转向对学员的多维激活。
作为老师只有帮助做到“知-行-情”闭环,才能促学生发生真正的改变。
在这里,是一个个老师的改变,带动一群群学员的真正改变。
4. 赋能老师成为“能量运营官”
老师从来不只是教书匠。不止关注知识,也关心学生终身成长:一次课堂能量流动的瞬间可能成为学生人生的拐点。
赋能老师成为能量运营官,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教育从来都是生命能量的交互,而非信息的堆砌,学生的改变不仅体现在认知提升,更表现为情感丰盈、行为迭代和生命状态的跃迁。
教师唯有成为“能量运营官”,才能打破传统教育的“低效内卷”,让课堂成为滋养生命的能量场域。
在这里,实现的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教育理想。
5. 教育情怀与生态化使命驱动
田老师提出“活着是为淡定改变中国教育”。
成功变革的关键不是内容、不是信息、不是技术,而是人。
学校需要那些真正有情怀、有意愿投身改变教育现状的老师。
他们不再在课堂上一厢情愿地灌输知识经验,而是愿意与学生一起直面真实的问题。
他们俯下身来,手把手地帮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他们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滋养学生的心灵;
他们会成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汇聚成改变中国教育的大江大河。
正如来到我课堂的那些老师所言:“田老师的课堂,并不是知识技能的加油站,而是点燃了一支支火炬——我们散作满天星火,终将燎原。”
当听到一声声“原来课堂可以如此”的感叹在这里发生,改变的,又何止是你手中的教案?
田俊国老师《教学引导:从说教到赋能》公开课,3月15日-17日北京,带你用对话式教学激活课堂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