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爸爸很厉害,自己很厉害,弟弟也很厉害,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没错,他就是苏轼。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他身上标签很多,涉猎的领域也很多,琴棋书画、医学美食、诗词歌赋、人生哲学,可以说哦样样精通,用现代社会的话来形容,妥妥的斜杠青年一枚啊!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也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
苏轼擅长行书、楷书,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
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
苏轼 《东武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武小邦,不烦牛刀。实无可以上助万一者,非不尽也。虽隔数政,犹望掩恶耳。真州房缗,已今子由面白,悚息、悚息。轼又上。”
此帖为苏轼书于元佑四年。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五行,计四十七字。轻松自如,笔墨挥洒之间,别有一种书卷气息和超尘脱俗的笔情墨韵。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见到秦观。他喜爱秦观之才,在至交面前,情难自抑,与秦观酬唱作答。于是,给后世留下一篇妙趣横生、典雅畅快的诗书佳作:《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
苏轼 《归安丘园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归安丘园帖》,苏轼书于元祐元年。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十行,计90字。此帖又名《致于厚宫使正议尺牍》。
苏轼 《获见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行书《获见帖》,亦名《致长官董侯尺牍》,纸本,信札一则,书于北宋神宗元十五年(1082)六月二十八日。
苏轼 《治平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治平帖》是苏轼30几岁书写的,属于信札,主要内容是介绍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这副书法作品笔法精细,字体遒媚,是苏轼书法作品中难得的精品,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非常的精妙,字划风流,美韵尽收眼底。
苏轼 《寒食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帖》,为苏轼被贬黄州的胸臆抒怀之作,其诗苍劲沉郁,饱含着生活清苦和心境的悲凉。书帖则笔酣墨饱,神充气足,将悲苦的精神巧妙地融合诗情、画意、书境,化三者为一。
书写中恣肆跌宕,飞扬飘洒,能看出苏轼难以自禁的激动之情,但其欣然书就,点画信手之际得其曼妙自由之境。
苏轼 《邂逅帖》 又称《江上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邂逅帖》是现存苏轼书法的最后一件作品,书于他临终前三个月的那天,即建中靖国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此帖为苏轼书与故友杜孟坚的信札,言故友时隔八年,江上重逢,“怀仰世契,感怅不已”的慨叹。
《邂逅帖》用笔雄健,用墨浑厚,结字精美,章法自然谐和,表现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此帖笔迹时见颤动,已出垂暮老态,却因此更增添了它的情感冲击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