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唯一官方认证和投资的离职员工组织-
···
融资
/
孵化
/
猎聘
/
宣传
/
创业培训
本文作者:阿秀
公众号:职场学习
阿秀的朋友董哥是一位效率达人,手机里装了时间管理app,买了用于时间、工作流程管理的手账本,他还记录自己每天做每件事用了多少时间,标注每项工作的优先级,晚上还要复盘当日工作,看看自己的效率是不是提高了!
简而言之,董哥终日迷恋各种To do list,并沉迷于高效干完的快感。
然而,董哥的职场之路却多年来并无起色。和他差不多同时入职的同事们,只有他的职级最低,年薪也基本垫底,最关键的是,董哥要比绝大多数同事更努力!每当夜深人静,董哥在效率工具里做完当天工作的review,总会禁不住感叹:为什么自己几年如一日“努力得像只鸡”,但回报寥寥?上苍为什么如此不公……
董哥的问题出在哪儿?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
最没效率的人,就是那些以最高效率做没用的事的人。
这个道理,董哥厚着脸皮向领导请教之后才恍然大悟:敢情自己做的多数都是无用功!
重要的是“出活儿”,而非效率
领导告诉他,在职场中,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看这个人的成绩。如果始终没有令人钦佩的成绩,那即便是每天工作18个小时,一个人做十个人的工作又如何?
首先,“极致”要比“不错”强一万倍
。你每天能够做很多事,开碰头会、写文案、各种内部讨论、外联……你每一件事情都只是做到了完成,而没有用心、花时间打磨到优秀,就更不用说极致了。不错的文案千千万万,可极致的却寥寥可数,如果你属于那“千千万万”,怎么崭露头角?
与其用高效来驾驭那么多工作,为什么不尽全力将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做到极致?
其次,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对工作的优先级判断不清,缺乏方向感。
例如去一家潜在客户走访,对方认为一线员工士气不高,你很快就拿出了一份激励员工的工资调整方案。可是你并不知道那些员工的真实痛点所在,没了解到他们士气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老板任人唯亲,导致有成绩的员工得不到晋升。
第三,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你帮我订了一张北京飞上海的机票,我刚提完需求你就订好了。不过,你并没帮我订酒店,更关键的是,你订的票是半夜到达(理由是便宜),没有帮我订接机的司机,也没考虑我第二天一大早要做演讲,需要预留休息时间。你基本没有从我的角度考虑过问题,也就是说,并没有从工作本身考虑问题。
第四,面对复杂任务,工作不完美。
还是订机票那件事,你为什么不首先问问我行程安排?再根据行程重点来进一步拆分关键任务?比如飞虹桥还是浦东,什么时间段到达更合适,有没有同事同行,需不需要接机,住在会场附近的什么类型的酒店合适……虽然帮你的职责只是订机票,但是如果一件事情你只能做到及格,而不是完美,相应的你的价值也就只能是一般,而不算是高。
听了领导一席话,董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不是效率不够高,也不是不努力,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欠缺。
如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董哥的困惑,阿秀为他提了三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抓住问题的本质:学会用“上帝视角”看问题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抓住问题的实质。
为什么你看电视剧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男/女主都这么傻呢,怎么就猜不出来XXX是凶手呢,要是我肯定早猜到了。
这并不是因为观众真的比演员或者编剧聪明,而是因为观众处于上帝视角,得到了关于正派、反派的一切信息,所以才能够做出最接近事实的判断。如果把观众放到剧里,表现未必会比剧中的角色好多少。
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想抓住最本质的原因,需要把“自我”放在一边,不要去猜测,而是多多“问”自己和他人,同时多多调查。
例如同事约好周一早上交给你一份合同,可当天她突然说没办法交给你了,害你的工作也顺延一天。那你可以采取丰田公司开创的
5Why
法则,尽可能的追问自己或者对方缘由,争取建立一个包含本人、对方观点以及事实的理由包,最终得到正确答案。例如:
是周末玩的太嗨了么;
生病了么;
工作压力太大么;
跟同事、领导配合不力么;
……
或许你得到的答案是对方包括公司其他同事普遍不看好这个项目,所以他做合同的时候非常犹疑不定。那么你应该解决的就不是对方工作拖沓的问题,而是重新评估项目的前景和可行性。
建立一般的思考、执行框架
我们学习数学,只要掌握了相应公式,通过对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工作中也类似,如果建立一个较为成熟的思考、执行模型,也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不会造成工作上的遗漏和疏忽,更不会像董哥订飞机票那样,给领导不成熟、不老练的印象。
这里推荐给大家一个“
52模型
”,即5个W和2个H组成的工作框架。我们还拿董哥订飞机票的案例来做解析:
·
为什么让你订票,老板为什么去上海(why)
·
订票的时间、酒店、接机司机等,以免老板晚上没地方住(what)
·
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回,中间有哪些节点,以便安排老板行程(when)
·
各项工作的地址,包括飞机场、酒店地址、会议地址,尽量控制距离(where)
·
老板需要带谁去,部门里谁还会在同一时段去上海出差(who)
·
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也可以建议老板坐高铁,因为老板平常可能没时间来写演讲稿(how)
·
花多少钱,确定要订头等舱还是经济舱,五星酒店还是普通酒店(how much)
当然这个模型也未必能够应对所有的工作,但是对于一般的工作来说,已经算是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路径了。
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利用各种资源,把想法落地为成果的能力,也可以说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环。那该如何提高执行力?
·
执行力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的能力,听多少理论都不如撸起袖子,真正的切入到项目当中,培养动手能力。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总结,不吸取教训。
·
经常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提前准备,设想项目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规划好预案,不打无准备之仗。
麦肯锡有
“空、雨、伞”理论
:根据天空乌云密布的状况做出可能下雨的假设(空)。根据假设收集资料,判断到底会不会下雨,并预判下雨的后果(雨)。根据研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例如带伞(伞)。这种工作流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假设-调研-证实假设-采取措施的完整流程。
·
分解目标,分环节作战。德鲁克认为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你的能量。把一个困难的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目标,既能够降低难度,又能够保持你的工作积极性。
·
寻找导师,建立反馈机制。在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比自己段位高的人做导师,建立反馈机制,能够让对方指导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请对方提出改进意见。
这三种错误意识会极大损害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失去平常心
问题的解决需要你有一颗实事求是的心,但现实工作中,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个人很难一直保持平常心。
经验再怎么丰富的老司机,如果失去平常心会,就无法判断事实,更无法在关键时刻做出对的选择,很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
因此在平时你可以多多设想最坏的情况,当最坏的情况真的来了,那你也可以拿出相应的预案来解决。
自大心理
人是一种极为自大的动物。
在遇到别人与自己意见不同时,第一反应会认为自己是对的;在建立应急预案时,第一反应是坏事不会发生到我头上的;在多人协作的工作发生问题时,会第一时间认为是别人的错误。
这些自大心理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只会带来坏处。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谨记学会站在别人的视角看问题,同时培养自己谦逊的态度。
追究责任
大堤决口了,首要任务肯定不是追杀修河堤的官员,而是重修大堤。
职场上也一样,如果工作出了问题,首先要做的肯定不应该是追究责任,而是要先想办法解决问题。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犯这个错误,特别是在发生问题之后,发脾气、使性子、怨队友,都是十分不成熟的表现。特别是大家是同一个团队,本身解决团队面临的问题是每一个队员的责任,帮助战友渡过难关也是每个人的义务。发脾气、埋怨队友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伤害团队感情,极为不智。
最后阿秀要说的是,在职场中,
真正重要的是追求做事的效果,而不是效率,因为有价值的是始终是工作的效果而不是工作效率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