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12月21日通过一项8,920亿美元的新冠肺炎疫情救援计划,旨在为美国遭受疫情重创的经济注入强心剂,这为参议院21日晚些时候批准该计划扫清了道路。
众议院在两党投票中还通过了一项1.4万亿美元的法案,该法案将使美国政府继续维持一年的资金供应,该法案也将提交参议院审议。
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称,众议院两党议员21日晚间联手批准了一项规模高达2.3万亿美元的联邦支出计划,其中包括新一轮紧急抗疫救助,以及为政府提供未来9个月继续运营的资金。
这项长达5,593页的内容广泛的法案,很可能成为将于2021年1月3日到期的第116届国会的最后一项重要立法。
这是美国国会自4月以来批准的第一项经济刺激计划。
该法案还将一项小企业贷款计划扩大约2,840亿美元,并将资金用于学校、航空公司、交通系统和疫苗分发等。
北京时间12月21日,中国首个mRNA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生产车间建设奠基仪式在云南省玉溪市疫苗产业园举行,该项目投资2.8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2美元),一期产能为每年1.2亿剂。
据中国媒体中新社12月21日报道,这款mRNA疫苗由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沃森生物)共同研制,由沃森生物负责该疫苗的产业化建设落地。
该疫苗今年6月19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报道称,该疫苗产品一旦获批,将实现中国创新技术路线的mRNA疫苗“零”突破,该疫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核心原料和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
mRNA疫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的递送系统将表达抗原靶标的mRNA导入体内,在体内表达出蛋白并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从而使机体获得免疫保护。
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说,mRNA疫苗技术门槛很高,目前仅有美国与德国少数几家公司掌握这一核心技术。mRNA疫苗产品是目前全球公布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保护率最高(95%)的疫苗,其技术路线水平也是业界公认最高的。
据香港《南华早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卫生部门官员在上星期的一次电话会议中计划在2月12日前、1月15日前和2月5日前分批为5,000万人接种疫苗,并在明年4月将中国国药疫苗和科兴公司生产的疫苗“正式推向市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2月18日没有正面证实或否认这一报道。而在12月19日举行的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领导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官员对中国的疫苗的生产部署能力、全民接种时间表和疫苗价格等多个外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仍然没有作出具体回答。
在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即将卸任之际,又有数十家中国企业被列入美国的贸易黑名单,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和中国无人机制造商深圳大疆科技有限公司(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路透社预测称,此举可能会进一步激怒中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在11月就此事回应称“这是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无端压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并未列入名单,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的7家相关实体仍在名单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正在为中国商飞供货,而中国商飞则正在和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Boeing)和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Airbus)展开竞争。
“不急转弯”的表述,引起了公众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这句话一语双关,既提供了2021年中国经济政策将发生转变预期,同时又给与人们“缓慢转变”的印象。
2020年中国政府为了应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恢复经济,一度暂停了之前“去杠杆”、“金融整肃”和“资本出清”倒逼产业升级等一系列改革进程,从而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扩张、金融“放水”的措施。
将近10万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美元)的资金,一方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稳住了就业和市场供应,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但与此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使得中国政府前期的改革成果大打折扣。企业的金融杠杆再高企,金融投机再次泛滥,大量的资金依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反而加剧了资本垄断,互联网巨头的恣意扩张。
中国的经济政策在“转弯”,并且将继续“转弯”,对于之前的过度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和产业、金融政策在进行调整;对于之前过于放任、激进的网络创新和金融创新在逐步收紧、规范;对于整个房地产在约束“杠杆”、进行缓步“风险排除”、并开始落实出租房土地供给、农村土地入市等长效改革机制。
这一方面是为了防范2021年美国可能采取的新一轮美元“放水”,更重要的是通过资产价格的调整、要素分配的改革、将资金引导金实体经济。在资本层面,以社保基金、机构投资者为主的主力资金正在加强对于核心产业、优质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资金炒作的空间正在被压缩。
面对2021年可能出现输入性通胀与实体企业资金不足、收入下降同时存在的情况,中国政府承诺的“稳定货币”、“积极财政”的政策都将是带有极强的方向性和针对性的扩张。尽管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政府并没有采取经济“急转弯”的方式。但是,具体而言将是“油门”和“刹车”同时采取的操作。
至于“不急转弯”的表述,恰恰证明“转弯”已经开始,“不急刹车”只是相对而言。对于符合中国政府导向的实体经济将继续支持,甚至依旧“大水漫灌”、“放水养鱼”。但是,对于银行、信托、互联网金融等产业可能将要面临的不仅仅是“紧急制动”。整个中国的金融产业和资本构成或许将开始一个巨大的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