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王明达
通讯作者:王红明、单文哲
通讯单位:南昌大学
论文DOI:10.1021/acs.nanolett.4c05719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
2
RR)旨在利用清洁能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增值化学品和燃料,对缓解温室效应和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然而,由于CO
2
固有的化学稳定性和复杂的多电子还原过程,电化学转化CO
2
为高价值C
2+
产物仍然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探索了拓扑材料在CO
2
RR中的应用,筛选出一系列稀土铜酸盐,并发现Pr
2
CuO
4
具有鲁棒拓扑表面态(TSS),并且对C
2
产物具有潜在的选择性。电催化实验结果表明,Pr
2
CuO
4
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高达220 mA cm
-2
的电流密度下,乙醇的产率超过67%。理论分析表明,关键中间体的C p轨道与Cu的d
x
2
-y
2
和d
z
2
轨道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增强了电荷转移,从而促进了CO
2
到乙醇的转化。
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CO
2
电还原,合成高价值的多碳(C
2+
)产物,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一条极具潜力的途径。然而,CO
2
的活化和C-C键的耦合是CO
2
RR中的两个关键挑战。铜基材料是能够将CO
2
RR转化为C
2+
产物的催化剂,但由于其表面重构和反应途径复杂等问题,限制了其催化性能的提升。拓扑材料由于其非平庸的体带拓扑结构和拓扑表面态(TSS),可以加速电荷转移动力学,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因此,将拓扑材料应用于CO
2
RR催化剂的设计,有望实现CO
2
高效转化为高价值C
2+
产物。
1.
DFT
计算指导催化剂设计
:筛选出具有鲁棒拓扑表面态(TSS)的稀土铜酸盐Pr
2
CuO
4
,并发现其对C
2
产物具有潜在的选择性。
2.
高乙醇选择性与电流密度
:电催化实验结果表明,Pr
2
CuO
4
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高达220 mA cm
-2
的电流密度下,乙醇的产率超过67%。
3.
拓扑表面态对CO
2
RR的机制研究
:关键中间体的C p轨道与拓扑能带贡献轨道Cu d
x
2
-y
2
和d
z
2
轨道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增大了电荷转移,从而促进了CO
2
到乙醇的转化。
图1 稀土铜酸盐表面态。
初步筛选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具有拓扑特性的稀土铜酸盐,然后评估它们在从 CO
2
RR还原特定C
2+
产物中的催化潜力。对稀土铜酸盐的110晶面表面态计算表明,费米弧只能在 Pr
2
CuO
4
中清晰观察到(图 1c),说明其110晶面存在拓扑表面态。
图2 Pr
2
CuO
4
的形貌和化学结构表征。
XRD结果显示所合成材料中的几乎所有峰都与Pr
2
CuO
4
的标准卡片对应(图2a)。SEM分析显示,合成材料呈块状结构(图2b)。并通过HR-TEM观察到所暴露的晶面主要为110和001晶面(图2d,e)。同步辐射数据说明Cu和Pr的价态分别为2价和3价(图2j,k)。材料在3 Å附近存在Cu-Pr峰,且和氧的配位方式与Pr
2
O
3
、CuO中的配位有所区别(图2l,m)。
图3 电催化CO
2
RR性能。
LSV表明Pr
2
CuO
4
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图3a)。并实现了高乙醇FE(67%)的优异电催化性能(图3b)。Pr
2
CuO
4
在对比分电流密度和稳定性等参数中均表现出色(图3d-f)。原位拉曼证实Pr也作为活性位点。为了进一步分析优秀催化性能的潜在机制,运用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证实Pr在反应中作为活性位点,促进了C-C偶联的进程(图3g,h)。原位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图3i)显示了*CO在-0.7 V至-1.5 V的2098 cm
-1
处,对应于C≡O拉伸模式。该峰的强度随着电压的降低而增加,表明*CO中间体的稳定性增强。1126 cm
-1
和1365 cm
-1
处的峰对应于*OC
2
H
5
,它们的强度随着电压增加,表明乙醇产量增加。
自由能台阶图显示Pr
2
CuO
4
的最低能量路径为乙醇路径和实验对应(图4a)。且电荷差分密度和Bader电荷分析表明,当不对称C-C偶联时,Cu转移了更多的电子,降低了不对称偶联的自由能。
通过DFT计算表明Cu d
x
2
-y
2
和d
z
2
轨道为主要的拓扑能带贡献轨道(图5a,
b)。当关键中间体的C p轨道与Cu d
x
2
-y
2
和d
z
2
轨道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图5c),拓扑表面态的存在可以增强电荷转移,从而降低反应路径吉布斯自由能,促进CO
2
到乙醇的转化。
该研究创新性将拓扑材料引入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领域,突破了传统催化剂设计思路,为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开辟了新方向。同时,团队充分利用江西稀土资源优势,实现了“资源-技术-应用”的闭环,为稀土材料的高价值化利用提供了范例。与同类研究相比,该成果在电流密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成本可控,具备工业化应用潜力。此项研究不仅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也为拓扑材料在能源催化、化工合成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Mingda Wang, Minxing Shu, Mi Long, Wenzhe Shan
*
,
Hongming Wang
*
;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CO
2
to Ethanol by
Utilizing the 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s of Rare-Earth Cuprates, Nano Letters,
2025, DOI: 10.1021/acs.nanolett.4c05719
王红明,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方向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与有机纳米材料光学肿瘤诊疗。入选赣江特聘教授、南昌大学香樟杰出教授、江西省青年科学家计划(江西杰出青年基金)、江西省双千计划高端创新人才。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均排名第一),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主持了包括国家基金、江西省重大项目和江西杰青等9个项目。在Science, Chem, Angew. Chemie,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C,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H指数54。
课题组主页
http://www.x-mol.com/groups/ncuwanghm
欢迎关注我们,订阅更多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