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贝达药业发布公告称:2017年4月28日,其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北京华昊中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参与北京华昊中天的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合计人民币1亿元,贝达拟投资5000万元。
此外,贝达还表示,其于近日通过全资子公司贝达香港投资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认购美国Tyrogenex,Inc.发行的869万股G轮优先股,投资完成后,贝达投资占该公司7%股份。
贝达药业自去年上市以来,在资本方面动作频频,作为资本界的新手,打法却十分老辣。其一方面在并购本土创新企业,比如说今年2月以3.7亿元将卡南吉纳入麾下;另一方面,其作为以研发著称的创新型药企,以风险投资的方式实现布局。
那么,贝达为何会选择投资上述两家企业?贝达这位资本界的新兵资本的玩法是怎么样的?
为何同时开弓?
在贝达公告显示,华昊中天是一家由留美博士团队创建,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为主要业务的技术型企业。从华昊中天的项目来看,其主要以组合生物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为前提,在国内率先开展埃博霉素作为抗癌新药的开发。据公告称,该公司创制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其中先导产品UTD1(优替帝)是中国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埃博霉素类新药,目前在全国26家临床研究中心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据贝达公告称,现有结果显示优替帝对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确切,且没有严重副作用,优于类似作用机制的紫杉醇和同类产品伊沙匹隆。
除此之外,在研的项目中还包括一类肿瘤创新药Demethilone,贝达称已经完成中试和初步的动物模型疗效试验,而肿瘤干细胞抑制剂计划申请临床等。同时,华昊中天也在大力拓展新药核心中间体和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市场。
而贝达投资的美国公司Tyrogenex则拥有开发、商业化X-82化合物眼科适应症中国区域外全球权利。对于该公司的投资,一方面贝达直接参与股权投资,另一方面贝达投资与其成立合资公司——医科诺生物科技公司,Tyrogenex以X-82肿瘤适应症相关资产出资,贝达投资则出资1500万美元,双方各占15%股权,医科诺拥有开发、商业化X-82化合物肿瘤适应症中国区域外的全球专利。
很显然,一方面通过上市获得融资的贝达药业当前手握重金,另一方面贝达仅埃克替尼一个产品支撑,其需要后续重磅的出现以降低对单产品的依赖。而通过资本化操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快方式。因此,贝达创始人作为海归人员,对投资标的的筛选则绝不会囿于国内市场,而是放眼全球。
如何风险管控?
虽然贝达药业已经登录资本市场,但并不意味着其就能够在资本领域长袖善舞,尤其是针对风险较高的VC和PE投资。那么,贝达如何规避投资风险?
贝达药业之所以投资华昊中天,是因为看中其先导产品优替帝,所以在投资管控上也是更多对于该产品研发进度的限制。贝达公告表示,如华昊中天于2018年6月30日以前未获得CFDA核发的“优替帝”新药证书或2018年12月31日前未能获得CFDA核发的“优替帝”新药生产批件(以下简称“里程碑计划”),每延长一个月,北京北进缘科技(大股东)应向贝达药业无偿退回激励股份的10%,类推累加计算。
而如果华昊中天于2019年4月30日前仍未获得CFDA核发的新药证书或2019年10月31日前仍未获得CFDA核发的“优替帝”新药生产批件,则北京北进科缘应向贝达药业累计无偿退回全部甲方激励股份,即累计不超过人民币19.62万元注册资本对应的华昊中天的股权。
此外,贝达还进行了其它的限制,比如本次增资完成后,华昊中天以任何方式引进新投资者,应确保投资者的增资价格不低于贝达药业的增资价格。
对于创新公司股权投资,贝达施行的对赌型投资协议,这也是行业惯于使用的方式。而贝达还有另外一种投资模式,在北京,贝达投资建立了加思科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由贝达创始人之一的王印祥主导,其模式是“平台+基金”的运行模式推进新药研发创新。据E药经理人获悉,该平台在贝达上市公司体系之外,但贝达是其设立基金的LP之一,因为其主要是投资创新型企业,出于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考量,放在体外进行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