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黎娟煤焦观察
编
辑
|
陆
家
嘴
大
宗
商
品
论
坛
,
转
载
请
注
明
出
处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货币政策有望适度发力推动物价水平温和上升。这一要求,为2024年物价定了调。
从2023年煤焦钢产业链的情况看,煤焦观察发现,原煤产量同比增长2.90%,钢材产量同比增长5.20%,焦炭产量同比增长3.60%,从量的方面都取得了正增长。
这也就推出一个结论,2023年,煤焦钢产业从业人员的实物产出量较上年是增加的,产业大军较2022年投入了更多的工作量。
再来看看价格的情况,
中钢协
钢价综合指数2023年较2022年下降了9.34%,样本钢厂焦煤、焦炭国内采购综合价格分别下降了17.79%和21.97%。
2023年煤焦钢的价格较2022年分别下降了9.34%-21.97%,
价格下降的幅度超过产量增长的幅度,增量的部分并不能覆盖价格下降带来的收入影响,价格下降影响的基本上是企业的利润部分。
进而,2023年,煤焦钢全产业链增量不增收,产业大军投入了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但很难在收入上得到体验。
这带来两个影响,一个是企业单位,没有条件进行扩大再生产,进行新的生产投入;另一个是煤焦钢产业从业人员的购买能力下降,且在这种情况改善前,缺乏信心消费,这就对2024年提出改善体感的需求。
2024年货币政策有适度发力推动物价水平温和上升,针对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PPI、CPI,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PPI是优先发力的方向。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亦称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
数
,
市场敏感度非常高。如果生产者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生产者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低时,则表明有
通货紧缩
的风险。
与PPI对应,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
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PPI改善先于CPI。
炼焦煤有没有条件成为PPI向上的驱动因子呢?
从历史数据看,炼焦煤价格具备向上趋势。
图1-2,2016-2023年,整体炼焦煤国际海运煤
价高于国内价,国内市场价高于
长协价
,显示市场化定价体系高于传统商议定价体系,较买卖双方议价,市场化定价给出炼焦煤更高的溢价,表明炼焦煤在这一阶段,供需的主要矛盾在供应约束上。从图3中的线性趋势上,炼焦煤价格由于供需特征,趋势线显示为向上。
图4中,2018年7月美国将中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自此至2022年12月新冠疫情防控转段,未纳入分析。
图2 2016-2023年炼焦煤国际海运价高于国内价
炼焦煤在2024年以来相应的宏观指数强度下,历史场景上后月价格大概率的走势是怎样的呢?
图3-4,我们看到2024年以来,炼焦煤宏观指数强度在0.96-0.97的水平,
2016年以来,低于或相近的宏观指数强度后,黑色和焦煤的价格出现了比较快的率先修复是大概率事件。
最后强调的是,炼焦煤作为煤焦钢的最上游,是下游焦炭、钢铁的成本构成,对于全链PPI的恢复具有支撑和倍数效应。
据中钢协数据,2024年1-2月,对标挖潜企业各品
种采购以下降为主,主要品种有3%左右的降幅。炼焦煤采购成本下降9.86%;冶金焦同比下降9.7%;国产铁精矿同比上升19.21%,进口粉矿同比上升16.33%;废钢同比下降4.83%。
值得关注的是:中钢协综合钢材价格指数CCPI2024年1-2月较上年末仅下降0.38%,较上年同期下降2.96%。
也就是说,钢铁行业2024年1-2月采购矿粉增支和钢材价格调整带来的损失全部由炼焦煤和焦炭来覆盖,炼焦煤下降的幅度大于焦炭,进而推算,炼焦煤承担了全产业链的所有降价损失。
2024年1-2月,对标钢铁企业炼焦煤平均采
购成本最高前5家企业折算成干基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274.59元/吨,较成本最低5家1607.07元/吨高667.52元/吨或41.5%,较2023年均差值652.17元/吨进一步拉大。
652.17-667.52元/吨的炼焦煤成本差价,形成的吨钢成本优势在300元以上,已经为低成本钢厂提供了高成本钢厂不可逾越的成本优势。
综上,煤焦观察认为,炼焦煤是天选的PPI之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S
P
E
C
I
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