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团是业界较早布局新金融的传统金融机构,目前也已经拥有不少代表作。最广为人知的是陆金所、平安好医生、平安金管家、平安壹账通等产品。但在2018年末,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在元旦致辞中提到了一个新变化:集团的品牌标识从六字减少为四字,从 “保险、银行、投资”转向“金融、科技”。这意味着,中国平安2017年提出并大力推动的“金融+科技”,从口号直接上升到集团品牌高度。
在5月23日由亿欧主办的GIIS2019中国智慧城市峰会论坛上,平安科技AI智能认知产品部门总经理宋晨作为平安城市专场的嘉宾分享了平安如何通过场景驱动构建智慧城市。
平安集团有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生态。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发展模式支撑整个平安集团的发展。为此,2018年集团孵化出国际智慧城公司做智慧城市业务。
“一项科技、一项技术,或者一款产品永远不可能通吃天下。” 宋晨告诉AI报道。技术必须与场景结合,运用到金融、汽车、智慧城市、房产、医疗各行各业。而平安科技主要通过四大技术构建差异化优势,实现对内部业务的生态创新和外部的业务赋能,最终引领业务增长。
会议现场,宋晨重点对四大核心技术及应用展开了分享:
第一是平安云,整个集团的金融业务离不开平安云。平安云受“一行三会”的监管,其稳定性不是一个商业云可以轻松做到的。平安的基因是金融,因此在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有充分的保障,得以支撑平安集团整合金融生态业务的推进发展。
第二是认知,智能认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即五感。五感中视觉、听觉和AI技术结合度、相关度非常高,触觉、嗅觉、味觉跟传统的物联网比较贴合, AI+IOT由此而来。认知能力是平安核心的发展能力之一,因为所有的AI技术最根本、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实时提高算法精度,实现数据的闭环训练。
第三是区块链,区块链最经典的场景在金融领域,之后是智慧城市领域。既然平安科技的区块链这项核心技术上在金融场景能够顺畅地使用,那么在政务体系中一样也能够使用。
第四是人工智能,这里的人工智能更多指的是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和调度,目前提到公安、交警、海关等业务领域,更多用到的是人工智能的调度分析。比如平安产险510极速勘察服务,查勘员能够城区5分钟郊区10分钟赶到现场,城市有这么大的体量,没有AI技术不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