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榜
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求是网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来了! ·  2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特朗普与俄罗斯的关系要比我们想象的深得多 ·  2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科技创新的“硬”与“软” | 人民锐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榜

祝卓宏:为什么说精神医学防治精神疾病的策略是无效的?

心榜  · 公众号  ·  · 2024-05-23 16:37

正文

作者: 祝卓宏,中 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后导师,注册督导师, 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


你好,这里是壹心理旗下行业媒体:心榜。

壹心理 是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一直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广大的心理从业者,帮助大家在专业上成长和进步。


今天想跟大家谈论一个问题:为什么现代社会,明明医学手段越来越高超,治疗方法越来越多, 精神 病人却越来越多了


本文与你分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的深度解读。


希望看完之后,能对你有所启发。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各类精神“疾病”的终身患病率非常高,美国几乎高达50%,中国已经高达16.57%,而且越来越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说说我对精神疾病治疗的三点思考。





为什么精神“病人”越来越多呢?


有一个观点认为, 精神病人越来越多,是因为精神医学诊治策略错了。


大家也许不知道,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种精神疾病符合医学上疾病的最基本标准。因为诊断一种“疾病”要有明确的病因、病理改变、病程和转归才能成为疾病。


然而,目前所有的精神疾病都还没有明确的病因或病理改变,所以,目前所谓的精神疾病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 在中国颁布的《精神卫生法》里面,找不到“精神疾病”这个词,而满眼都是“精神障碍”。


也许这有点超出你的常识,大家都觉得精神病就是病,连崔永元也觉得抑郁症就是病,像感冒一样,要吃药。当然,并不是说精神障碍就不需要药物治疗,当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身体功能或生命安全时,还是需要药物治疗的。只是当你到医院看病时,可能不会想着这个“病”与其他病的区别。


那“障碍”与“疾病”有什么不同呢?


“障碍”是指一些症状群,医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综合征”,还达不到疾病的标准。遗憾的是,大多数医生都是把各类精神障碍当做精神疾病来治疗,甚至很多媒体在宣传的时候,也都把“精神障碍”称为“精神疾病”。


这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因为这导致精神障碍的治疗、预防策略都是为了消除各种心理症状,一句话,都是为了治病。甚至心理治疗也是为了治病,我们常说的 “心病”还需“心药”治,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 这种治病的策略对于精神障碍来说,却往往是无效的, 或者是短期有效,但长期无效。


为什么精神医学的防治策略是无效的呢?


现代精神医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健康是常态,幸福是常态”,认为心理痛苦、不幸福就可能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因此各种防治策略都是为了消除痛苦情绪、问题行为,恢复健康幸福的正常状态。


然而,美国内华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蒂芬·海斯认为, 健康、幸福不是常态,痛苦才是常态。 心理痛苦根源于我们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特有的语言功能,语言是把双刃剑,语言使人类有了文明成就,也使人类有了心理痛苦体验。


语言会把符号与符号指代的内容等同起来,我们都知道“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就是这个意思,这被称为“认知融合”现象。由于认知融合,会让我们把头脑里的想法、想象当做事实,导致回避行为。


例如经历过车祸之后,头脑里经常想起车祸,就会害怕坐车而回避坐车;头脑里产生“可能会失败”的念头,就会避免尝试探索;头脑里想到“他人会嘲笑自己”就会回避人群,等等。僵化地按照语言规则行事就会导致各种情绪问题、行为问题。


然而,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合作,合作又离不开语言,有语言就会有认知融合,而有认知融合就会带来回避痛苦经验和执着于头脑里的想法、念头、想象。既然我们人人离不开语言,自然无法完全消除所谓的心理痛苦。


所以, 消除痛苦的诊治策略是无效的。


什么才是有用的防治策略呢?


2004年,斯蒂芬·海斯教授提出来一个崭新的心理健康模型,即 心理灵活性模型。



心理灵活性是什么呢?


它是指一个人能够接纳现实及身心反应而不是回避,觉察和解离头脑里融合的语言与语言指代的事物,充分接触当下现实环境而不被头脑左右,为了价值和意义有意识地改变或坚持自己的行为。


基于这个模型, 不再是把消除痛苦当做治疗目的,而是帮助人们带着痛苦追求价值和意义,也就是“痛并快乐着”。


基于这个模型建立的临床干预方法,就是接纳承诺疗法,英文缩写为“ACT”,目前我的课题组正在致力于把这一方法与东方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以上就是祝卓宏教授对精神疾病的看法,供你参考。



—END—


壹心理简介:

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专注于心理健康的全民普及。创业 13 年来,用户覆盖 137 个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心理知识科普,发展到包括心理体检、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组织(学校)心理服务等在内的多形态、立体化的综合性心理服务平台。

为你推荐:


我想告诉你,不论你是缺乏心理学相关经验却对心理学感兴趣,希望把兴趣发展为职业,为自己带来收入的“素人”;还是已经考了心理相关证书,但缺乏从业技能和工作机会,正在为工作发愁的“咨询师预备役”。

只要你 对心理学感兴趣,只要你 有恒心、有耐心、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都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成为一个专业的助人者。

2024年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
开营补录,名额有限!!
怀揣咨询师梦想的你
快来「 执业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
开始你的执业第一步吧~
▽▽▽

↑点击图片, 添加壹心理规划师, 免费职业规划↑
① 专 业顾问1V1职业规划
②全套108页《心理咨询师入行手册》
③ 1份心理咨询师执业地图




想入行该问谁?
试试 加入 【咨询师 入行】 交流群
↓↓↓↓↓
扫码加入
备注:入行
适合:所有 想成为咨询师 的朋友
分享: 入行资讯、入行交流、个案演示、学习资源

大咖专访: 黄伟强 武志红 申荷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