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蒲公英Ouryao
蒲公英论坛(ouryao.com)官方微信。制药人士的工作、生活交流第一微社区,制药行业最专业、最活跃的自媒体。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蒲公英Ouryao

菌种之争:CMCC与ATCC的等效性较量

蒲公英Ouryao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09-02 20:14

正文


撰稿 | 石决明
来自 | 蒲公英Ouryao



在各种微生物教科书和国家标准中都有规定:标准菌株是国内外菌种保藏机构保藏的、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菌株。从定义分解来说,标准菌株要有高水平的菌种保藏条件,一般只认可国家级保藏机构。


保藏机构会阶段性的对标准菌株的遗传学特性进行确认并保有全部相关记录。遗传学特性是十分复杂的,远超药典涉及的内容。


下图是ATCC的COA中涉及的特性确认,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01
从菌种保藏开始    


菌种保藏有很多不同的方法,目的就是将菌种的代谢降到最低,一般来说温度是越低越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在-70℃以下进行菌种保存。如果涉及到的微生物是基因改造菌种的话,必须如此。
举例来说,如果是带有一些质粒的模式菌种肯定要在-70℃以下保藏,不然质粒容易丢失造成遗传学特性的改变。
而对于菌种保藏机构来说,-70℃还远远不够,要用液氮超低温(-196℃)保藏法。美国ATCC菌种保藏中心采用该法时,把菌悬液或带菌丝的琼脂块经控制致冷速度(每分钟下降1℃)从0℃直降到-35℃,然后保藏在-150℃~-196℃液氮冷箱中。
02
等效性证明之惑  


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对标准菌株的来源有详细规定。通则中是CMCC菌种,而指导原则中提及的是认可的保藏机构。如下图所示,中美药典中表面上看来对菌种来源的规定并无不同。

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我国药品出口时需要提供CMCC菌种与ATCC菌种的等效性(或溯源性)报告。比如下图中的国外邮件中,CMCC菌种的结果不被承认,要求用ATCC菌种重新测试一遍。(邮件中还有其他细节,不便明说,请自行发掘。)  


回到上文的菌种来源规定可以发现,中国药典只是规定了CMCC,至于其他认可的保藏机构并没有具体清单,不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而相对应的美国药典中对认可的保藏机构有具体规定,而且对二级供应商有资质要求。经查询ATCC网站,各个国家的二级供应商是有列表清单的。  

那我们可以进行CMCC菌种与ATCC菌种的等效性证明吗?这个问题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征求意见时就有人提过,不少人甚至提到基因组测序比对。

但是,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任何公开的CMCC菌种与ATCC菌种的等效性研究结果。让人不得不产生联想:CMCC菌种与ATCC菌种的全基因组测序比对结果可能不太乐观。

03
不等效也认可?      


我们没有等效性的研究数据,但是国外很早之前就做过类似的研究。  

2010年,FDA收集了来自不同菌种保藏机构的药典收录菌种进行了等效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大多数药典收录菌种表现非常一致。但是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在基因型和表型水平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来自不同培养物保藏中心的菌种有些不是相同的菌株,或发生了可检测到的遗传变异。但是,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认为如此水平的遗传变异并不影响药典中的微生物测试。  

难道说不等效也认可了?回到标准菌株的定义可以发现,遗传学特性只是一方面,谁也不能做到基因测序完全一致。菌种保藏中心的保藏水平,标准菌株的溯源可追溯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认可可能不完全是技术上的,还有质量上的,甚至上升到国家层面。  


石决明
决明公众号创办人,微生物学硕士,副主任药师。
从事微生物相关工作15年以上,做过体外诊断产品研发、成品培养基质量保证、产品仪器环境验证管理、药品微生物相关检验和洁净环境检测。

一直在各个网络平台解读微生物基础知识的现代应用和微生物前沿知识的分享,致力于做接地气的微生物知识分享,说点不一样的微生物,对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想法。  


更多精彩内容也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