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境工程
由《环境工程》期刊编辑部主办,主要服务于环保领域工程设计、科研工作者和相关专业学习者。主要针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固废处理与处置、污染场地修复、环保产业发展等领域提供新鲜资讯和技术资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我们为何渴望安稳,却又想要逃离? ·  22 小时前  
龙岩图书馆  ·  2月22日(上午下午各一场)活动报名 | ... ·  16 小时前  
十点读书  ·  在单位,千万不能犯的3个大忌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168元/2瓶捡漏!华熙生物贵妇眼霜,3周淡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境工程

明觉精察 思而知之 | 韦朝海教授:人类世进程中的环境工程学科发展

环境工程  · 公众号  ·  · 2024-12-02 20:21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环境工程》期刊推出的专家观点评述栏目“明觉精察 思而知之”,以及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专家通过多年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解读前沿技术、探究热点问题、启迪思想本源。传统环境工程已不能适应新时代需求,而这些观点对同行来说极具价值。文章还介绍了环境工程在全球视野下的挑战和进展,以及未来的核心任务和展望。同时,提到了期刊《环境工程》的相关信息和推荐阅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环境工程学科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文章介绍了环境工程学科的起源和发展趋势,包括全球视野下的挑战和进展,以及未来的核心任务和展望。

关键观点2: 专家观点评述栏目的介绍及其重要性

文章介绍了《环境工程》期刊的专家观点评述栏目“明觉精察 思而知之”,以及专家如何通过解读前沿技术和探究热点问题来启迪思想本源。

关键观点3: 期刊《环境工程》的相关信息

文章介绍了期刊《环境工程》的创立背景、主编信息、内容涵盖范围以及推荐阅读等。


正文




明觉精察

思而知之

编者按

“明觉精察 思而知之”是《环境工程》期刊最新推出的专家观点评述栏目。专家凭借着多年深耕于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的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为我们解读前沿技术的核心要义,探究热点问题的应对之策,启迪探索发现的思想本源。

传统的环境工程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而这些重要观点对于从事环境工程相关工作的广大同仁们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思想宝藏。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希望通过这档栏目,可以激发同行们更丰富的思考与探讨,在实践中明觉精察,以更深入的思考知行致远,为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人类世进程中的环境工程学科发展

韦朝海  华南理工大学


自20世纪60年代起,环境工程开始广泛受到重视。二战之后,为推动经济快速复苏与发展,许多国家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这种发展模式逐渐被质疑。《寂静的春天》揭示了自然系统的脆弱性,呼吁对化学品的使用应采取更为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1970年首次举行的地球日活动,唤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聚焦气候变化、污染防治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议题。随后,核事故、重金属污染、光化学烟雾等重大环境事件,促使环境保护从单一的治理和修复,走向系统性风险控制。


“人类世”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地球影响的认识实现了重大飞跃。地球现在更热、更受污染、生物多样性更低。气候变化的长期性以及物种灭绝的不可逆性,使得这些负面影响持续加剧。结合物理化学因素的强化、生态系统的变化,如大气成分增加、水体特性的气候变迁、土壤退化、冰雪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加速的侵蚀与沉积、人造材料的泛滥、物种入侵与生物圈缩小等,均是环境工程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全球正积极努力地控制排放,但每天仍有超过1亿t的CO 2 被释放到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蔓延至全球。从地表到地质,从河流到海洋,从大气层到平流层,污染不再局限于国界,而是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国际协议如《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签署,以及各国根据自身国情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彰显了全球在应对环境问题上的协同努力。在此背景下,环境工程逐渐演变为一门具有全球视野的学科,强调国际合作、技术共享与政策协调,以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复杂与新型挑战。


近年 来,环境工程在多个前沿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现代环境工程在化学工程的基础上,广泛应用生物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以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与效率。物联网结合大数据技术为环境监测和生态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环境工程与生态修复的结合,推动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从碳、氮、硫、磷、重金属等元素的低浓度排放到浓度趋零控制的探索,展现了理论、工艺、工程和应用创新的协同效应。元素暴露与循环机制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产生直接影响,涉及次生碳排放、氮转化与磷流失等复杂生态反馈问题,未来的发展道路需要综合考虑产业、能源、元素、经济与文明之间的动态关系。


望未来,环境工程的核心任务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力求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通过科学探索、技术研发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最大程度上减少物质消耗与废弃物产生。在全球层面,环境工程应继续推动国际合作与技术共享,以应对生命体生存发展与生态需求之间的冲突。在人类世的进程中,环境工程学科应从传统的工程化解决路径,逐步转向对地球演化的深层次溯因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反馈、次生污染的预测预警,以及人类社会适应性的演替等新方向的集成,不断丰富与深化学科内涵。


引用格式:韦朝海.人类世进程中的环境工程学科发展[J].环境工程,2024,42(10):218


点击下载全



韦朝海 教授

《环境工程》编委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水资源与水循环新原理等。曾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联合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支撑计划子项目、国家基金以及省部级各类科研攻关项目共36项,主持设计水处理工程及社会服务项目共60余项,涉及织造与染化废水、煤/石油化工废水、酿造与食品废水、制药废水、纤维加工与造纸废水、矿山重金属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提出了溶液性质、仿生吸附、卧式矩形流化床、过程减盐、污泥曳力分离等概念,在新型结构生物流态化反应器与深度脱氮、资源循环控污的A-OHO和OHO工艺方面创造了集成技术,实现了大规模的工程应用。



关于期刊


点击订购

《环境工程》创刊于1982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环境科学类期刊,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工业建筑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本刊主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曲久辉担任。报导内容涵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资源化、过程工程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生态工程、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实践、碳减排技术路径研究与实践等。本刊已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ISTIC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环境工程》既要关注解决环境治理工程难题的最新科技进展,也必须突破以末端治理为主要目标的学科局限,深刻认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环境工程问题,深入思考环境工程科技发展的未来与方向,深度融合相关学科的科技成果,报导更有学术高度和应用价值的综合性成果。


往期推荐

2024,42(10)

2024,42(9)

2024,42(8)

2024,42(7)

2024,42(6)

2024,42(5)

2024,42(4)

2024,42(3)

2024,42(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