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幕穿越者  ·  微短剧站上 500 ... ·  18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两会”独家|稀罕!夫妻搭档议政,看林毅夫、陈云英如何说?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3-15 00:43

正文

文|“广电独家”记者 钱力


“我是泉州人,我先生是漳州人,我们回到大陆,都会这样介绍自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夫人陈云英日前在住地接受包括“广电独家”在内的八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时表示,“两岸同宗同源,血脉是任何政治力量都割不断的”。


作为全国“两会”中难得的夫妻档,这对代表、委员夫妻,在各自的领域参政议政,为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交流做出了诸多贡献。



林毅夫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今年在无党派界别的小组讨论上,进一步阐述了他对于目前中国经济的看法。


他表示,尽管国际经济形势还处在疲软周期,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依据我们现有的条件,保持6.5%的GDP增速切实可行,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争取比6.5更高。”他建议,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把补短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陈云英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是台湾团唯一的第一代台胞,也是“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在教育、文化上为两岸的互信、交流尽心竭力。


两岸的经济融合目前已经较为深入,在社会融合、文化融合上还有哪些欠缺?如何以文化的民间的力量,继续推进两岸沟通互信?这里,是陈云英的主场。

 

社会融合,是切不断的“根”

 

作为妻子,在林毅夫当年只身“叛逃”回大陆,音信全无、生死未卜的情况下,陈云英毅然坚定信念,坚守住了“小家”,成全了这个传奇的家庭。


作为教育家,陈云英这些年积极为特殊教育群体及两岸文化交流四处奔走,为托举起“大家”,搭建桥梁。


“如果希望最终两岸和平统一,经济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不是全部方式。共逐梦想、共享荣誉的‘社会融合’才是更高、更远的追求。”陈云英说。


陈云英是第一代台胞,生在台北,在台湾长大,回忆小时候的生活感慨万千:“那时候家里比较穷,一个鸡蛋都要放好多蔬菜,煎成一个大蛋饼,切成三块,我和哥哥姐姐,一人带一份做午餐,这样我妈妈才能满足三个孩子都能有营养,这就是我七、八岁以前的台湾。”


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对于弱者就有着切身的体悟与同情,在台湾政治大学读书的时候,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孤儿院、老人院、特殊学校做社会服务工作。“在为不幸的人服务的时候,自己也由衷地生发出幸福感。”


1984年,在美国读博的陈云英第一次回到大陆参访,她告诉记者,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我能为这个正在积极建设中的国家,做点什么?”


当时中国报出来的数据是600万残疾儿童,她也看到了国内特殊教育的实际困难,感触很深,回到美国读书之后的最大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为这些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尽绵薄之力。


“1987年是我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七天,还没有领到证书就赶紧回国工作了!”陈云英介绍,她们做儿童工作的人每天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儿童没有第二次再回到同样的年龄。比如一个4岁的儿童,如果没有给他好的启蒙教育,他就会永远失去好的开端。”


当时的大陆,有三项教育正在补短板: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国家要快速前行的时候,希望所有的行业都齐步并进。哪一个队伍都不可以落队。”


陈云英回到大陆,马不停蹄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特殊教育研究室,编写了中国第一套特殊教育丛书,创办了中国第一本特殊教育杂志……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情、理、法’,这个‘情’字,始终都排在第一位。”陈云英讲到,无论什么地域、什么人群,都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不能掉队。“总理说到的‘民族大义’也是非常鲜明地讲到了‘命运共同体’。”她对此感触很深。


她的丈夫林毅夫今年作为政协委员的提案是关于“加快产业向西部贫困地区转移”。


林毅夫建议,把一些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尽量转移到我们国家的西部贫困地区去。在林毅夫看来,这一思路,除了对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的考虑,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先生家在漳州还有一个三四百年前的祖宅,后来我们回大陆之后找到这个漳州的祖宅,台湾的亲戚们一起捐款把它重新修缮,现在是一个老年大学。”


陈云英说,两岸同胞如果追溯前几代,都有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这是自然的认同。社会融合,是切不断的“根”,任何政治的力量想要把这样的关系割断,也都是很难成功的。

 

大陆早就不是30年前的大陆

台湾也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台湾

 

“台湾网友称大陆人民吃不起茶叶蛋!”“大陆海军士兵少有小学以上学历!”“九成台湾青年表示不愿回归祖国!”……


面对一度的这些新闻报道,大家觉得好气又好笑,通常会化身键盘侠,回一句“呵呵,大陆早就不是三十年前的大陆了”。


陈云英也坦言,两岸分离这么多年,台湾民众如果没有来过大陆,对大陆的印象就是30年前的大陆。但她同时也指出,在很多台湾媒体上看到的往往是没有来过大陆的“被蒙蔽”的人。


所以,在大家对某些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片面认知嗤之以鼻的时候,其实也把台湾同胞“片面化”了。


在谈到如何重建台湾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时,陈云英表示,青年人只要真正来了就可以,很多台湾青年从没来过大陆,对大陆的认识就是有限的。


她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很多人第一次来到天津,站在海河边上,都不知道这就是天津。海河两岸晚上亮起灯来,像巴黎的皇宫那样,璀璨耀眼,他们站在那里惊叹不已,不停地拍照。再比如去到兰州,他们都没想到它不是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但看到穆斯林,看到那儿的教堂那样宏伟,还有农贸市场的琳琅满目,看到回民们在卖本地的土特产,他们都特别惊叹,买了好多东西。”


“其实台湾民众对祖国的认同是渐进式的,只要两岸保持交流,他们看到今天当代中国的建设,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共产党把中国从一个衰落、破旧、贫困的国家建设成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他们也会逐渐重建对祖国的认同。”


陈云英说,她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台湾青少年来大陆游学,到不同的地方参观,了解现代文明建设、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重建他们对祖国的认识,进而达到认同。


陈云英呼吁,对于青年人,“我希望是引导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有机会到大陆来学习,让他们能够体验到现代化建设的中国,让他们融入祖国的大家庭。”


但与此同时陈云英告诉媒体,台湾也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台湾,“大家要相信台湾也是有和平统一的力量,虽然这种力量一直被压制,但当总理说出来反对、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时候,这对和平统一的力量是一种鼓励与支持。”


她说,3月12日,台湾有500个社团要成立反独促统大联盟,“台湾不是没有和平统一的声音和力量,只是比较分散,也受到排挤和压抑,所以长时间以来很难发声。现在他们领悟到,必须要团结起来,如果五百个社团一起发声,影响力才会大。这些和平统一的力量正在跟分裂势力切割。”


陈云英恳请大家给台湾民众多一些理解,能欢迎他们常常体验祖国的温暖,也能有机会在竞争中检验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两岸在教育、文化、社会等方面保持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台湾青年正在“用脚投票”

 

陈云英粗略地统计过,每年大概有1000万人次的两岸人民往来,即使是在去年较为动乱的时候,来大陆的人数仍然比前一年增加。“其实‘台独’看起来很热闹,但是人民心中是有数的,那些沉默的多数就不断地来到大陆。”


“台湾青年在用脚投票,而且用脚投票的人数在急剧上升”。什么是“用脚投票”?陈云英说,青年人是最敏感、最愿意把命运放在自己手里的群体,很大一部分青年会采取理性的行动,他们会选择到对个人的人生规划、发展更好的地方。而最近五年来,台湾青年人“用脚投票”来大陆的人数在急剧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台湾目前一年“产出”3700名博士,有“供过于求”的情形,近几年来台湾博士学历人才到大陆就业的趋势正加速增长。目前已有1000人在大陆不同高校就业,遍布20个省市。


此外,现在台湾不少的家长,也在让他们的孩子“用脚投票”,来到大陆接受教育。陈云英讲到,大陆有很多很好的国际观的课程。


“台湾的课程缺少国际发展的全面深入介绍,会让学生觉得,台湾是世界最美好的一个地方。然后慢慢地,就容易与世界有一点脱离。”她观察到的一种现象是,台湾孩子来大陆读书,正呈现出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


“过去很多人都是把孩子送到台商学校学习,台商学校里教的还是台湾的课程,因为他们还要回去考大学。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直接把子女送到大陆的学校,因为考虑到他们的孩子今后一直要留在这里上大学,甚至工作。这也是几十年来一个鲜明的变化。”


陈云英讲到,这群孩子有的甚至从小学开始就跟着父母来大陆经商,之后就留在这里了。


“他们长大了会是祖国和平统一的一支非常好的人才队伍。因为如果按照‘澳人治澳’‘港人治港’那么‘台人治台’,而作为熟悉两岸的文化教育、经济社会体制的人才,在和平统一台湾之后,既能够照顾到台湾的人民,又可以保持与大陆政府的良好沟通。这样的一支队伍,体量正不断壮大,根基也是越来越牢。”陈云英对台湾与祖国的和平统一,抱有非常乐观的心态。

 

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对台工作中,关于“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等全新的话语表述,让台湾团里的不少代表备受振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就曾表示,“话语的创新将会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


“广电独家”了解到,针对台湾青年就业、创业难的问题,大陆方面已经出台了就业单位的试点、开放专业制度考试、出台台湾个体工商户的登记,降低了领域的门槛。


针对台胞在大陆出行难、办事难的问题,大陆也取消了台湾居民到大陆往来的签注,启用卡式台胞证。种种举措,只为向台湾青年递上一封诚意满满的“邀请函”。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俞正声主席作政协工作报告时指出,深化政协委员与台湾民意代表机制化交流,加强与台湾基层一线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民意基础。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作为“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陈云英也从一个小细节上,讲述她感受到的两岸社会融合现象。


“在大陆,特殊教育是短板,而台湾的特殊教育发展的比较好,有很多相当不错的专家。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交流是非常容易的,他们来我们去,而且经常在不同的城市,看到我熟悉的故乡的专家。”大陆对特殊教育专家们在大陆发展特殊教育给了很大的支持。”


当然,在陈云英看来,两岸还有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来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人也有政治诉求,也希望能够参加政协,或者有一天能够参加做人大代表。


但由于两岸没有和平统一,台湾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里又规定不允许在大陆有公事。“未来我们和平统一的进程如果能够推进,这一条应该是值得的两岸一起协商来解决的一个内容。”


陈云英也一直在酝酿保护台湾同胞权益法,保护台湾青年在大陆的生活就业,以及台湾教师的权益等。“所有人都在努力,包括在座的各位媒体也都在努力。”


大陆把门打得更开,大门小门一起开,让台湾青年人进来的路更加顺畅;台湾青年人迈出脚,走到祖国各个角落,打开心扉,融入大势。


她和丈夫衷心希望,“两岸一家亲”的概念能唤醒民族大义,使海峡两岸共享发展成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文作者钱力,“广电独家”记者,专注于广电产业与体制调查研究、影视剧个案分析;手机/微信:18610264747

(责任编辑:陈新  江耀进)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