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感染下,越来越多的科技从业者也变成了科技创业者,他们正在用技术改变着商业世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从核心技术研发到技术管理的高管,再到创办云天励飞。陈宁既是科技工作者,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商业开拓者。科学博士与科技初创公司的CEO双重身份叠加,让陈宁对于科技创业别有一番认知。本文约3945字,
阅读约需5分钟。
文/王鹏 实习生 董鹿北
5月30日,将迎来第一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2016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国内8100万科技工作者将迎来自己的节日。
近两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感染下,越来越多的科技从业者也变成了科技创业者,他们正在用技术改变着商业世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陈宁是一个典型的科技创业者,他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博士,也是第三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2014年,陈宁和田第鸿联合创立云天励飞,专注于视觉人工智能的产品研发。
从核心技术研发到技术管理的高管,再到创办云天励飞。陈宁既是科技工作者,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商业开拓者。科学博士与科技初创公司的CEO双重身份叠加,让陈宁对于科技创业别有一番认知。
用颠覆式创新打磨科技产品
寻找中国创客:创业三年,云天励飞已经做出了哪些成绩?
陈宁:从2014年到2016年,云天励飞打磨了一款基于动态人像识别的产品云天“深目”,在全球率先实现了人脸定位。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在全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实现了产业化的落地。另外,云天励飞的财务年度实现了过亿元营收,今年预计销售规模也会是同比几倍增长。
寻找中国创客:所以,目前云天励飞已经开始“出海”动作了吗?
陈宁:是的。在马来西亚,我们的产品已经落地。
我们还希望科技不仅是兴国,更能够从中国的科技产品出发,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利益共同体。我们是“一带一路”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
接下来我们会率先在东南亚去推广云天“深目”,通过这款产品,能够在海量的监控视频中秒级定位一个人的轨迹,以此来协助公安部门对恐怖分子、拐卖人员进行定位和身份确认。所以在亚、非、拉,包括欧洲反恐形式严峻的国家都会进行推广。
寻找中国创客:创业三年,你的的心态有哪些变化?
陈宁:2014年之前,我是中兴通讯的芯片技术总监,再之前是在美国做技术研发人员。从核心技术研发到技术管理,再到自己创业,经历了从科技工作者到创业者的转型。
过去十几年的工作加之三年创业经历,我深刻感受到颠覆式创新和以工匠精神打磨产品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如何把颠覆式创新转化为科技产品,我对此体会最为深刻。
寻找中国创客:作为一名科技创业者,应该对于科技的力量感受更深刻吧?
陈宁:科技的力量已经是推动人类进步、甚至已经是进化的根本原动力。50多年前,个人电脑尚未发明,我们需要一层楼那样大的计算机群,而所能完成的任务量也不过是现在一款简单的APP所能达到的。可想而知,技术的演进对于人类产生多么大影响。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的演进会从方方面面来颠覆人类生活的体验,甚至会推动人类进步的速度。这一切都是源于科技在最近的一百年间和未来的时间内快速增长。
高科技行业也有高潮和低谷
寻找中国创客: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工作人员有8100万,你如何看待这样一个群体规模?
陈宁:我看过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2014年发布的《国家创新蓝皮书》,当时,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25.3%,居世界第一,美国只占了17%。这么看,研发人员数量是不少的。但是我认为,我们不光要看总体研发数量,更关键要着眼于科技工作者人均产出效率,我们目前的效率还是远远落后的。
在高新科技领域人员占比是相当少的,高端产业人才仍然稀缺,因此高新创业人才在科技群体占比是更为重要的。
寻找中国创客:目前中国在哪些高新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陈宁:从2006年深度学习提出,到2012年人工智能产业化的起步,许多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也引进了大批海外高端人才。就人工智能领域而言,我认为中国和全球的发达国家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
中国有巨大的人口红利,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数据。我们可以认为,数据是未来产业化的土壤,因此中国活跃的市场和用户是人工智能产业化非常好的基础。
只要能够从国家战略上保证开放的市场和人才引进,我国是完全有机会能够领先的。
寻找中国创客:很多投资人都认为中国模式创新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经济的驱动力会是技术创新,你认同吗?
陈宁:是的。模式创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互联网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互联互通、大规模推广的基础上去进行平台级的模式创新是可行的。但是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变的转折点,许多新的技术并不成熟。在这个时候去照搬模式,是很难进行推广的。
云识别、人脸识别这些技术点,只有先与行业充分结合,让技术走向成熟,下一步才是考虑模式创新。
寻找中国创客:创投圈有风口,对于高科技这个行业,有没有所谓的“高潮”和“低谷”?
陈宁:纵观整个科技领域,高新技术肯定是以指数级在加速发展。但是在具体的一些细分的科技领域,确实也有高潮和低谷。从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已经过去61年,直到2013年才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一个起点,在之后的5-10年由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过渡。
神经网络理论也是几十年前就提出,但是没有足够能力的计算资源支撑,随着算法数据的成熟,在近十年间才迎来了爆发。每一项技术发展都需要依赖多项技术因素成熟,需要算法、数据、芯片三方互相匹配平衡,满足市场需求,才有可能大规模产业化。
聚焦、聚焦、再聚焦
寻找中国创客:中国目前的创投环境,哪些条件对于创业者是比较便利的?有哪些仍然有必要去改善?
陈宁:云天励飞的创业也有三年时间了。我们深刻感受到之所以能够将创新技术推动产业化落地,最重要的是开放包容、公平为上的市场环境。很幸运,云天励飞能够在深圳打开市场,再逐步推行全国。深圳开放的市场环境是不可或缺的。
但我们强调的是,创新、创业,颠覆式创新固然重要,但是工匠精神对于创业者来说是更加重要。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关注这些技术的每一个环节,这就需要许多跨领域的人才去磨合。既要倡导颠覆性创新,但也不要忽略对于产品的打磨。
寻找中国创客:云天励飞作为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和其它类型的创业公司有区别吗?
陈宁:在过去两年多的发展中,我们坚持“聚焦,聚焦再聚焦”。
我们聚焦在某个细分的行业,推出提高人工效率10倍乃至100倍的颠覆式体验产品,才能改变这个行业的格局,才有可能让这个产品真正落地。
比如云天励飞把动态人脸识别在安防行业聚焦,再到动态人像智能,把技术点和团队融合在一起,再去聚焦产品。不管是从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来看,还是从创业公司自身的发展来看,我们都认为只有聚焦一款产品,证明自己,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寻找中国创客:除了人脸识别,未来的高科技领域,还看好哪个行业?
陈宁:物联网、金融科技、区块链、纳米和生物技术、能源环境等,这些领域都有非常大的机会。
每个领域都有巨大机会,科技工作者如何去把握技术,如何去做精、做细、聚焦、打磨产品是最该考虑的问题。
人工智能创业要有懂跨界的专家
寻找中国创客:部分投资人会担心人工智能公司不容易被普通用户理解,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公司的CEO,你会有这种压力吗?
陈宁:担忧肯定会有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对于人工智能公司的公关能力要求更高。其实,人工智能公司要有基于AI的“go-to-market”的策略。AI公司一定要聚焦到细分市场上,当你只专注于一款产品时,就未必需要有更高的市场推广能力。另外,AI的市场策略与其他行业不同,它是不可复制的。
每一个AI公司的市场策略都跟这家公司团队的基因、瞄准的细分市场、核心的技术壁垒有关,只能根据你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团队立场去打造自己的“go-to-market”策略。
寻找中国创客:在团队构建上,你有没有什么心得要和其他创业者分享?
陈宁:如果你要做人工智能领域垂直的应用,就要横跨很多不同的领域,但这不是说几个领域的专家往一块一坐就能简单地把事情搞定的,他需要的是一个跨界的融合。做算法的同时也要理解芯片和数据,做数据的同时也要理解算法和芯片。他不一定是多领域的专家,但他一定需要有一个跨界的思想。所以,一个团队是跨界的人组成的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都具备跨界的思维和能力。
寻找中国创客:现在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也很多,曾听你说人工智能创业一定做端到端的应用,而非AI(人工智能)平台,为什么?
陈宁:
原因有三个,一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还没有那么成熟;二是下游产业链的理解能力和基础条件都不成熟;三是现在做平台,极易会被用户五花八门的需求误导。
To B应用更有利于技术沉淀
寻找中国创客:有一些尚未下海创业的科研人员,会纠结于AI创业是应该做to B还是to C的产品,你怎么看?
陈宁:我认为,在当下有限技术条件下,AI并不太合适去成为to C产品的核心功能点。究其原因,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to C产品的颠覆性并不是来自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于模式创新。它的爆发通常是基于相对成熟的技术,这样才有可能满足用户对体验比较苛刻的要求。
然后通过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快速的扩展用户量,进而造就软件的成功。
寻找中国创客:所以你的建议是,现阶段人工智能创业,可以先从to B做起?
陈宁:
在人工智能刚起步的当下,to B的行业应用显然更有利于技术的沉淀。当我们设计出一款应用于行业的AI产品后,就通过它去积累行业数据和算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通过不断地迭代让算法逐步将边界条件放松,进而推动算法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寻找中国创客:去年云天励飞研发的“深目”系统正式落地,现在的应用状况如何?
陈宁:2016年初,第一代基于人脸识别和视频大数据的视觉智能系统云天“深目”在龙岗区上线,该系统全球首创“亿万人脸、秒级定位”,“找人”在5秒内精准完成,且目标的行动轨迹一目了然。自2016年初其推出云天“深目”系统以来,在深圳已经协助破获各类案件500余起,找回多名失踪走失儿童,并先后在浙江、新疆等十多个省市及马来西亚等国外市场落地。
寻找中国创客:“深目”系统是如何帮助找回走失儿童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陈宁:比如今年的1月26日,深圳龙岗区一个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一个三岁的孩子走失,怀疑被拐卖。派出所启动侦查机制,从视频监控调取到了孩子被一个中年妇女带走的全过程,并通过视频监控捕捉到了这名女性的正面清晰照。再通过人脸识别比对的技术,锁定身份,发现嫌疑人带着小孩潜逃去了武汉。1月27日凌晨6时,公安部门在武汉武昌火车站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解救出来被拐卖小孩。从接到报警到成功解救被拐小孩,总历程不过15个小时。
云天“深目”系统的动态人脸识别技术能够精准定位失踪儿童或涉案人员,实现海量人脸数据的跨年龄对比,提升儿童走失案件的侦破效率与破案率。
寻找中国创客:除了找回走失儿童外,“深目”系统还有哪些具体的城市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