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德芬空间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著有《遇见未知的自己》,并译有《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张德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最近的焦虑被大冰老师狠狠治愈到了! ·  14 小时前  
深夜书屋  ·  这本书简直是低谷时期的救命稻草! ·  昨天  
洞见  ·  冬至:守好自己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德芬空间

过自己的生活,就是跟自己谈一场恋爱

张德芬空间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12-09 20:38

正文

本期主播 | 雪冬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更多音频可在喜马拉雅搜索:张德芬空间


张小娴说:“当爱情缺席的时候,学着过自己的生活。过自己的生活,就是跟自己谈恋爱,把自己当成自己的情人那样,好好宠自己。”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是不会爱自己的。


最近,一位正迷茫得不知所措的女性找到我,她说先生出轨了,不愿断外边的关系,也不愿离婚。她顾及家里还有的两个孩子,割舍不下,十分痛苦。她问我:先生的想法是错的,如何说服误入歧途的他改变呢?主要是他不认错的问题,我要如何说服他来接受咨询呢?


这位女性觉得不管发生什么,只要先生改变,一切都可以回到以前最好的样子。所以,面对情感危机,她觉得最重要的顺序是:先改变先生的想法,再拯救他们的感情,最终稳固他们的小家庭。可先生连好好谈的意愿都没有,所以她又问:如何才能让先生愿意谈?


这位女性的故事,呈现出许多人面对问题时的的状态:想问如何走下去的人多,愿意探讨自己真正想去哪里的人很少。多数人原以为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轻松面对现实的任何苦难。实际上,若我们不愿从伤痛中找到入口,带着缺失或尘封的记忆,就永远不可能找到生命的完整。


“叙事王子”周志建在他的《故事的疗愈力量》中,以他25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告诉我们:人,总在自己最脆弱和低潮的时候,才会想到自己生命的本质,以及人生要何去何从?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在自己的故事里找回自己、确认自己、坚持自己,并从不完美的经历里找到生命的完整。


唯有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才能做出选择

 


《对风说爱你》


  • 一些想要求助的人告诉我,他们觉得要讲清楚自己的故事,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很犹豫要不要谈;


  • 还有人说,每一次要谈自己时,都像如鲠在喉,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


  • 也有人早就准备好自己的经历,写好的稿子直接发给不同的咨询师,希望一秒也不要再看自己的故事,直接到找到适合的建议。


很多人日夜盼着把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一部分舍弃,如果可以,最初谁也不愿意去面对那些不完美的经历,可当我们把一些经过筛选的部分排斥在外时,就好像一部电影中出现多次卡顿的空白,电影就不再完整,我们就很难从电影中看到所表现的真正的意义。


不仅是正在面临问题困扰的人,其实大多数的人都不愿意说自己的故事。当我们排斥通过说去看自己,是因为我们不愿意面对过去不完美的自己。


可是,不爱自己的故事,我们就无法从阻碍中找到困境的出口,找到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逐的生命意义。所以,哪怕找到了方法,不是内心真正愿意去的方向,其实也什么都没有找到。


周志建在《另谋出路》这节里写道:本以为,唯有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才能做出选择;现在才明白,唯有当我愿意做出选择,我才能更加确认我是谁。


每一次当我们回头审视自己走过的路,都是从经历中确认自己是谁,清晰自己要去哪里的路。


当我们矛盾,内心感到迷茫时,并非是我们不知道如何抵达目的地,而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大多数人原以为只要现状变了,内心的迷茫才会消失,实际上只有我们更加清晰自己要去哪里,才可能真正找到一条自己的路。面对迷茫,先确定自己要去哪里,当你找不不到路时,就回头看自己。


谈到自己时,这位女性说,她对自己的问题很了解,对想要什么也很清晰。可是,若她真了解自己,本来内心迷茫的她,怎么可能逼着自己去选择一条自己犹豫的路。


在她不断要求先生改变的同时,其实也是看先生态度决定是否离婚,只是孩子成了她最顾虑的问题。她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情感的走向,却看不到自己才是最痛苦、最需要被认真看见的那个人。


成长的潜能,往往藏在最不愿看见的地方


《大河恋》


  • 有一些人可以全然地活在当下,他们身心合一,敢于做真实的自己,能坦然接受自己脆弱和不完美,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成长的潜能。


  • 也有一些人事事力求完美,将自己不符合期待的部分排除在外,只选择性看到完美,活在这样自我麻痹中,会较少体验到自己的痛苦,也因此与幸福快乐等美好的感觉绝缘。


要求完美的人,可以贬低自己的无能和不足,但绝不会接纳自己的局限和不完美。面对生活的苦难,看不到眼泪和悲痛,可外表越理智平静,内心却越容易藏着触目惊心的巨大伤口。所以,不管一件事情是否值得拼尽全力,他们总会逼着自己改变,也强烈要求别人改变。


当我们想把把注意力从具体的事情拉回他们内心时,他们只会轻描淡写地说:我了解自己,我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也在努力改变自己。


有一位35岁的单亲妈妈,在她过去的经历中有过多段不成功的情感经历,这一次刚交往一个月的对象突然提出分手,她觉得是自己不够有吸引力才留不住对方,希望咨询能帮助她更好地恋爱?


当我们一起去谈她的故事时,每一句问话,她都用简短的几个字作答,且不会主动谈问题外的任何内容。但每回答一个问题,她都会在后面加上:这样的情况,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这样的咨询进行到一半时,我终于意识到她没办法好好谈自己的故事,她喜欢用怎么办去防御自己,拒绝通过故事整理自己的悲伤,所以哪怕生活的苦难一次次给她机会去贴近自己,她也因此错过了成长机会。


而作为心理咨询师,并非要告诉对方如何走下去,而是要相信每一个人自带疗愈本能,咨询师能做的是帮助个案重新进入伤痛,看见并利用自己的成长资源。


英国作家福斯特说:直到看见我说了什么,我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想的。


当那些在追求完美中内心紧绷的人,愿意通过伤痛去触摸心底的柔软,也就开始尝试着贴近自己的不完美,伤痛就可以用听得见的方式发声,那些我们所向往的、所坚持的、所执着于做自己的部分,开始逐渐在现在变得清晰起来。

 

我们越努力排斥伤痛,就越会在伤痛里弄丢了自己,在于千万条可选择的路之间,找不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因为,一个人成长的潜能,就往往藏在我们最不想面对的伤痛里。


过自己的生活,就是跟自己谈一场恋爱


《电影人生》


要求完美的人,无法诉说一个完整的故事,那些缺失的、隐蔽的、正待孵化的故事,就无法在对话里变得生动起来。那些曾经被自己排斥的、删减的部分,在说的过程中,将重新被我们看见、整理和安放。


于是,好好说故事,除了帮助我们和解过去的自己,找到当下的生活的意义,还可以帮助我们连接未来,在困难里帮助我们决定: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

 

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人生。说故事是一种自我看见,虽然很多人一开始不习惯说自己,但只要开始,就不得不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这已经为接纳自我打开一个通道,似乎多了一双眼睛回头看自己。


每个人描述同一件事,都可能说出不同的样子,因为即使说故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自己觉得重要的点,再通过时间这条线连接起来,故事就在不断的诉说中变得立体完整。


我有一位个案,在她早年的生活经历中,有被家暴的经历,那些画面在她脑海里盘旋了十多年,却一直没有机会表达。刚开始她一直排斥说自己,她说自己谈不好,不知道谈什么才对。


在我们后续的咨询中,她开始能谈完一整段经历。她的情绪已经有了变化,不再一味责怪父亲的不好,而是从表达对父亲的愤怒,到开始同情那个年老色衰的父亲,那些曾经被她视为洪水猛兽般不能碰触的过去,经过说得到了整理,她的内心也慢慢收获了真正平静。


社会学的镜子理论得出:人的自我认同,是从人与社会互动、对话、行动中长出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原以为自己清楚所有的来龙去脉,可是有时我们听见自己对别人说的话,连自己都感到相当惊讶。当我们没有机会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表达自己,并通过接收反馈来确认自己时,我们就很容易跟着外界的评价形成对自己非理性的认识,影响到人生中的重要决定。


每一次想要完美时,就丢掉一部分不完美的自己;


每一次接纳自己的脆弱,就找回一部分丢失的自己。


勇敢地说出你自己的故事,只有你才能把丢失的自己找回来。


···


作者 | 罗近月
心理咨询师,专栏撰稿人。擅用简单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助力女性内在提升和自我修炼。微信公众号: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


主播 | 雪冬,电台主播,二级心理咨询师 ,冥想引导师 ,身心灵成长探索者。


···




德芬特别联合风潮音乐,精心设计《小时空修心课》,在这里与你分享:


100堂心灵成长必修课

  • 最精华的修心法则,德芬多年领悟系统分享;

  • 世界经典心灵音乐,由资深音乐家为你领听;

  • 专业导师引领冥想,深具疗愈能量。

10本好书深度讲解

  • 德芬私房读书会,为你深度讲解10本好书,相当于10场专题演讲。


这是一趟有爱、有智慧、有朋友、有音乐的旅程;

亲爱的你,还不加入吗?


小时空修心课,目前已更新总第25期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