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http://mmbiz.qpic.cn/mmbiz_png/SL01kv8vjY2zxNImc3G9GoQExbFsko5ozsHXW7ahWRv211RibibFLLfwZP2ZOZKAG6ML7viausiaTiakssT9o0P2crg/640?wx_fmt=png&from=appmsg)
作者:洞见yimo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每年的冬至日,加龙神庙都会迎来一个奇特的自然景象:日出的第一缕阳光会从神庙的入口直直射入,穿过四道大门,抵达内殿最深处的法老和神明雕像。从这天开始,日头慢慢变长,处在寒冷与黑暗中的人们,迎来希望,庆贺新生。俗语说:“冬至大如年”。人们把冬至看得和春节一样重要。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北归,天地间的阳气开始上升,熬冬的人们开始有了希望。但冬至之后,还有小寒大寒,我们也将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守住自己,为自己储能,把根基打牢固,来年才能厚积薄发。唐宋时期,冬至节要放假七天,和年节相同,明清时期一般放假三天。此时官衙闭门,商铺歇业,让人们静养心神,远离劳累。在古人看来,此时天寒地冻,做事是不明智的,要学会藏养能量,等到来年春天,才能大展身手。冬至有三候,其一是“蚯蚓结”,就是蚯蚓此时在地下安安稳稳地蛰伏过冬。外界环境不友好的时候,越是折腾,越容易出事,与其奋勇争先,不如藏锋守拙,默默蓄势。21岁顺利考取进士,本来可以当京官,他却跑到地方当县官。30岁的时候在地方当通判,文彦博向朝廷举荐他,他推说自己越级升迁不好。英宗的时候,有很多人举荐他,他又推拒,说自己身体不好,还要服母丧。但这些其实都是借口,真实的原因是当时的皇帝不支持改革,外加小人当道,他出来做事没有意义。他不显山不露水,一方面默默在地方搞改革实验,完善自己的改革方案。另一方面,和名士交游来往,积累自己的政治声望。神宗登基之后,王安石直接被拜为宰相,开始变法革新,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围炉夜话》中说: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人生难免有低谷,但是面对低谷的方式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高度。藏巧守拙,默默蓄势,如此人生才能行稳致远,福泽深厚。冬季万物凋敝,天地空茫,人的内心也会受到影响,变得低落、沉闷。《黄帝内经》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生无处不飞雪,唯有守心养性,寒冬方能变暖冬,逆境方能成坦途。年少的时候不懂,只觉得这诗浪漫文艺,长大之后,才看懂其中的执着与痛苦。被触怒的权贵把他赶出京城,贬到永州,甚至派人看守。他不甘心,写信四处求援,希望可以东山再起,但是没有人回应他。万事万物都在人的心里,只要守住自己的心,就没有什么能把人压垮。他在城东半坡上建了一座草堂,四壁绘雪,取名“东坡雪堂”。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他常常静坐在雪堂中,独守寂静。养心贵以静,人只有静下来,才能拥有映照万物的通透。通过静坐,他抛却杂念,迅速把内心安定下来,让自己摆脱痛苦的侵扰。静心凝神,摒弃浮华,如此一个人才能守住内心的防线,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守住内心的岸,不为无常惊扰,无论寒冬酷暑,你都能活得游刃有余,自在从容。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百亲来而冬至。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事情,冬至一到,就是在提醒所有在外的游子:该回家了。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这一天,诗人没能回家,孤身一人住在邯郸的旅店。夜晚时分,他自己一个人抱膝而坐,看着眼前灯火摇曳。他没有明说自己的思念,却说:家人们也像我一样围坐在灯火前,思念着我这个远行的人吧。小时候在课本里背了很多思乡的诗,却丝毫不懂思乡的感觉。年纪大了,经历过漂泊他乡的滋味,才开始懂得团圆的意义,家的珍贵。无论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遭了什么罪,只要回到家,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人生海海,几多风雨。只要有家在,我们就有枝可依,有巢可归。冬至这天,一家人围着炉边灶台,一起吃一碗热乎乎的汤圆,就能消除一身的疲惫。南方把汤圆称“冬至圆”,甜甜糯糯的小丸子,象征团团圆圆。北方则吃饺子,似月牙的形状,裹着厚实的馅儿,捏上十二道褶皱,寓意一年中12个月,都过得和睦美满。
“吃顿饺子总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
其乐融融的氛围,驱走了冬日的萧索与凉意,赶走一年的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