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官方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精英讲书  ·  大五人格的局限性| 精英讲书 ·  16 小时前  
深圳新闻网  ·  来了!心理疗愈知识学习开启了,在深圳的速进 ·  2 天前  
深圳新闻网  ·  来了!心理疗愈知识学习开启了,在深圳的速进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不愧是刘震云扛鼎之作,一句顶一万句! ·  3 天前  
深夜书屋  ·  这个冬天被莫言新书狠狠地共情到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公众号  · 美文 心理学  · 2025-02-05 11:5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一个朋友因从未真正夸奖过别人而感到痛苦,通过自我反思和与作者的交流,他逐渐认识到自己无法给予别人夸奖是因为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夸奖。文章还提到,只有先满足自己,让自己内心充满爱,才有可能去给别人爱。最后,作者建议读者多去感受身边人的善意,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积累爱,从而有能量去给别人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朋友因为从未真正夸奖过别人而感到痛苦。

朋友有了孩子后更加努力工作,但对儿子、家人、同事、朋友的优秀表现都无法给予夸奖,这让朋友感到痛苦。这种情况可能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关键观点2: 朋友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夸奖。

朋友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对他要求严格,即使他取得优异成绩也无法得到父母的表扬。这种经历让他长大后也难以给予别人夸奖。

关键观点3: 只有先满足自己,才能给别人。

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夸奖,那么他就很难真心地去夸奖别人。只有先让自己内心充满爱,才有可能去给别人爱。

关键观点4: 自我填补的重要性。

作者建议读者多去感受身边人的善意和关心,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积累爱,从而有能量去给别人爱。通过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满足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去满足别人。


正文



“我从没有真正夸过别人,为此我很痛苦。”


我的一个朋友跟我倾诉着他最近的烦恼。


有了孩子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我能看出他真的很爱他的儿子,每次我们聊到他儿子,他都是满脸的骄傲。


“聪明又懂事,运动能力非常出众,随我哈哈!”


但是随着儿子长大,他突然发现一件事,他好像从来没有真正夸过任何人。


有一次在教育完儿子之后,儿子对他说,“爸爸,为什么你总是批评我,从来不表扬我呢?”


这句话对他触动非常大,他陷入了反思,好像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夸过别人,对儿子、对家人、对同事、对朋友,都没有。


明明对方做得很好,明明是“此处应该有掌声”,但是他就是不想去赞许、去表扬、去夸奖,就像被异物堵住了喉咙,不说觉得不合适,但是说了会让自己更难受。


以前在公司同事们最多会觉得他是一个比较严格的领导,但是面对自己最爱的儿子,简单的一句夸奖的话,为什么都说不出口呢?



自己没有的,自然也给不了别人


随着越聊越深,他开始回忆起小时候,好像这个样子跟自己的父母如出一辙。


他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所以平常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即使在班里考了第一名,爸爸也会说,“不要骄傲,这点成绩算什么,下次努力得年级第一!”


即使被211院校录取,跟父母一样成为了大学老师,回去跟妈妈报喜时,妈妈也只是淡淡的说了句“继续努力,好好干。”


至今他还记得,他一次次拿着优异的成绩,去跟父母讨要“表扬”时,父母冷冷的回复,让他一次次失望的感受。


自己从小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被父母好好表扬两句,而现在自己却也变成了一个不会说别人好的人。


他不明白简简单单一句“你真棒”,为什么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就这么难呢?


我跟他说,真心的赞许别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在自己从没有得到过夸奖的时候。


“自己有的,才能给别人。”这是一个人人都懂的道理,我们的情感上也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从小没有得到过夸奖,那怎么可能真心地去夸奖别人呢?


我明白你当时的感受,“我都没有被夸奖过,为什么要让你得到呢?”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要先满足自己,让自己有了,才可能去给别人,自己内心是匮乏的、缺失的,那是不可能有能量给予的。


我曾经见过一对情侣,女孩想让男孩对她说“我爱你”,但是男孩最终憋红了脸,也没能说出那三个字,最后因为这件事,女孩闹着要分手。


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羞于表达,而是自己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所以也无法给别人爱。


我想即使被迫说出了“我爱你”这三个字,男孩的心里也是非常难受的。


虽然这会让女孩很高兴,但“你高兴了,我却很难受”,那两个人的关系就会不平衡,从而引发后面更大的问题。


所以能真诚夸奖别人,前提是自己也被夸奖过;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前提是自己是个快乐的人;能对别人表达爱,前提是自己是个充满爱的人。


不然真的“给不了”。



我很难过,我也要让你难过,你才能理解我


还有一种“给不了”的情况,常常发生在伴侣吵架中。


明明知道服个软、说句好话,就能让对方满意,就能阻止一场像核战争一样的战斗,但是我偏不,我就是要来“硬的”,到最后就是吵得昏天黑地,没完没了,两败俱伤。


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一方说,“其实刚才你跟我说句好听的,撒个娇,卖个萌,我就也软了,为什么就非得要硬刚呢?”


另一方也不明白,自己当时为什么这股气就这么大,其实自己当时也想过,撒个娇肯定就没事了,但当时“气氛都烘托到这了”,自己也停不下来了,好像吵什么已经不重要了,目的就是想要让对方难受。


没错,这么做的目的跟吵架的内容毫无关系,就是想让对方难受。


“我这么难受,我也要让你难受,这样你就可以感受到我的感受,理解我有多难受了。”


这才是偏不服软一方心里真正想要的,吵什么不重要,谁对谁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懂我。


为了让对方能理解自己现在的感受,潜意识会故意攻击对方,让对方和自己一样难受,好像这样我们的心才是互通的。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不会让对方感同身受,还会激起对方防御抵抗的心理,结果很可能是两个人越吵越厉害,结果不欢而散。


好的情况可能冷静下来彼此原谅,但也有太多人大吵一架后就再也没能回到以前。


这并不是谁故意要攻击谁,我们心里都住着一个任性的孩子,在没有满足自己的情况下,是没有能量去照顾别人的。


所以只有先把自己的心填满,才能够真正地想去了解别人。



别人没给到的,可以自己给自己

在跟朋友聊了很多之后,他慢慢明白自己可能是太缺乏也太渴望别人的关怀和肯定,以至于自己是处在一个枯竭的状态中,没法真心给予别人。


“但是我的父母已经六七十岁,我不可能再去改变他们了啊?”


是的,我们很可能没法追根溯源,找到小时候剥夺我们应得的那份爱,不过没关系,这份爱可以自己给自己。


前提就是先要看到自己,了解自己。


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太快了,很多人都忙到无法看到自己,看到都是外面的东西,我要升职要加薪,事业有成,有车有房,儿女双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