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老大在“智商表现”上的优势,已被许多心理学研究所验证。
虽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结构对“老大更聪明”或“老二更聪明”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很多西方国家,研究普遍认为老大在智力上通常会占有一定的优势。
心理学家彼得·克里斯滕森和托尔·比耶尔凯德尔对超过24万名征召入伍的兄弟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长子的平均智商比第二个孩子高约3分,比第三个孩子高约4分。
这一研究结果为“长子智力优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个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心理学家罗伯特·扎荣茨提出的“智力稀释假说”(Confluence Model,也可以翻译为“融合模型”),即随着家庭中孩子数量的增加,家庭资源、父母的关注,以及孩子们所获得的认知刺激会逐渐被稀释,导致后出生的孩子在智力上可能略逊于长子或长女。
换句话说,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通常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教育资源和心理支持,而随着第二个、第三个孩子的出生,父母的精力和资源会分散,导致后出生的孩子在智力发展初期可能没有得到与第一个孩子相等的资源和刺激。
而且,长子长女由于承担更多家庭责任,可能在语言表达、问题解决、社交互动等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这些因素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测试的表现。
智力稀释假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解释了出生顺序可能对孩子的智力表现产生影响。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智力稀释假说所关注的“智力表现”,即在标准化智力测试、学业成绩和其他认知能力测评中的得分,并不意味着出生顺序决定了一个人的潜在智力或认知能力,也不意味着后出生的孩子就永远处于劣势。
彼得·克里斯滕森在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如果长子长女去世,次子次女(第二个出生的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成为新的“长子长女”,其智商表现也会略微提高。
例如,原来次子次女的智商得分是105,而当长子长女去世后,次子次女变成了家里的“老大”,他们的智商得分可能会略微上升到106、107,甚至更高。
这种智商的微小变化,并不仅仅源于孩子在家庭中承担更多责任,还与他们在新家庭角色中被要求展现更强的独立性和领导能力密切相关。
事实上,尽管这种智商变化的幅度通常较小,但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足以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认知的形成。
图/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