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人文阆中”活动第二天的行程在9月4日上午拉开序幕。早晨7:20,参与活动的大学生们漫步在清晨的古城街道,在晨光中开始摄影采风。
阆中古城北街文庙,
第十三届(2018)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人文阆中”出征仪式在这里举行。
步入庙门,“德配天地”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踏过古色古香的小径、穿过宏伟壮观的棂星门,大成殿前,出征仪式的巨幅海报屹立在晨光下,来自国内外的60多名大学生在台下整装待发。
出征仪式由阆中市副市长易良主持,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局长王伟静,阆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毅,中国青年报社广告与品牌推广部主任许海涛,《经济日报》摄影部原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邓维等嘉宾出席。周毅部长对阆中古城做了详细介绍并热情欢迎各国大学生的到来。邓维认为,摄影的本质在于记录、见证、呈现。今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而摄影讲究恰逢其时的节点,他见证了阆中的沧桑巨变,希望年轻的大学生们能通过镜头讲出最特别的阆中故事。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杨茂坤说:“我期望通过镜头记录阆中的人文生活,希望通过这次机会,用青年视角认识和观察世界,促使我思考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最后,王伟静局长为出征队伍授旗,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科学院的博士生杨帅斌作为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代表接过旗帜,随着旗帜的飘扬,吹响了采风活动出征的号角。
随后,大学生们分为三组分别前往汉桓侯祠(张飞庙)、清代四川贡院、武明万雕塑馆、中天楼等著名景点。“阆中城南天下稀”,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阆中古城融山、水、城为一体,灿烂的历史人文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而今天上午参观的景点更是阆中古风文化精粹,张飞庙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山门、大殿、张飞墓冢等景点都记载着猛将张飞的英勇往事,三国英杰豪气此刻尽显。
清代四川贡院为科举时代士子们应考的考场,清朝初年四川省临时省会设于阆中,时间长达20年,在此期间,在阆中举行了五科乡试,也就是省考,因此阆中便有了一座贡院。更为难得的是,阆中贡院在历经了300多年的岁月沧桑以后依然能够较完整的保留下来,贡院也引起了大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纷纷在龙门、进士馆等标志性地点采风取景。
中天楼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美誉,它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底层四通,宏伟壮丽,气势夺人。中天楼同时也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大家大饱眼福、惊叹连连,也留下了许多美妙壮观的作品。
在本源堂,聆听由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邓维老师做的“大师公开课”。邓维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六、七、八届副主席,中摄协教育委员会主任。
从新闻纪实类作品讲到艺术摄影作品,两个小时中,他讲述了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并多次强调摄影最本质的功能是记录,同时也希望大学生能有属于自己的视角,“看到一扇门,觉得后面有故事,不妨推门进去,拍出有真情实感、真实可信、真正值得留住的照片。”同学们不仅切身了解到摄影是分门类的,也对我们这次“人文阆中”的摄影主题有了更多的见解,人文人文,无人不成文,每一个细节的挖掘,每一扇门、每一扇窗背后也许都会有故事。
社会生活是五光十色的,我们也许无法做到极致,那就去寻找与众不同的纪实摄影角度。今天,大学生们也有许多精彩的摄影作品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相信,通过几天的培训,通过与导师、同伴的交流,大家将拍出更多更好的,能体现人文阆中风情的作品。
作者:田名君 刘静伊
图片:李建泉 丁磊 姚雪琛
视频:汪泷华
责任编辑: 姜蕾 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