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学学术前沿
识时务 有情怀 讲方法 结善缘 —— 易明法律研究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日报网  ·  夜·赏|《山海经》五行神 ·  昨天  
中国日报网  ·  夜·赏|《山海经》五行神 ·  昨天  
北京交通广播  ·  多彩非遗庆新春 | 瑞蚨祥:一针一线见证传承 ·  2 天前  
春江潮起  ·  火出圈!40多分钟,央视专题报道镇江 ·  3 天前  
春江潮起  ·  火出圈!40多分钟,央视专题报道镇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学学术前沿

《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法学文章要目 | 国际法话语权的构建

法学学术前沿  · 公众号  ·  · 2024-05-19 18:28

正文


《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

法学文章目录



国际法话语权的构建:超越西方中心主义

栏目主持人 :陈一峰,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亚洲国际法学会理 事会执委,主要从事国际法理论、国际组织法研究。

主持人话语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深刻调整,国际法话语权日益 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场域。中国的国际法话语权与中国目前的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极不匹配。国际 法话语权的不足是制约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国际事务领导力、全面推进国际法治的重要因素。 国际法话语权的构建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而且 还要注重国际法叙事的价值理念引领、政治议程设置、国际传播辐射、国家形象建设等综合因素。中共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 制定”,“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作为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 设者,理当积极建设和提升国际法话语权,破除西方国家的国际法话语霸权,为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发 声,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本专栏正是国际法学界回应如何有效提升中国国际法 话语权的最新学术思考。

我的文章《叙事、叙述与话语权:一个国际法的叙事学研究》旨在从叙事内在结构的角度阐明国际 法话语权的构成及运行机制。 叙事将国际法的形式规范性转化为社会必要性和政治正当性,国际法的话 语霸权经常是通过叙事来确立的。借用叙事理论,文章分析了国际法叙事的模式和功能,阐明了国际法 叙事的分层结构,并着重探讨了国际法叙事的权力运行机制。文章指出,国际法叙事充满斗争,其本质 是话语权和全球治理领导权的斗争。提升国际法话语权需要注重构建国际法叙事的体系性,加强建设国 际法叙事的传播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法叙事竞争。

陈晓航博士的文章《国际争端解决的司法中心主义祛魅与国际法话语》则是破除西方国际法话语霸 权的有益尝试。 司法中心主义是实证国际法学传统的根本主张,核心观点是国际司法机构不仅能够有效 解决国家间争端,也能促进国际社会不断法律化,是国际社会不断文明化的标志。文章指出,司法中心 主义体现了目的论的线性进步观,同时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某种意义上国际司法机构是西方商业主义、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表达载体。文章进一步指出,对国际法庭实践的经验主义研究有助于祛魅司法, 有必要超越以规则主导的司法中心主义,转而从论辩实践和话语权力斗争的角度去分析国际裁判在国际 社会中的角色。

蔡从燕教授的文章《道器之辨:中国提高国际法律话语影响力中的论辩及其超越》从“立”的角度 阐述了中国提高国际法话语权的路径。 提高国际法话语影响力是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必由之路。文章 提出,由于国际法的特殊性和中国的特殊性,论辩对于中国提高国际法律话语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但 是,文章强调,论辩是形式和方法,只是“器”,并不足以维持一个大国持续的国际法话语影响力。因 此在提高国际法话语权过程中,中国在重视论辩的同时应该超越论辩,要循“道”而行,其根本在于要 立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法律秩序。

从话语权的角度研究国际法,本质上是跨学科研究,有待发掘和探讨的学术问题还很多,也向中国 国际法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研究要求和期待。本专题选取三个不同侧面来切入,更多是抛砖引玉,期待 学界同仁推出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



叙事、叙述与话语权:一个国际法的叙事学研究

作者 :陈一峰,男,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法理论、国际组织法研究。

摘要 :叙事是重要的国际法权力实践。探讨国际法叙事的结构、逻辑、模式,有助于分析国际法的意义  生成机制, 进而揭示国际社会经由国际法的权力政治过程。国际法叙事是多元的, 在规范文本、机构、学科、 政治外交和社会多个不同层面并行展开并相互作用。国际法学科叙事是构建学科正当性的核心场域,也是学 科神话不断被创造和再创造的场域。当代国际法叙事常常是建立在一个线性的、进步的、目的论主义历史观  的基础之上。国际法叙事充满斗争,这既是世界秩序和愿景的斗争,也是全球治理领导权的斗争。国际法话  语权既包括对国际法造法的影响力,也包括构建国际社会愿景、规则和秩序的领导力。提升国际法话语权需  要注重国际法叙事的体系性,加强国际法叙事的传播,积极参与国际法叙事竞争。

关键词 :叙事学;时间性;国际法叙事;国际话语权


道器之辨: 中国提高国际法律话语影响力中的论辩及其超越

作者 :蔡从燕,男,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法律理论、对外关系法、国际投资法以及中国国际法政策与 实践研究。

摘要 :晚近“话语权”表述的出现与流行适应了中国政府在国家实力不断增强背景下调整对外关系政策 的需要。不过,这一表述的妥当性值得商榷,从国际法角度看更是如此。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实质是中国  寻求提高特定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提高国际法律话语影响力对于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建设更加公正合理 的国际法律秩序都是有益的。考虑到国际法的特殊性以及中国国际法实践的特征,论辩理论可以为中国在提 高国际法律话语影响力方面提供重要的方法指引。不过,既有论辩理论主要关注论辩对于实现论辩一方之目 标的工具性功能而不考虑论辩可能的消极影响, 这使得论辩本质上属于一种“器”。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一方面应当从“器”的层面重视论辩,即通过论辩提高中国国际法律话语影响力,维护国家利益;另 一 方面,应当从“道”的层面理解或超越论辩,即中国提高中国国际法律话语影响力不只是为了维护中国国家 利益, 也是服务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法律秩序;同时, 在强化论辩的同时, 应当采取切实的行动。

关键词 :国际法;话语权;影响力;论辩;行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