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你为什么会社恐?你品!你细品!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20-01-12 14:00

正文





这一年我看了不少关于这一届年轻人 社恐 的文章,有好些绘声绘色的文字描述,真实地扎中我的心……

比如:

最怕一进电梯,两个人,一个我,另一个是不太熟的同事。
跟认识的人面对面走来,两个人一起把视线移开……

这就是我本人没错了!

而且,这不仅是这一届年轻人的问题,我甚至发现,社恐这件事,已经逐渐“年龄下沉”到这一届小朋友了!


“宝宝,你是不是想去跟小朋友玩?”
(点头)
“那你去跟小朋友说呀。”
(摇头)
“妈妈带你去跟小朋友说好不好?“
(点头)
”妈妈去那边坐着等你,你在这儿玩好不好?“
(摇头)

以上场景,可以让老母亲欲哭无泪:在家是个小霸王,一出门秒怂!我们就差抓住娃的双肩马景涛式呐喊:“你究竟要闹哪样啊!”


你品品,社恐这件事儿根本无关男女老幼。但是,社交技巧还是得从娃娃抓起!比如——

我被不认识的同学搭讪了


怎样主动打招呼?

路上遇到不熟悉的同学,你会主动打招呼吗?(至少我现在 不会,有时候因为害羞,或者不知道说什么,就会很尬。)

细分下来,主动打招呼可能会产生的心里阻力大概有这些:
-打招呼对方没有回应,怎么办?
-该说些什么?好像也没话说。🤷‍♀️
-绕道走吧,还省事儿!


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 交流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所以心理学上称为“55387”。

所以,在打招呼的过程中,面部表情才是我们情感“晴雨表”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调用面部表情:比如轻轻地点头微笑,和同学轻轻地挥挥手等等。

如何自我介绍?

到了一个新集体,总免不了自我介绍。而自我介绍的心理阻力大概就是:
-紧张!心跳加快!
-认为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不知道别人对自己的介绍有没有兴趣。
-太麻烦了,除了介绍我叫什么,还要说一大堆别的,该说啥呢?


心理学专家对自我介绍的方式有一个特别实用有效的建议,就是启动故事思维,也就是MTV法则:Me我,Task任务,Value价值。

具体操作:
1.我是谁——笑话开场,简短经验分享。
2.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说明来意。
3.价值——讲自己经历的故事。用这个法则自我介绍会有种讲故事的感觉,我们就容易让人一下子记住了。

以上只是《小学生心理学漫画1社交力》中的一小丢丢干货,小学阶段是孩子独立交际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里,孩子如果和同学、老师的关系良好,学校就是一个乐园;如果和朋友们关系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情,让孩子变得不合群,甚至害怕社交和沟通……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交技能可以说是孩子课堂外的必修课了。


在今天推荐的 《小学生心理学漫画1社交力》 中,除了教孩子如何主动交往,如“想跟被孤立的同学交朋友“、”学会不影响别人“、”遵守集体规则“等等以外,还能教会孩子学会情感互助,如何反对和拒绝,如何解决相对困难的社交问题,如“如何解释、消除误会”、“特别胆小怎么办”、“别人看上去很冷漠,怎么打破僵局”等等。

以孩子日常社交中可能发生的场景为主线和脉络,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在学校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将“社恐”掐灭在幼年。

🎁今日福利🎁

“小孩也要懂的社交技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