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森林旅游,点击标题下方森林旅游网关注!
向公众提供森林休闲体验和森林养生资
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三十六团地处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沿,是距离保护区最近的团场。罗布泊这片土地承载着古丝绸之路的文明,也是西域文化的沃土。团领导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瞻远瞩。为野骆驼保护的宣传和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筹建了野骆驼保护宣传展厅。
展厅做为野骆驼保护的前沿阵地和宣传平台,主要陈设野骆驼保护的科普宣传图片及相关名家为野骆驼保护宣传书写的字画。其中由著名画家陈雅丹老师和宝林老师题写的“罗布家园”也将在这个展厅安家。陈雅丹女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地磁学奠基人陈宗器先生的女儿,这幅字承载着二代人热爱罗布泊的情怀。画作右上角引首章“往来千载间”和左下角宝林老师和陈雅丹老师的名章均为篆刻家詹志峰先生所刻。
陈宗器先生曾担任国地球物理学会首任理事长、中科院地球所副所长。上世纪三十年代,陈宗器先生作为著名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重要成员,曾于1929年10月至1933年5月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戈壁组;1933年10月至1935年2月参加绥新公路查勘队。期间在额济纳、罗布泊地区考察长达四年半,三次探访楼兰。
1930年冬陈宗器先生由敦煌西行赴罗布泊,1934年随斯文.赫定考察在敦煌停留。在敦煌期间,这个神奇的沙漠绿洲给陈宗器先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以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总是想着那块土地,有时候在梦里他都会惊醒。
作为霍涅尔先生的助手,1931年从河西走廊酒泉逐步到达罗布泊一带,测量湖的轮廓和它的变迁经过,后来又到祁连山内考察藏民居住地的风土人情。直到1933年5月才离开考查团。旋即根据赫定要求参加了绥新公路查勘队,于1934年4月再次和赫定一起去罗布泊考察,是中方当时在西北地区考察、工作时间最长的中国学者之一。期间在内蒙和甘肃北部作天文测定(经纬度),后来由斯文赫定出资到德国留学。
陈宗器先生在西北工作的6年里,见得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雅丹。罗布荒原上,长年的风力侵蚀,造就了这样陡峭的小土山。当他在给自己最小的女儿起名字的时候,他一下子就想到了“陈雅丹”。
1997年10月至2000年7月,陈雅丹老师沿着70年前父亲陈宗器走过的路,两次进入生命禁区之称的罗布泊,成为我国第一位深入罗布泊的画家。苍海桑田,穿过近一百年的时光,在一个世纪的风雨里罗布泊一直用它最宽阔、最富有、最灿烂的光芒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古老的丝绸之路也用它最璀璨的文明传唱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几十年来,在我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野生动物保护的各项政策不断推进。自治区环保厅、林业厅、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及社会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为争取野骆驼的生存空间,改善野骆驼生存环境,奔走呼吁、实地救助,巡察守望,不仅推动了野骆驼的保护工作,也使野骆驼的种群不断壮大。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要依靠全民的有效参与。野骆驼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千年,它们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就是野骆驼永远的家园!
手机文集
▲长按二维码“识别”网址
提示:若没能正确识别,请点击二维码图片,再进行识别
充分展示才艺,塑造个人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