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科学术圈
最实用的学术资源平台! 论文写作、论文投稿、期刊点评、课题申报、学术会议,高教动态、考研考博、满满干货! 学术路上,与你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广西师大杨秀林教授课题组ACB:Ru-RuP ... ·  昨天  
社会学理论大缸  ·  社会学理论大缸:这个公众号,我写了七年 ·  昨天  
募格学术  ·  华中科技大学:拟清退5名研究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科学术圈

论文架构:如何透过文章传达你的想法?

社科学术圈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7-03 00:01

正文


撰写论文的核心目的不只是展示事实和观点。论文可传递给读者 — 使你的研究得到充分的交流并帮助读者理解自己正在面临的问题。本文将向你介绍并说明组织论文的各种方法,以使读者在读完论文后,能够领会其中的最重要信息 ,亦即你想传达的信息。


良好论文结构的原则

撰写论文时必须牢记的关键点是:读者对论文不只是简单的阅读,而是解读。1由于不同读者的期望或从论文结构中获得的信息不同,可能会从你的论文中获得不同的解读。由此我们可得出良好写作方法所应依据的原则:


1

撰写论文应以读者为中心

作为一名优秀的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应将读者放在首位。一篇结构清晰的论文可帮助你流畅地表达思想并告诉读者论文各部分所提供的信息。

2

撰写论文面向不同的读者群

优秀的作者可清楚地了解不同的读者群对论文的期望并按照读者的期望和背景组织论文结构。即使是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读者也应该能够充分理解你的研究工作和目的。

3

清晰地定义关键术语

尤其是不常用或预计读者会陌生的术语。如果只有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才能读懂你的论文,那么你的论文将不会被大量读者所阅读。将读者引导到你的研究问题或理论上来。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读者了解研究主题的所有方面。


论文结构:基本要素


大多数研究论文的结构都采用相似的沙漏形。论文开头采用广泛性陈述,然后逐渐集中到研究主题,最后为概括性结论。本部分将介绍论文的基本组成并概述各部分的基本功能和内容。




01

引言(研究对象和目的)


利用本部分为研究和问题设置背景。请记住,某些读者可能不会很快理解你研究的意义。因此,应使用通俗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将读者引导到主要问题/研究目的上来。


指南

阐述研究的基本原理;

阐述本研究如何为本领域做出重要贡献或增进知识;

清晰地描述研究问题;

阐述研究所依据的论文框架;

提供研究尝试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背景,应引用其它研究支持你的论据;

概述相关主题的知识现状,根据需要引用相应的研究;

不要回顾所有相关主题的已发表研究。



02

研究方法(你做过的工作)


本部分是研究的主干。完美研究的主要标准是其必须具有可复制性。也就是说,其他研究者按照你论文中详细介绍的方法可重新获得相同的结果


指南

提供关于所有方法、技术和仪器的完整详细的信息;

采用试验装置的图片或示意图;

介绍问卷、调查或其它数据采集方法;

提供或引用可支持分析方法和手段有效性及可靠性的研究;

介绍实验室条件或环境;

介绍分析方法及选择这些方法的理由;

不能为了避免对方法的冗长描述而省略重要的详细信息。



03

研究结果(你的发现成果)


本部分应提供研究数据和结果的所有详细信息。应首先突出最主要的研究成果,然后再过渡到次要成果。应该使读者在阅读本部分时可很快地了解你的研究结果。


指南

充分利用图表直观清晰地展现你的研究结果;

提供实际数据,而不只是概括性说明;

在文中阐述主要研究成果;

在文中突出非常规或令人吃惊的研究结果;

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而不是简单地介绍统计数据(例如:“据发现,X会随着Y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加[后面为统计数据]”,而不是仅仅注明“X与Y具有.73”的正相关关系);

如果你已在图表中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阐释,就无需再用文字进行详细说明了。



04

讨论(研究成果的意义)


良好的讨论部分可将特定结果延伸到更一般性的结论,这些结论与引言中介绍的一般背景相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整篇论文的影响。因此,应牢记讨论部分与引言部分的“相互呼应”。


指南

开头阐述你的假定是否得到支持;

阐释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的意义是什么?

将研究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结果联系起来,例如:你的研究结果是否支持或违背以前的研究结果;

阐述你的研究如何增进原有的知识;

必须介绍研究结果的所有其它可能存在的解释;

介绍研究的局限性;

不能只是简单地复述研究结果;

不能推导出无数据支持的结论。



05

结论(你的研究收获)


在本部分中,将在在读者阅读本部分时,应该已经了解了你的工作及研究结果。读者应该能够了解你得出结论的过程和理由。


指南

介绍你从研究中获得的启示;

确保结论与研究问题和描述的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详细介绍研究的更一般性意义;

阐述研究的未来具体前景,以增进从研究中获得知识或回答研究未解决的问题;

不得夸大研究或“以偏概全”,亦即将研究成果扩展到研究实际不支持的建议或结论;

不能简单地总结研究成果。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经管之家论坛;作者:Aditya Vadre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