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科学
《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www.huanqiukexue.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宇宙解码  ·  国际空间站又被撞?有漏气情况 ·  昨天  
果壳  ·  巧克力不能随便吃,小心吃到…… ·  昨天  
科学网  ·  《自然》(20250130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科学

2024拉斯克奖揭晓:华人科学家第6次摘得生物医学顶尖奖项;首次观测到夸克间的量子纠缠 | 环球科学要闻

环球科学  · 公众号  · 科学  · 2024-09-20 11:56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报道了以下内容:拉斯克奖授予陈志坚教授等,他们分别在不同的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物理学家首次观测到夸克间的量子纠缠,这一发现是对量子纠缠理论的重要验证;关于思韦茨冰川的坍塌时间预测存在不同研究结果;独特的细菌菌株组合被发现可治疗耐药性肠道感染;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和饮料能将患痴呆症的风险降低。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拉斯克奖授予陈志坚教授等

陈志坚因发现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STING信号通路而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另有两位科学家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这是华人科学家第六位获得该奖项。

关键观点2: 物理学家首次观测到夸克间的量子纠缠

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和ATLAS探测器,物理学家成功捕捉到顶夸克与反顶夸克之间的量子纠缠。这一发现是对量子纠缠理论在高能环境下的一次重要验证,也为未来探索量子信息学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观点3: 思韦茨冰川的坍塌时间预测存在不确定性

研究团队对思韦茨冰川的坍塌时间进行了预测,但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最新研究预计冰川坍塌可能会在2300年前发生,导致海平面上升超过4米。然而,也存在好消息,如冰川可能会稳步融化后退,但不会崩溃。尽管如此,冰川有着不可预测和快速变化的历史,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

关键观点4: 独特的细菌菌株组合治疗耐药性肠道感染

科学家从健康捐赠者的粪便中分离出18种细菌,发现它们可以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有害细菌竞争葡萄糖酸,防止这些有害菌在肠道内生活和长期定植。这一发现为治疗耐药性肠道感染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观点5: 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和饮料可降低痴呆症风险

食用更多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和饮料,如浆果、茶和红酒,可使患痴呆症的风险降低28%。这一发现为预防和治疗痴呆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正文

环球科学 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奖项 ·
2024拉斯克奖揭晓!陈志坚教授等获奖

图片来源: 拉斯克基金会官网


当地时间9月19日,2024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正式揭晓。 2024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陈志坚(Zhijian Chen)博士 ,表彰他发现可感知外来和自身DNA的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STING信号通路,解开了DNA如何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谜团。cGAS 是哺乳动物对抗微生物入侵者的主要机制的基础,且可以增强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但在某些生理环境中,不恰当的cGAS活性也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种酶可以作为多种人类疾病的药物靶标,它产生的信号分子有望用于对抗传染病和癌症。



2024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了麻省总医院的Joel Habener博士、洛克菲勒大学的Svetlana Mojsov博士,以及诺和诺德的Lotte Bjerre Knudsen博士 ,以表彰他们发现和开发了GLP-1类药物,彻底改变了肥胖治疗。



公共服务奖则授予了CAPRISA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的Quarraisha Abdool Karim博士与Salim Abdool Karim博士 ,以表彰他们阐明了异性恋HIV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引入了预防和治疗HIV的方法。


据澎湃新闻消息, 陈志坚是第6位获得拉斯克奖的华人科学家 ,此前5位分别是:李卓皓(1962年基础医学奖)、李敏求(1972年临床医学奖)、简悦威(1991年临床医学奖)、屠呦呦(2011年临床医学奖)、卢煜明(2022年临床医学奖)。(拉斯克基金会、澎湃新闻)


· 量子物理 ·
物理学家首次观测到夸克间的量子纠缠

近日,物理学家利用位于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通过其 ATLAS 探测器, 成功地在高能量环境下捕捉到顶夸克与反顶夸克之间的量子纠缠 。尽管量子纠缠已在电子和光子等低能量环境中被验证多年,但在高能粒子碰撞的复杂环境中实现这一观测,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次研究中,物理学家分析了大约一百万对顶夸克与反顶夸克,这些基本粒子在质子碰撞后短暂存在(约10 -25 秒),并随后迅速衰变为其他更稳定的粒子。顶夸克的这一极短寿命特性成为了研究的关键,因为它允许科学家在夸克混合形成强子(如质子和中子)之前,捕获并测量其自旋等量子属性。通过精细的实验测量与理论预测的比较,研究团队证实了顶夸克与反夸克之间确实存在量子纠缠,其纠缠程度显著超过了判定标准。


这一发现不仅是对量子纠缠理论在高能环境下的一次重要验证,也为未来在更高能量条件下探索量子信息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工具。科学家表示,这一突破可能会推动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更深入理解,并可能启发新的研究方向,如利用其他高能粒子(如希格斯玻色子)进行更严格的量子纠缠测试。此外,该实验的成功也展示了在高能粒子碰撞环境中探索量子现象的潜力,并推动量子信息学和粒子物理学的交叉发展。相关论文 9 月 18 日发表于 《自然》 Nature )。( Nature News)


· 气候 ·

思韦茨冰川坍塌时间可能会推迟


图片来源:Rob Larter/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南极洲的思韦茨冰川是西南极冰盖中最为脆弱的部分,如果这块冰盖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可能会上升65厘米;而思韦茨冰川的消失又会破坏西南极冰盖的稳定性,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数米。因此,科学界成立了国际思韦茨冰川合作组织(ITGC),以研究并预测这块“末日冰川”坍塌的时间,但思韦茨冰川和冰架复杂的环境让预测变得非常困难。据《科学》新闻( Science news)消息,在最近于英国剑桥举行的英国南极调查局(BAS)会议上,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思韦茨冰川前部崩解的最坏情况在本世纪不太可能发生


ITGC的一个建模研究组的初步结果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内,思韦茨冰川依然会稳步融化后退,但不会崩溃,预计到本世纪末将导致海平面上升6厘米。而最近在 《地球的未来》 Earth’s Future )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预计,在最糟糕的碳排放情景下,思韦茨及其支撑的冰盖可能会在2300年前崩塌,导致海平面上升超过4米。在上月发表于 《科学·进展》 Science Advances )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思韦茨退到基岩的接地区域,也不会出现不稳定现象。但在这些“好消息”之外,两个ITGC古气候项目表明,思韦茨冰川有着不可预测和快速变化的历史。数年前在思韦茨冰架上发现的多条裂缝也让科学家担心,冰架破裂导致的冰川消退可能比融化导致的消退更早发生。 Science news)


· 医学 ·
独特的细菌菌株组合可治疗耐药性肠道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潜在的致病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并在肠道内持续定植,可能会导致免疫失调和组织损伤等。其中肠杆菌科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尤其容易造成上述的情况。9月18日,在一项发表于 《自然》 Nature )的研究中,日 本庆应义塾大学、美国 博德研究所 等机构的 科学家 从健康捐赠者的粪便中分离出了18种细菌,发现它们可以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有害细菌竞争葡萄糖酸,防止这些有害菌在肠道内生活和长期定植,并减轻肠道炎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