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壳
果壳网(Guokr.com)是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宇宙解码  ·  发现一个3000多年前的“鸭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果壳

年轻人的第一台“付费刑具”,正在批量倒闭

果壳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2-05 12: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关于按摩椅的多方面信息,包括人们对按摩椅态度的变化、按摩椅的发展历程、共享按摩椅的优缺点以及人们对按摩的需求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们对按摩椅的态度变化

文章描述了人们对按摩椅的态度从陌生到接受再到质疑的过程,尤其是年轻人对按摩椅的吐槽和批评。

关键观点2: 按摩椅的发展历程

文章提到了按摩椅从家用高端产品到共享按摩椅的演变过程,以及共享按摩椅如何在不同场所占领角落的现象。

关键观点3: 共享按摩椅的优缺点

文章指出了共享按摩椅的便利性和普及性,同时也提到了其存在的问题,如质量问题、卫生状况以及用户体验等。

关键观点4: 人们的需求转变

文章指出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对按摩的需求也在增加,从传统的按摩椅到现在的推拿、理疗等服务,人们寻找各种方式来放松身体和心灵。


正文

转载自“凤凰生活报告”(ID:PhoenixLifestyleRpt)

人到中年,总有一些“已经老了”的瞬间。


比如跨年选择在家不出门了,比如BLG拿了亚军也能和解了,比如互联网已经是15后的天下了。


而编辑部的凯斯,居然偷偷用上了按摩椅。


之前,凯斯去电影院看了《误杀3》,大概是电影太无聊,大概是工作太疲惫。


总之,他第一次地,扫了那个印在电影院椅子上、象征着一次60分钟的按摩酷刑的二维码。


接着,他打开了一扇新生活的大门,并且收获了一些自我评价——


“很快,我就要成为一个老登了。”



在影院坐按摩椅,约等于对自己身份政治的背叛。

要知道,年轻人最喜欢吐槽的东西有三个。


双十一期间总是不小心跳转的app,星期天早晨甲方的电话,电影院的按摩椅。


凯斯的变化令人无比疑惑:


这年头,到底谁还在用按摩椅啊?


他们都老了吧?它们在哪里呀?


到底有多少人挨过按摩椅的打?


人们对按摩椅的认知,其实是有一个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的。


曾经,是期待。


毕竟,在暴走三万步,或者10小时的长途绿皮火车之后,谁能拒绝一顿舒舒服服的按摩呢?


飞机场、火车站、商场、电影院、医院……按摩椅总是会出现在任何你需要休息的场合里。


大家的幻想中,按摩椅是一种能让精神和肉体双重放松的极致享受。


但是你就按吧,一按一个不吱声。



按摩椅宽大的造型、柔软的皮面,看起来完全符合人体工学,适合当做沙发小憩;


但你永远不知道,迎接你的“免费体验”到底是什么力度。



要知道,在一个世纪前,会通电的椅子还是最让人闻风丧胆的刑具,现在已经变成了按摩椅。



按摩的精髓在于找准位置,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需要用手比划两下,才能找准发力点。


按摩椅的尺寸和程序是固定的,而消费者的体型千差万别,不是每个人都能长成维特鲁威人。


长得比较柴的朋友,躺上去如同分筋错骨。


本来期待的肩颈放松,结果滚轮跑到了后腰,猛攻肾反射区域;


想要按摩里脊肉,机器又开始剁你的肋排。



有些按摩椅的力度堪比泰森的重拳,让你怀疑是不是得罪了谁,正在被远程报复。


它按摩椅就像酒店的淋浴花洒,总是矫枉过正。


它听不懂“你是不是没吃饭”的暗示,也不管你是不是吃劲儿,铁包肉都将发起降维打击。


在社交媒体上,按摩椅杀人事件上演的频率,与柯南剧集中相差无几。


一些按摩椅的体验时间短得可怜,刚感觉找到按摩节奏,时间到了;还有的则完全不给喘息时间,拼命“干活”,不结束不罢休。



对 i 人来说,按摩椅还往往附带社死的体验。


共享按摩椅大多被放置在商场的过道、影院门口,人来人往,放松还没开始,路人的目光就已经让人如坐针毡。



语音,作为“智能按摩椅”中智能的唯一体验,欢迎你的方式就是喊你“主人”。


〓 小红书@小肖爱吐葡萄皮


这些只是按摩椅的见面礼。5分钟的体验时间结束后,如果你不扫码付费,按摩椅会对你不客气。


本想体验片刻安宁,结果耳边坐个唐僧。


付费不能让他闭嘴,只会变本加厉。



不付费,你就可能成为弹射座椅上的飞行员,或者翻斗车里的干垃圾。



想要逃走,它还会禁锢play。强买强卖,是按摩椅的基操。



它们有时还专挑弱点攻击,重点关照特殊区域……我们只是一次性的关系,按摩椅你也太亲密了。



一顿暴力拆解,金刚狼的爱德曼合金都会散架。有时不仅不能得到松解,还会造成局部伤害。


即使在暴力催收下,依然有人坚持拒绝付费,即使以一种反关节的姿势,也要和按摩椅顽强斗争。



还有人找到了按摩椅的 bug。



当然,这种过于明显的漏洞,早已经被厂商修复。隐藏电源线款式的推出,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继续升级。


尽管人见人嫌,按摩椅,依然在悄悄占领每一个需要角落。共享按摩椅的发展轨迹,堪称一场空间的征服战。


最开始,只是在商场里。


但是很快,但凡是共享按摩椅聚集处,周边几乎不会有别的正经休息区。


逛街累了又不想坐按摩椅,只能蹭蹭附近餐厅的等位区;


接着就是入侵候车大厅、景区休息室、医院候诊室等正经休息区,尤其是人流量大到座无虚席的时候,按摩椅也一座难求。



随后,电影院、KTV、棋牌室,甚至出租车也都无一幸免。


但凡是个能坐的地儿,有朝一日,它都有升级成共享按摩椅的可能。



共享按摩椅频发的“打人事件”、“绑架事件”还常常让人在公共场所社死。


中国年轻人苦共享按摩椅久矣,但根本无处可逃。


终于,去年在有旅客反映过“山东某火车站共享按摩椅挤占大量公共空间,候车厅普通座椅太少,很多旅客都坐在地上”后,火车站连夜撤掉按摩椅。



说到底,大家并不是不喜欢按摩,讨厌按摩椅只有一个原因:


它把一种免费的公共服务,强行扭成了一种人们非必要且质量不高的付费服务。


人类和按摩椅的第一仗,好像以人类胜利为止。


然而每一个人最关心的话题都在于:为什么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塞满了按摩椅?


为什么按摩椅能够占领大街小巷?


一切关于共享按摩椅的见闻里,编辑部米利暗老师的经历最为荒谬,同时又透露出一丝合理。


去年,米老师到云贵高原上的老家参加了一场葬礼,漫长的仪式让人身兼悲伤与疲惫。


结束这一切后,宾客们将会惊喜地发现,在灵堂外的走廊里,静静地摆放着一排按摩座椅……


谁能在这种时候拒绝一场酣畅淋漓的休息呢?


也有人选择把按摩座椅烧给自己的祖先,到了那边,也要记得放松肩颈。


〓 小红书@小红薯6738382C


心灵鸡汤需要时间和情感的投入,而按摩椅只需扫码、坐下,等待5分钟的物理搓磨即可。


按摩椅最初是家用高端产品,主要针对中高收入家庭,售价通常上万元,属于“奢侈品”级别。



但是很快,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经济模式的兴起,让创业者敏锐察觉到按摩椅这种无需复杂运营的产品,非常适合共享模式。


人们想到了一个名词:角落经济


那是个在一份 PPT 就能融资的年代,这个概念生生创造了一个赛道。


从商场、电影院,到机场、高铁站。


适合放按摩椅的地方,就是那些人流密集、身体疲惫度高血条低、需要等待的场景。


只需要一个闪念,“我这会儿没事干按个摩吧”,只需要一个扫码再花几块钱,就能享受一顿全身按摩。



有机构披露过,某机场航站区招标时准备引进80张按摩椅,平均每台每个月1510元,一个月仅靠按摩椅,场地方就能“躺赚”12万。


电影院作为最能无缝接入按摩椅的场所,当然更逃不过这波浪潮。


它和商场相比,甚至简单得有点简陋。


每家影院观影的黄金位置,基本都已经被按摩椅占领。


商家不需要重新更换椅子,只需要在座位上装一个几百块的按摩垫,再配一个二维码,这套“请君入瓮”的老虎凳就设计好了。



对于场地提供方,这种模式几乎不需要自己增加投入,即可坐赚租金;


对于运营方,它是低门槛、易复制的赚钱工具。


两者一拍即合,使按摩椅迅速从大城市扩展到乡镇,完成了中国市场的全覆盖。


鲁迅说过,如果你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同一种生意的时候,就说明它要开始不赚钱了。



其实在很长时间里,按摩椅都是一个躺赢的生意。


商家推广时常常会算这样一笔账。


如果以5000-10000元的价格入手一台按摩椅,摆放到人流密集的场所,即使每天只有3-5个人使用,单次消费10-15元,一天下来,收入也能达到50元。


扣除各方分成,剩下35元是每天的净利润,每月保底1000元,椅子5-10个月回本。


剩下的时间,就是纯赚了。


光是2018年一年,入局共享按摩椅行业的企业,就比前一年翻了番。



可惜,这样的故事只是听起来很美。


近几年来,随着关于按摩椅的吐槽愈演愈烈,再加上共享经济的退潮,共享按摩椅肉眼可见地在慢慢凋谢。


电影院的按摩坐垫,虽然还镶在座椅上,但其中很多已经不能通电、无人再维护了;


商场的按摩椅,有的也在慢慢撤掉,悄悄换上了别的摆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