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0日,
货币专家、知名投资人、喜投网董事长——黄生
,受邀广东卫视做客《财经郎眼》节目,和主持人王牧笛以及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共同回顾总结万科股权大战。
以下是黄生对于王石谢幕的精彩评论。
今年年初,王石曾在公开场合,现场脱衣服翻跟头。
有人评价说,这位年过花甲的男人企图用身体来向世界证明他仍有能力控制他一手创立却差点丢失的企业。
然而时隔4个多月,在万科经历了33年来最重大的危机之后,王石在66岁这一年,却选择了全身而退。
黄生:高杠杆收购,必将失败
王石谢幕之前,万宝之争为世人奉上了中国现代商业历史上复杂而精彩的一场商战。
万宝之争,其实不止是两家企业之间并购和反并购的斗争,而是中国实体经济的一场存亡之战。
黄生一直认为,高杠杆并购终将失败,万科最终会幸存下来,只不过需要付出惨烈的代价。
因为保险机构利用保民的钱制作高杠杆进行并购,时间成本对保险机构而言非常高。
自身的资金很低,其盈利也很低,杠杆资金最终需要还款,这样很容易导致资金链严重短缺,很可能将被并购企业的股权进行质押,或让被并购企业对外提供担保。
而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迅速掏空中国任何一家优秀的企业。
这种情况,充分体现在后来管理层遭遇血洗的南玻身上。
如果所有的银行和保险机构都可以用高杠杆的方式并购任何企业,那么中国还会有优秀的企业吗?
缺乏对市场,对高杠杆的敬畏之心,将使得中国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十分危险的局面。
敬畏金融,这是黄生深耕金融行业17载的原则和底线。
黄生:王石没有失败,但有失落
社会各方对此事议论纷纷,甚至还有说,王石巅峰33年,最终以失败收场。黄生认为,王石没有失败,但多少应该还是有些失落。
首先,王石不但创立万科,将万科带领到世界第一房地产企业的高度。
各个维度的数据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高居榜首无人能及。
其次,1994年君万之争后,王石将万科塑造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使得企业内部传承相对有秩,发展稳定性较好。
王石后期离开万科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万科始终如常运作,归功于这个科学稳定的企业体制。
再者,王石为万科建立现代化职业经理人制度并且落手实践,这让万科多年来一直资产结构合理,财务健康,并为中小股东分红二十多年。
作为一支全职业化超强执行力和竞争力的团队,万科一直都是业内标杆。
无疑,作为企业家,王石是成功的,并且实现了从企业老板到职业经理人的完美蜕变。
没有一个优秀的竞技选手不渴望赛场,没有一个出色的演员不渴望舞台。
作为一个历经两场惊心动魄的商战的企业家,失去自己亲手创立的企业、对手和掌声,他肯定会感到落寞。
万宝之争期间,王石数次公开发表不妥言论,被外界评为“说错话”,从中可以看出面对正在迅速转型的商业社会,他或多或少都心力交瘁。
王石精彩的一生,成功于万科,也落寞于万科,没有失败,但有失落。
黄生:最大赢家——恒大和深铁
至于万宝之争的另外一位主角——宝能,从并购方面讲,并购万科确实是失败了。
但就财务投资而言,宝能最后浮盈一百多亿元,且在互联网时代,迅速为自己打开知名度,企业品牌效应上赚足了眼球。
因此很难断定,宝能究竟是成功,抑或失败,只能说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万宝之争最大的,也是最后的赢家,是恒大和深铁。
恒大清仓离场,表面上亏损70.7亿,但实际上大家都低估了恒大运筹帷幄的能力。
恒大已经在深圳储备了二十多个旧改项目,离场是要确保在深圳体量庞大的旧改项目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
商人在利益面前,没有无故让利,只有彼此互惠。
深铁集团,在地铁板块业务一直是亏损的,靠的是地铁沿线物业盈利。深铁集团需要专业的房地产团队辅助进行物业开发。
万科对外呼吁将冲万亿市值,是因为将联手深铁打造具有大量现金流的地铁房,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盈利和信用评级,同时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黄生:王石时代,王的时代
纵横商场数十载,历经中国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浪潮的爆发,王石的谢幕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学习和思考的事情。
首先,王石通过塑造自己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成功植入万科的品牌,让自己成为万科品牌的图腾。
其次,王石提出的快速增转法,日后房地产企业也竞相效仿,没有万科就没有碧桂园,没有恒大,没有万达。万科的所有指标都是世界第一,创造了房地产企业新模式。
再者,王石曾数次发布不妥的言论,企业领袖要格外注意失去公关保护后自身一言一行的影响。
最后,王石时代的万科,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估值偏低。
郁亮及其团队也许将为万科带来全新的面貌,加入互联网运营思维,可能将万科从千亿市值带到万亿市值的新高度。
黄生: 后王石时代的万科,仍是万科
6月21日万科董事会后,许多人心存疑惑:万科的后王石时代,还是万科吗?
黄生认为,王石离开万科后的万科,仍是万科。
万科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万科管理团队为全体股东创造投资收益的基础,是政府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一个典范。
正式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后,深铁表示将给予万科四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