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八卦历史课
不那么严肃的历史小课堂~ 公众号:历史千问(xhszgws001)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八卦历史课

你们为什么要抓住那一件事不放呢?渣男元稹好像很委屈

八卦历史课  · 简书  · 历史  · 2017-12-11 14:27

正文

要说古代情诗写得最好的,元稹敢说自己第一,没人敢说第二。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便不知为多少人所记诵。又一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更觉情真意切,直摧心肝。 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对元稹是一路怼怼怼,到了这里也不免感叹“造诣独绝欤!”。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诗中情圣般存在的“元才子”,在历史上人们对其人品的评价确是四个字:无行文人,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渣男!为什么?除了他“巧宦”被人所鄙视之外,还有就是在感情上的始乱终弃,以及言行上的自己打自己脸。

一切还得从一部经典的作品《西厢记》说起。

我们都知道,《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所著的经典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式的高峰。《西厢记》中张生用情诗撩妹,通过红娘的穿针引线,终于和崔莺莺成就了好事。然而故事的结局却并不圆满,最后张生为了自己前程将崔莺莺抛弃了,可谓经典的“渣男”形象。

考其本源, 这部 《西厢记》的故事本末来自一篇著名的唐传奇《莺莺传》 (又名《会真记》),而它的作者,正是元稹。

在元稹版的“西厢记”故事中,张生的面目更加可憎 ,非但始乱终弃,而且恬不知耻。回过头来又去撩拨已经嫁人了的莺莺,被拒绝后,写下了一段被后人戳着脊梁骨骂的议论: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这段话可谓集古代对女人的荒谬言论之大成,在这里他说莺莺是个“尤物”,妖媚惑人,就像殷商之妲己,周幽之褒姒一样,是会祸国亡身的“妖孽”,所以他“忍情”也就是抛弃了了她。笑话!觉得是祸水,当初你就别去撩她啊!

原本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现实之下,始乱终弃的故事比比皆是。文人多情,一般也不大会受到怎样特别的指责。但是这段话实在是太无耻了,无耻到让人印象深刻。

而近代两个人的出现,则更是直接将故事中的张生和元稹紧紧绑在了一起。 这两个人,一个是鲁迅,一个是陈寅恪。他们一致认为:张生就是元稹他自己,没跑了!

“《莺莺传》者,即叙崔、张故事,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莺莺传》为微之(元稹的字)自叙之作,其所谓张生即微之之化名,此固无可疑。”(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于是,元稹就这样和张生的“渣男”形象合二为一。就算后来又有人考证出“元稹自叙说”破绽颇多,但无论如何,故事和这段无耻言论的出处总是元稹,其人“渣”的印象也就深深刻在了人们脑海中。

纵观元稹的生平,先娶妻 韦丛 。韦氏是唐朝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时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元稹抛弃莺莺(陈寅恪语)以寒士身份娶望族之女,因此被认为是攀附富贵,人品低下。

韦丛死后,元稹写下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悼亡诗后,说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转头却又娶了 安仙嫔 为妾,不多久又再娶 裴淑 为妻(裴氏也是望族)。除此之外,元稹还和 薛涛、商玲珑、刘采春 等女子保持了暧昧不清的关系。这种言行上的不一致,更加重了人们对元稹的恶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