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的一个深夜,陆小曼踩着上海滩的霓虹灯光,悄然回到了家。
她的脸上还带着与徐志摩幽会后的红晕,心中满是甜蜜与忐忑。
然而,推开家门的那一刻,她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丈夫王赓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目光如炬地盯着她。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陆小曼的手心沁出了冷汗。
“赶紧换身衣服吧。”王赓的声音平静得可怕,递过一套干净的衣裳。
短短一句话,却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插陆小曼的心口。
她接过衣服,手指微微颤抖,心中五味杂陈。
陆小曼出生于显赫之家。
1904年,她在浙江的一个书香门第呱呱坠地。
她的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母亲吴曼华同样出身名门,是位大家闺秀。
自幼,陆小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天赋,琴、棋、书、画每一样都能信手拈来,还熟练掌握英语和法语两门外语。
到了16岁,她已然成为京城颇具名气的才女,既有出众的美貌,又有过人的智慧,引得无数人倾慕追求。
1924年,在父母的包办之下,陆小曼嫁给了比她年长8岁的王赓。
王赓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还曾前往西点军校深造,回国之后仕途一帆风顺,年纪轻轻就被提拔为陆军少将。
这桩婚姻看似门当户对,但两人的性格却天差地别。
王赓是个典型的军人,严肃刻板,忙于事业,很少顾及妻子的感受。
而陆小曼自幼娇生惯养,渴望浪漫与关怀,丈夫的冷淡让她倍感孤独。
婚后不久,陆小曼在一次聚会上结识了徐志摩。
徐志摩是王赓的师弟,才华横溢,浪漫多情。
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坠入爱河。
徐志摩的温柔与诗意,让陆小曼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尽管徐志摩已有家室,陆小曼也是有夫之妇,但两人依然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
1925年,陆小曼鼓起勇气向王赓提出离婚。
这一决定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纷纷指责陆小曼不守妇道,同情王赓的遭遇。
然而,王赓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表现得异常平静,不仅同意了离婚,而且没有对陆小曼有任何的责备之言。
1926年,陆小曼与徐志摩结为连理,这场婚礼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非议。
徐志摩的父母对儿子的再婚极为反对,甚至拒绝出席婚礼。
陆小曼的父母虽然深爱女儿,但对她与徐志摩的结合也持保留态度。
最终,两人的导师梁启超勉强答应为他们主持婚礼。
在婚礼上,梁启超意味深长地说道:“愿这是你们最后一次婚礼。”
这句话仿佛一语成谶,为两人的婚姻蒙上了一层阴影。
婚后,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生活并未如预期般幸福美满。
陆小曼从小生活富足,婚后依然大手大脚,每月的开销极为庞大。
为了满足妻子的需求,徐志摩不得不四处奔波,努力赚钱。
然而,两人的性格差异也逐渐显现。
陆小曼热衷于社交,喜欢热闹的场合,而徐志摩则偏爱宁静,专注于文学创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不断加深,两人的感情逐渐疏远。
193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彻底改写了他们的命运。
在一个雾气浓重的清晨,徐志摩登上了前往北平的航班。
此前,他与陆小曼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情绪激动之下,他决定离开上海,前往北平探望林徽因。
然而,飞机在济南附近坠毁,徐志摩不幸遇难,年仅35岁。
徐志摩的去世对陆小曼来说如同晴天霹雳。
她终日以泪洗面,甚至染上了烟瘾,生活陷入一片混乱。
就在她深陷绝望之时,她的前夫王赓出现了。
王赓不计前嫌,向她伸出了援手,帮助她戒除大烟瘾,重新振作起来。
在王赓的帮助下,陆小曼重新拿起画笔,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
然而,陆小曼与王赓并未重归于好。
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她对婚姻与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她与翁瑞午共同生活了多年,却始终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