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开辟了第二战场 《16号内参》 ,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写的业内八卦、独家观点、市场判断,我们会写在内参中,供大家参考。
具体的加入方式、更详细的介绍,以及福利,请点击文末链接。
上上周,我们就提醒,中美超级周将至,投资多看少动。现在回头看:
美国大选,共和党赢得了全面胜利;
美联储降息25BP;
中国批准12万亿化债方案:6万亿一次性、5年8000亿地方专项债、2万亿棚改。
今天整体聊下。
对于美国大选,老南之前就写过《史诗级分裂大选倒计时,这些理财要小心》,对于建国上台后续,我只关心一件事——欧洲。
举个例子,昨天,是中欧商学院成立30周年,一哥们在活动现场听了一天的发言,会后和我说:
发言的欧洲大佬,每一个,上台必讲一遍担心特朗普,看来欧洲人普遍对特朗普很担心。
这其实就是我半年前,在年中视频里提及的,美国谁上对中国都好不了,但建国有可能把欧洲巨大的市场推向中国,中美的胜负手,就在欧洲。
对于建国的上台,其实也没必要过度担心,前两天看到一段话,说的很有道理:
如果真有一种政策,美国使用出来,中国崩溃,美国没事,那无所谓民主党或共和党,人家早就把这政策拉满了。
所以最近美债的价格,明显是照着要二次通胀的走势去了。
今天看到一个彭博的数据,美国股票风险溢价,已降至22 年最低。这意味着债券比股票更有吸引力。
另一个数据,美国自2020年中以来,名义GDP增长了约7万亿美元;总债务增长了约8.5万亿美元。
债务驱动经济的推动增长非常明显,所以股市整天新高,但这个可持续性,就不好说了。
前几天美联储议息会议,鲍威尔的发言,提到美国赤字水平目前不构成经济威胁,但是如果赤字和国债按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他也没否认,当前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回到国内,上周的财政政策,老南自己看来,倒是挺符合预期的。但在互联网上刷了一圈,貌似股民都觉得不及预期。
毕竟在政策出台前,全网传的小作文,是6万亿地方化债+4万亿地产纾困+6万亿刺激消费,16万亿的大手笔。
所以周四消费、地产领涨,但周五盘中全部回吐,基本就能对政策猜个大概了。
一方面,这个政策本质是地方隐性债务置换。
即负债依然是地方政府的,但中央用自己的信用,帮助地方政府展期和降低债务成本。
另一方面,很多人没意识到,大量地方隐性债务,背后就是拖欠的企业贷款。
举个例子,A股某安防龙头企业,这几年应收票据和账款,感受下规模。3季报高达400多亿,要知道这公司一年的净利润也就100多亿。
这样的情况,能在大量政府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里清晰地看到。
所以去债不仅仅是去地方政府的债务,更是激活大量企业的应收账款。
而且我也相信,刺激消费,和稳定房地产的政策,也会陆续出台。
关于这些政策,我们之前的判断是:
1、会设一条红线,各项宏观数据尚可时,还是以推进技术升级换代为主;数据较差时,以各种对内兜底政策为主。
2、不大可能类似08年4万亿,出一个攻其于一役的政策,搞一个特别超预期的政策,大概率是牌一张一张打。因为政策目的不是强刺激,更多是兜底。
3、所以,大家需要关注的,是政策方向,而非简单的阶段性金额。
中国当前的形势类似98年,偏通缩,生产过剩,各种三角债充斥其中,期间也发生了3000万工人下岗潮,大量地方国有企业破产,其中不少企业被私有化,当时的情况其实比现在严重的多。
而之后的转折点,就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迎来海量的外需。
朱镕基总理当年的政策,有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如果没有98年大下岗,以及大量企业的私有化,完成债务出清,公转私的结构调整,进而提高企业效率。即使01年入市,海外需求飚起来,以之前地方国企人浮于事的效率,是不可能快速吞下这么大的需求红利。
也就是一定要先结构调整,再需求刺激。如果反了,只能是持续低效。
基于此,对于家庭理财配置而言,任何的决策,切记“稳健乃至保守”。
这种混沌周期,资金安全是第一位的,降负债是第一位的,保护好过去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积累是第一位的。
至于赚大钱真不急,只要你的财富能安全的度过这个周期,后面有的是便宜的资产给你买。
-END-
作者:南小鹏,拾榴询财创始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作者。金融从业 20 年,曾就职海通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