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回顾了金蝉的养殖和品牌,这期“头雁故事”又有哪些小众农产品成为焦点?
点击图片跳转人物专访
安徽淮北人周祥敏,在苏州做了八年的木业,回家创业后,借着“一村一品”工程的机遇,他竟阴差阳错接管了一座“芳香小镇”。
“市场上烘干包装的菊花售价 100 多块钱一公斤,我们收的鲜菊花四块、五块一公斤,葵花籽一斤在 3 块多,所以我们就想去做深加工,把菊花烘干、分选进行包装,做成菊花代用茶,葵花籽采用传统的物理压榨方法榨成葵花油,做成精品包装价格在 20 块钱一斤左右……”
瞅准了油葵、菊花的高附加值,周祥敏和同事们说干就干,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经营的淮北敏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每年都能给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固定分红,同时还带动周围150多户农户参与劳动。
之后,周祥敏看准了葵花的观赏性和稀缺性,2021年在村里举办了第一届葵花节,人流量达到了数10万,不仅农户售卖的农副产品供不应求,公司的葵花籽油和菊花茶也销量激增,“淮品缘”葵花籽油通过农文旅一下子打出了名堂。
点击图片跳转人物专访
2022年,我国芦笋市场规模就达到了885.07亿元,2023年国内芦笋需求量为735.31万吨,而“华淼”这个品牌是芦笋行业的风向标。
从2004年起,张国峰就有先见之明地预测到了芦笋的健康价值,他成立河南华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了百亩的芦笋种植基地,年产值近千万元,带动笋农每亩增收1万元以上。
芦笋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为2年左右,对于想种植的农户来说时间成本较高。但在张国峰和团队钻研下,公司提供的种植技术能让芦笋8到10个月成熟,大大地减少了种植成本。
为了能让老百姓早一点见到效益,张国峰从不吝啬于分享技术,在他看来,芦笋作为一个新生行业,想要健康的发展就要有人来带动种植户向前进步。张国峰还带动举办“芦笋文化节”,宣传芦笋种植的新技术、市场、联农带农情况等。
张国峰通过研发芦笋月饼、芦笋茶等新产品延长了产业链,坚持“走健康路子”让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他相信,小众的农产品在未来的潜力是巨大的。
“头雁”引领国产品牌自强之路
牛肉价格狂跌、阳光玫瑰价格大跳水……面对市场价格的无情波动,“头雁”们如何应对?
点击图片跳转人物专访
2011年,辞职创业的孟猛依托当地的秸秆优势开始养殖肉牛,投资3000多万元,把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全都收入囊中。
十几年间,他从一个小白变成了乡里有名的“快乐牛倌”。孟猛及时总结养殖经验,成立泗水县奔盛养殖专业合作社,给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分享市场资源,帮农户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带动了周围60多农户、年出栏肉牛3000多头,产值5000多万元,安置下岗职工30多人就业。
牛肉的价格却不总是如意,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的数据显示,6月24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价格为60.85元/公斤,较今年1月80.17元/公斤(约40.09元/斤)的价格下跌了约四分之一。到了8月,牛肉价格甚至一度跌破30元。
孟猛理性分析,这是由于当下市场供需不平衡,面对进口牛肉和消费低迷的现状,只能咬紧牙关扛过去。他靠着之前积累的客户资源,解决了养殖合作社的销量问题,保障了农户在这段时间的收益。孟猛还很乐观:“我现在来黑龙江买牛犊,类似于‘抄底’,为那时候做准备。毕竟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嘛。”
把选种、养殖、团购营销等环节一一落实,“猛牛臻选”的国产牛肉品牌一定能够在未来越做越好,带动更多的养殖户“犇向坦途”。
点击图片跳转人物专访
“阳光玫瑰未来行情肯定要平民化,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正常的农产品发展不会那么暴利的,你做一个食品,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农产品它就应该这样。”
面对阳光玫瑰葡萄的大跌价,出身水果销售的赵德平却非常坦然。80后的他勤勉好学,在中国农科院郑州果蔬研究所进修后,又前往日本研修果蔬技术,深厚的农业知识让赵德平在行业内的眼光十分通透。
2010年,赵德平便开始种植阳光玫瑰,自费建立了 300 亩实验示范园,为了探索适合中国本土的阳光玫瑰品种和配套技术,他一遍遍试错,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600 万元的贷款。
然而,赵德平始终坚定不移,完成了阳光玫瑰的本土化,建成了700多亩的阳光玫瑰示范基地,每年产量达1500吨,温室大棚里每亩产值能达到8万元。
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户加入阳光玫瑰的产业,赵德平成立了中原果蔬联盟,为成员提供技术服务。在不断研究标准化种植技术后,大大缩短了阳光玫瑰的生长周期,减低了生产成本。不仅如此,联盟的产、供、销一体化避免了农户被收购商恶意压价,178户农民都参与到了优质的阳光玫瑰生产,往年收入不到2万元的农户,现在年收入达到7万—10万元。
面对市场价格的波动,赵德平认为市场上那些低质量的阳光玫瑰会逐渐被淘汰,消费者看中的是品质好、标准化的产品,因此只有不断提升品质才是出路,经由他的基地标准化培育的“葡樱阳光玫瑰”在当地的销售量就非常好。
河南的气候优良,当地的阳光玫瑰香、甜、供应时间长,赵德平还打算参与建设阳光玫瑰的区域公用品牌,把中国本土的阳光玫瑰品牌打得更响,带动更多的种植者受益。
跬步至千里,小流汇江河。从田间地头的汗水,到品牌创建的火花,上海交大的“头雁”们不仅靠自身的聪明才干不断探索农业的创新模式,带动许多乡亲一起致富,浇灌出朵朵靓丽的品牌之花。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