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哔哔News
哔哔是一家致力于做人人都能看懂的区块链资讯的行业媒体。哔哔,看见未来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企鹅吃喝指南  ·  特大好消息:今年最好吃的草莓降价了! ·  2 天前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21日 ... ·  昨天  
正在新闻  ·  青岛人的春菜火锅自带鲜气! ·  2 天前  
正在新闻  ·  青岛人的春菜火锅自带鲜气! ·  2 天前  
艾格吃饱了  ·  吃完就没,它它它只剩最后十来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哔哔News

区块链最强大脑在这里!

哔哔News  · 公众号  ·  · 2018-08-27 23:38

正文

虽然我们经常调侃这是个看脸的社会,但真正要打天下,还是得靠高智商实力加持,尤其区块链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社会制度、金融理论等于一身的高门槛职业。

本期哔哔深挖了12位币圈大神,他们不少人从小被贴上神童、天才、怪才等多重标签。当他们敏感的神经元触角伸向区块链,在这里倾注巨大的热情与专注力,一切奇妙的事情才刚开始……

1

烤猫 ——失踪的天才


蒋信予网名烤猫,因为在比特币官方论坛bitcointalk上,用昵称 friedcat 发帖,烤猫之名由此而来。

2001年,烤猫年仅 15 岁,以全国第 11 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之后进入耶鲁访学攻读计算机系统方向的博士学位。

这位少年天才喜欢美食,热爱科幻作品,信仰无政府主义,比特币不依赖政府发行不需要信任第三方机构的特性深深吸引了他。

2012年7月,烤猫在比特币官方论坛bitcointalk上发帖称,他可以制造Asic矿机,希 望通过众筹的方式筹 100 万元资金。众筹后不久,烤猫在三个月内通过矿业的收益赚了2亿。

蝴蝶矿机的迟迟不发货,阿瓦隆数量过少,烤猫矿机天下无匹,2013年5月算力市场成了烤猫的天下,两度引发社区 51% 攻击的恐慌,最后不得不把算力分发出去才得以解决。


在他人生的辉煌期,币圈不少今日的风云人物都排队等着见他。

之后烤猫经历了技术瓶颈以及矿场危机,在一次考察矿厂后神秘失踪,家人、同事对此都一无所知。 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很多人有人怀疑是他杀,有人认为他只是隐藏起来,之后烤猫的钱包出现了多次比特币转移,很多人坚信烤猫还活着,等待着王者归来。

烤猫的融资方式可谓开了中国1CO的先河, 之后的项目1CO无论是发起者的信誉度,分红,还是经营状况透明度,没有哪一个能够和烤猫股票相比。

很多早期结识烤猫的人都说他温文沉静,技术宅,重信誉。烤猫的失踪意味着以个人信誉集资时代的终结,一个纯粹的技术极客时代已经过去。

烤猫曾说自己喜欢中世纪,他的人生也像中世纪一样神秘,江湖处处有他的传说,而消失的传说成了神话。

2

庞华栋:数字世界的 “神童



庞华栋自小便展露了数学上的天分, 从小学到高中,庞华栋用了8年,跳了三次级。


1995年,14岁的庞华栋考取了中国少年科技大学少年班,被誉为“神童”。

尽管庞华栋热爱数学,但仍在专业选择中一度迷茫。在中科大的数理化竞赛中,庞华栋拿了数学组的第一名,最终促使他选择了数学系。之后被推荐去麻省理工读博士,并且申请到了全院最高的全额奖学金“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奖学金”以及“诺曼·勒文森奖学金”。

博士需要五年,他提前学完了所有课程后去了斯隆商学院转了转,随便转了一年后,庞华栋考试得到商学院有史以来最高分,商学院老师希望他留在此专业,庞华栋拒绝了。

结束了学术生涯后,庞华栋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摩根大通,在任职模型部期间,作为部门最年轻的新成员的庞华栋几乎变成了 “救火队长”, 成为了平台上最忙的一个人。之后他又供职于塞尔斯资本和 安永纽约量化风险部。

2017年庞华栋在一次中科大校友活动中他认识到了区块链,之后毅然决然辞职回国,加入了校友于2016年成立的数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担任合伙人、CFO,All in区块链。

庞华栋用数学模型,系统的分析了美国硅谷的科技产业,他认为区块链模式下的硅谷可能会很快取代华尔街,区块链的技术必将颠覆金融格局。 特别是 2018年开局,区块链以一种让人摸不清头脑的姿态迅速大热,成为第一场“风口”。


他甚至评价:“区块链是世界第九大奇迹”,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像区块链那样,会给未来社会的变革带来如此浩瀚的可能性。

归国创业的这一年,庞华栋称自己找回了久违的热情,每天都处于兴奋状态。 他说,目前正处于一个“大风口”,像当年互联网时代到来一样,他相信区块链的新时代很快就会来,“我必须得抓住。”

3

Tom Ding:中国未来的比尔·盖茨吗?



1999年9月,上海梦想家中文网发起了一场互联网生存大赛。测试者只能使用主办方提供的1500元电子货币和1500元人民币,并通过电脑网购的方式,维持72小时的生存。

这场比赛吸引了11岁的Tom Ding,他骑着自行车赶到了现场,然后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做自我介绍,3000元的分配内容中包含了一长串书单,让工作人员瞠目结舌。

Tom Ding最终未被网民们选入参赛,由于Tom Ding的杰出表现,工作人员为此写了篇报道《他是中国未来的比尔·盖茨吗?》

其实,当年的丁磊已经是一位颇有知名度的“神童”。在父亲的培养下,8岁开始熟练掌握英语;能文能武,获得过上海市武术比赛儿童组第三名;9岁已经开始学会修复软件与破解密码;10岁编写了股票软件;12岁时,拿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英语大专文凭;13岁顺利考出了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14门本科自学考课程;同年,获得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答辩优秀;14岁创业,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打造了一家大学生软件开发实习基地……

神童长大之后慢慢淡出了媒体视线,Tom Ding18岁读了中欧的MBA,之后他关闭了自己的创业公司, 先后在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辗转任职,但是他还是无法避免那种时不时涌现的无聊之感。

直到他遇上了比特币,随着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深入了解,Tom Ding开始接触社区并参加了不少区块链行业的活动,越来越意识到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为了更好地投身区块链的研发实践领域,Tom Ding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在2015年成立了String Labs(密码学和分布式计算实验室),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兼任CEO。

在Tom Ding的带领下,String Labs 是BCG波士顿咨询DVolution和EEA企业以太坊联盟的战略合作伙伴及创始企业成员,孵化出的产品有下一代区块链大规模云计算系统 DFINITY , PHI (去中心化商业银行)。

如今,Tom Ding不再是一个腼腆的极客,他在各个场所接受采访或在舞台中央演讲,拿起话筒便侃侃而谈,俨然化身为一个区块链布道者。

4

达鸿飞:风口为什么吹起我?


达叔本专业是科技英语,但是他对计算机很感兴趣,自学了C语言和汇编语言。2011年出于对比特币的兴趣,开始研究比特币以及挖矿的知识。2013年,联合发起了“比特币创业营”,如今这些人都成了上海区块链的中坚力量。

2014年,达鸿飞 创建区块链技术的股权转让和交易系统 ——小蚁 (现更名为 Neo )。作为国内最早的区块链项目,小蚁曾经一度破发,质疑声四起。 达叔的智慧內蓄在温和的言谈里, NEO的技术被网友挑刺,他选择静观几日,然后将所有问题罗列成文一一回应,这样的回复既直接又具说服力。

如今小蚁市值曾冲破百亿,在NEO DevCon上,达叔宣布“2020年之前NEO成为世界第一的区块链项目”的目标。

区块链被很多人认为是“风口上的游戏”,可是风口为什么能把达叔吹得越来越高,却把其他人都吹走了?

达叔一直很客观地看待“风口”。“你必须先站在那个地方,而不是先有风来了,你再跑过去,那你是追不上的。你应该站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看风景,做自己喜欢的事,风刚好吹过。”

达叔认为自己在区块链领域的认知很牛逼。


有人说,聪不聪明看结果。Neo可以说是国产第一公链,从结果来看,达叔的确很聪明。

5

森林人: 大隐隐于市



币圈的大佬大多张扬不羁,势要成为行业KOL,森林人却几乎很少出现在币圈的是是非非中,通常只能在某个大佬的回忆里听到他的花名,颇有哥不在江湖,但江湖一直有哥的传说的风范。

作为国内最早的比特币玩家之一,不论是最早的和平饭店群还是近来名气大噪的爱思群,森林人都是元老级的人物。


据说爱思发布爱思令牌,最开始也是源于森林人的建议。森林人从未离开过行业。

相比他低调的个性,他的投资行为颇有不撞南墙心不死的狠劲。2013年他投资广撒网,后来熊市来临,项目都泡汤了。即使如此,他依旧抵押房子,借了2000万投资阿瓦隆,不可谓不狠。


三年时间过去,森林人赚了几十亿,而且投着投着把自己投成了合伙人,同孔剑平、南瓜张一起经营着嘉楠耘智。

森林人低调内敛曝光度极低,但是在行业内的声望却从未降低过,拥趸者无数。 因为他有着一股子江湖气,经常呼朋唤友喝大酒,而且不吝施财,豪气爽快,在爱思群中丢红包,50个200块的红包,一丢丢4个。

就像电影中的黑帮老大,低调内敛却又豪爽霸气。所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概莫如是也。

6

咕噜:币圈大佬 口中 “大神”



咕噜,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美读博。 2014年翻译以太坊首款白皮书,以太坊中文命名人。即使是币圈大佬,在他面前,也都喜欢喊他“大神”。

聪明人能够把一切表象的东西抽象化,咕噜就是这样的人。

他是行走的思想者,语言的传达者,大家都喜欢和他聊天。 孤矢和咕噜聊天会忘记抽烟,曾林钏和咕噜谈合作感慨交谈甚欢,赵翼听了咕噜的通证经济系统设计如醍醐灌顶……

他如今在区块链的内容领域深闯,创立基于区块链的代币投资者社区币乎。“纷杂中寻找理性”是咕噜创建币乎的初衷,茶猫曾说咕噜是他所见过最有互联网产品感的CEO。

不认识咕噜的人都觉得他有点高冷,其实咕噜确实很傲娇, 但是对于真正的有才之人,对于他们的奇思妙想,比如BM、V神、达鸿飞、吴忌寒等写的博客,他都会去仔细研读。 爱才惜才,傲娇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7

Gavin wood:用代码探索和改变世界的人



在加密世界的技术领域,无人不识传奇人物 Gavin Wood。他被称为以太坊的“隐形大脑”,为人低调、神秘 ,地位却举重若轻。


他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以太坊客户端 Parity( 第一个用 Rust语言编写 创始人, Polkadot 创始人, Web 3 的发起者 ,一个真正践行用代码探索和改变世界的人。

2011年,Gavin wood第一次听说比特币,并没有太在意,他真正感兴趣的是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


当年Vitalik撰写了以太坊的白皮书,构思了以太坊的架构, 但直到Gavin Wood加入,才让以太坊的开发走上了正轨,并逐步成熟。 因此Gavin Wood博士对以太坊的发展和区块链的贡献都足以铭记史册。

Gavin wood从小就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玩乐高积木,基本不看书,仅凭想象力构筑自己喜欢的东西。他8岁开始在电脑上编程,之后迷上游戏就自己编程做游戏。

除此之外他还是个语言爱好者,擅长英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势要全面覆盖欧洲语种。他还喜欢跆拳道、滑雪,是著名桌游Milton Keynes 的设计者,他还是视觉音乐博士,以及CD RiplnPleace 的编写者。


喜欢一个东西就把它做到极致,这种精神天生存在于他的血液中。

8

吴忌寒:娃娃脸背后的智识和野心



吴忌寒,80后,北大心理学和经济学双学位,从孩童时期便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翻译中本聪的比特币创始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被称为“比特币的布道者”。

在行业中,他有两次“倾家荡产”式的投资,一次是11年了解到比特币之后便募资10万购买比特币,另一次是参与烤猫矿机的众筹。 两次他都赌赢了,眼光毒辣,勇往直前。

之后他想手握主动权自己生产矿机,创建了比特大陆,熬过漫长熊市之后,比特大陆一跃成为矿机霸主。在和core组意见相左时,他忠于自我,17年8月比特大陆投资的ViaBTC成功的实施了区块的扩容行动,第一次硬分叉出BCH。

似乎行业每一步他都踩得稳准狠,买币、挖矿、自造矿机,每一次都雷厉风行,孤注一掷,甚至“倾家荡产”。

眼光是一回事,勇气又是一回事;才华是一回事,坚持又是另一回事。从旁观者到信仰者,从信仰者到守护者,最后从守护者成为主导者,一步步登顶行业的顶尖,可谓智勇双全,时势造英雄!

这位行业大拿近年来一直很低调,流传最广的还是早年的照片,略显单调的姿势,一张娃娃脸、人畜无害、笑容腼腆,但是谈笑间似乎樯橹灰飞烟灭,深藏功与名。

9

V神: 真正意义上的大师



年仅24岁的Vitalik Buterin被众人冠以“V神”的称号,“神”名加身,可见荣耀。

Vitalik在小学3年级就显现出在数学计算上过人的天赋,可以同龄人的两倍速度进行三位数的心算,并轻松进入了学校专门为天才学生开设的“天才少年班”;10岁,Vitalik就能用电脑编写简单的游戏;高中毕业,Vitalik顺利进入名牌大学,之后像很多传说中的大神一样Vitalik选择了中途辍学,全身心的探索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


Vitalik 高中时接触到比特币,当时觉得其协议太过复杂, 他期望能 创建一个开放的,去中心化的,透明的,易于使用的平台,供任何人自由参与和创建事物, 以太坊和智能合约应运而生。

除了技术实力过硬, Vitalik 也是公认的具有领袖精神的人,在 the DAO黑客事件中, 他当机立断采用分叉的 一次性修复方式,大刀阔斧,及时稳定了人心。

早已身家过百亿的 Vitalik 出席活动仍是简单的 T恤 牛仔裤。 他曾说,有钱的目的不是为了拥有物质,而是拥有安全感。


不得不说,虽然 Vitalik 小小年纪,但为人处事处处体现着中国古语 “断、舍、离”的大智慧。

区块链行业有很多的大佬,但鲜有大师。 真正为行业耕耘,为区块链行业构建理论框架的大师少而又少,但Vitalik绝对是其中之一!

10

BM 挖坑小能手



BM,行业挖坑小能手。

为了叫板比特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