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研之成理
夯实基础,让基础成就辉煌;传递思想,让思想改变世界。“研之成理科研平台”立足于科研基础知识与科研思想的传递与交流,旨在创建属于大家的科研乐园!主要内容包括文献赏析,资料分享,科研总结,论文写作,软件使用等。科研路漫漫,我们会一路陪伴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高精度测量,Science! ·  1 周前  
募格学术  ·  启动建设!新“交通大学”,来了 ·  1 周前  
PaperWeekly  ·  博后招募 | ... ·  1 周前  
NaturePortfolio  ·  华农:叶绿体延伸因子实现抗病增产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研之成理

从Abstract和Conclusion看期刊风格的阶层化

研之成理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9-07 08:05

正文

撰文:Jason Wayne

前言:

在上一期内容中,我们将Abstract和conclusion的异同以及写作方法进行了解析,这一期我们借着Abstract和Conclusion的结构来谈谈期刊风格的阶层化。

1. 经典论文结构

首先,还是让我们来重温下经典论文结构的Abstract和Conclusion。

摘要:

  • 摘要交代背景的意义在于设定一个舞台,设置一个定义域,为整个故事建立张力空间,便于理解演员和情节的关系

  • 结果是摘要以及整篇论文实打实的安身立命之处,自然是主要部分,唱念做打不亦乐乎;

  • 外延是摘要这个一二百字的小故事的结局,观众们怎么评价这台戏,是要有个说法、有个评价的,不然这一通折腾算是怎么回事儿

结论:

  • 强调发现,为了让读者在最后那几分钟(当然,先读结论也是一个法子)记得这个故事大概讲了什么。毕竟,前面两三千字细碎的知识堆在一起,核心内容已经被淹没在细节里了

  • 自爆局限、提出改进是作为科学知识高效传承和发展的友好工具。作为一个特定问题的研究者,亲身面对过一个个现实问题,就算是这个问题的老手了。爆出问题和方案不仅是一个优雅之举,同时也反映了绝大多数人科研进程中的日常:问题多于答案

  • 展望未来,某种程度上讲对其读者是一篇文章最有实用价值的部分。这种价值不在于其细碎的数据、知识点,以及逻辑链条的各个环节,而在于其用简单的一两句话,给出了一个问题的答案,即便其不完美。这是学术研究对学术体系之外的价值体现,也是站在现在,对将来的勾画

2. 现实:期刊风格的阶层化

书上关于摘要和结论的理论定义,上百年来鲜有更改,所以上面称之为经典结构。直到现在,讲学术写作的书对摘要和结论的写作建议都还遵循着以上传统。但就像市场经济大潮下,理想化的传统观念不可避免地被冲击一样,摘要和结论各自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明显改变。直观反应这种变化的,自然是期刊。 

2.1 三个阶层的案例分析

期刊可以按照IF论高低,这里为了便于分析,按内容属性划分三大阶层:

  • 综合顶级期刊。数量少,综合能力顶级,从Science、Nature、Cell、 直到PR、APL等

  • 专业顶级期刊。数量少,专业顶级,各行业都有自己业内的SNC

  • 专业普通期刊。期刊中的绝大多数,数不胜数

    最能体现变化的,是专业普通期刊,“现代感”十足;依然在努力维持传统风格的,是SNC;加在中间的专业顶级期刊则是混合体,少数情况下依然能遇见严格遵守经典结构的作者,但精简版是主体。

2.2 阶层的固化与变化

最明显的几点: 

  • 摘要的背景被砍掉

  • 摘要的外延被砍掉

  • 结论的问题和改进很少出现


由于文章过长,这里仅以摘要中的背景为例进行说明。


以上统计中,每个期刊统计了50篇左右的文章。

  • 明显的是Nature(Science同样)这类读者群广大的期刊,背景几乎无一遗漏

  • 从专业顶级到专业普通,随着期刊IF的降低,提及的背景的比例也随之降低

如果认为背景是有价值的,那这个规律反映出了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但从青年研究者的角度去看,也可以认为是打怪升级,树叶换西装的进化过程。背景的例子完毕。 

以上三条差异叠加到一起的话,摘要和结论毫无悬念地被榨干了故事性,文字更多地用来重复干瘪枯燥的数字和术语。有意无意地高比例术语导致论文失去可读性,面向读者群体缩减到专业小圈子内部。普通人和学术的过渡接口被拔掉后,学术真正的成了学术人自己的事儿,略无情地体现了市场经济精细分工的特征。

现代期刊相对于SNC而言,摘要和结论的蜕化有两部分原因:

  • 低端期刊未能守住阵地

  • 学术写作教育未能跟进

两个原互相渗透,导致低端论文(虽然低端,大多数硕博仍如履薄冰)的结构处于无人驾驶的状态。

更多中低IF期刊的出现实现了投稿可选择空间增大。但由于作者们并未遵照经典结构,导致入门学者读到的文章更高比例的是格式松散的论文。老牌传统期刊则仍肩负着科普的约束,尽量按照经典结构组织文章,更多的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去写作。

3. 选择:有意为之还是随波逐流

论文的可读性不好,全在作者。 

3.1 理由与借口

作为入门科研工作者,似乎要在这两极之间做些取舍。 但这种取舍没有标准的对错。如果目标期刊是SNC,即便是高质量的工作都要经历数个回合,如果文章的写作格式不过关,是绝无机会的;如果目标是低端专业期刊,运气好的可能无修接收,对知识本身都不觉得有必要修正的情况下,文章结构是鸡肋,自然无人问津,无需挂怀;可能的矛盾出在我们想投专业顶级,论文格式这时候和论文内容一样,都需要某种倾向于SNC的“高级结构”,换句话说,正是这种“中间情况”,结构的选择才有必要花费时间。

但除了以上的“现实考量”,有个问题需要思考:文章结构的这种选择,是否全然是市场决定论?还是说论文格式应该有一些摒弃现实状况的“精神格调”需要维持? 若是后者,则需要我们即便是在投低端专业期刊时,依旧“端着架子”,仿照SNC的叙事结构去完成一个学术故事的编排,从而通过提高可读性以及传播学术精神来完成学术写作本应遵循宗旨:深入浅出,传播知识。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有何可在意的?摘要的背景和外延不过是一头一尾两句话,与我做的大量数据和精深知识相比,不写就不写呗。

是这样,这样的东西写不写,对低IF刊物的中稿倾向确实不大。但谁还没个更高的心气儿呢,哪天做出有意思的结果,想往高处走,写,就是自然而然了。但最好在那之前,就理解这其中的意义。 

3.2 主动选择

对于目标仅仅是毕业的学生而言,其追求的是学术研究最基本层面的目标:完成一次科研。至于这个“完成”的质量,不在考量范围之内。

这其中一小部分人未来会从事科研,甚至会要经常性地发表学术论文。这就需要对学术的基本规范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同时,这种了解不能再仅仅依赖于模仿目标期刊的基本格式,或者说简单遵循期刊惯例。如果自己的工作不落俗套,格式是完全值得作者们别具一格地设计一番。这时候,针对学术写作的系统研究以及足量的案例分析必不可少。做到如此,便是掌握了论文写作的主动性。

4. 总结

废话说很多了,总结一句看似没用的:如果要奔着高IF期刊而去,务必系统的了解文章结构和这种结构所传承下来的功能。

这篇长文写得有点儿拖,有些想法还没写出来,作证的数据还没做出来。第一次写这么长的东西,允许我苟且一下吧。

我这里把这篇文章弄得很长,也就是想补一下学术写作教育方面的锅。不是给别人,是给自己。写这个东西的过程中,思考了很多,重新发现了很多。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把自己想写的论文在各种格式模板中来回试镜,裨益良多。大概就是身体力行的道理吧。

5. 参考书目

【1】 Wallwork A. English for writing research papers[M]. Springer, 2016.

【2】 Schimel J. Writing science: how to write papers that get cited and proposals that get funded[M]. OUP USA, 2012.

【3-N】 各期刊论文若干


友情提示:有知乎账号的朋友,建议关注知乎专栏【研之成理写作实验室】,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此外,我们将在知乎上以知乎live等方式为大家讲述更多学术写作的方法技巧!

知乎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rationalscience-writing-lab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到达



相关内容链接:

1. 史上最强写作书单,从经典到专业

2. SCI 论文写作之Introduction (一):如何写好Article中的Introduction?

3. SCI论文写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总结(11):倍数如何表示

4. What makes a good publication?——从文章结构开始谈起

温馨提示:后台回复论文写作或者RWL可以快速获得研之成理写作实验室往期内容!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