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的
杨逍
,是该书最重要角色之一。在影响力甚大的1993年版《倚天》电视剧中,将他做为二号男主角去浓墨重彩刻画,并让他为男主角张无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和峨嵋派女侠纪晓芙的悱恻情事,自《倚天》一书问世以来,经过几个版本电视剧演绎,也令无数人在少年时光为之感怀。
明教光明左使
逍遥二仙,飘逸若仙,秉性风流,行止潇洒,性情孤傲,足智多谋,几乎是杨逍这个人物的标签。然而,在《倚天屠龙记》一书结束部分,作者金庸却给杨逍作了一个评语:【
年老德薄
】。
这奇怪么?按书中剧情,杨逍确曾为争夺教主之位,和明教诸法王的明争暗斗,但在男主角张无忌上位为明教教主后,一直尽心尽责辅佐,也赢得了张无忌的充分信任,在归隐前传教主之位于他,又何来“德薄”二字?
其实,张无忌时代,明教高层之内斗,如果深入挖掘,阴暗面依旧触目惊心,较之过往并无什么本质不同。只不过金庸先生功力深厚,故意写得遮遮掩掩,欲说还休而已。
在少林寺屠狮大会上,杨逍以一面小旗指挥五行旗,凭借金木水火土五种具备惊人破坏力的阵法,威慑天下群雄。人人皆知杨左使小旗所指,此人便有通天本事也是劫数难逃。那么,杨逍苦心孤诣训练出这个近乎无敌的“
五行绝杀阵
”,究竟是为了对付哪个绝顶高手?
在张无忌出现前,明教内部有资格角逐教主位置的,主要有三股势力,即杨逍和他的天地风雷四门系统、殷天正的天鹰教系统、五散人和五行旗的联盟。
阳顶天遗言谢逊暂摄副教主,明显是企图用谢逊这个真正的超然派来平衡三方利益,以勉强维持明教的团结。韦一笑则因为和五行旗一系走的比较近,而显得不够中立,丧失了和谢逊竞争的资格,尽管他和谢逊一样,是没有自己班底的孤家寡人。遗憾的是,阳顶天这个并不完美但不失为次优选择的人事安排没来及公布。于是导致了三方冲突的表面化。
阳顶天走火入魔而死
从原著中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知道,五散人和五行旗好像曾经试图推举范遥作为利益代言人,最后这个计划因为范遥本人的不合作而胎死腹中。而殷天正则由于杨逍的排挤,被迫出走光明顶,自组天鹰教。明教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张无忌横空出世的光明顶一役中,由于外敌的出现,明教内部的力量平衡发生倾斜。五行旗的重要人物、锐金旗使庄铮战死,且基层教众由于承受了六大派的绝大部分攻击火力而伤亡惨重,基本上从此一蹶不振。天鹰教很可能损失了第三号领袖李天垣,基层教众同样损失不轻。(此人和殷野王同受重伤。但殷野王随即痊愈,李天垣却从此销声匿迹,推测为伤重不治。)
耐人寻味的是,从头到尾,没有杨逍的“天地风雷”四门和六大派交手的详细纪录。比较合理的推论,是光明顶之战,杨逍
有意保存实力
,雪藏了自己的基本班底,从而在这场明教的浩劫中转祸为福,成功的实现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光明顶一战的另一个后果,是张无忌成为了明教众人的精神领袖。考虑到张无忌和殷天正的血缘关系,这对杨逍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然而杨逍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从带头拥立张无忌继位、到试图撮合杨不悔和张无忌联姻、再到积极扮演张无忌高参的角色。无疑杨逍的举措是颇有成效的,尽管没能做成张无忌的岳父,但通过杨不悔的婚姻问题,使自己成功的成了张无忌的半个父系长辈,且在亲密度上,甚至超过了张无忌正牌的母系长辈殷天正,并成了张无忌承认的
第一副手
和
全权代理人
。
杨逍、杨不悔父女
可以说,在张无忌时代,张无忌本人始终是、但也仅仅只是明教一个精神领袖,而教务实际的常务负责人却是杨逍。这是杨逍在前张无忌时代一直求之不得的权力,而在张无忌时代变成了事实。
利用掌控明教中枢的权力,杨逍成功的收编了五行旗的残部。我们可以看到,在前张无忌时代一直和杨逍对立的五行旗使闻苍松、唐洋、颜垣、辛然等人,逐渐习惯了接受杨逍的命令和指挥。从行文来看,五行旗使普遍具有一种粗豪的气质,而这种气质的另一面则是
没政治头脑
。这使五行旗使的角色更类似于中层执行干部而非高层决策领袖。
一直扮演五行旗大脑的五散人,则在指挥起义军的名义下,被分散开来,发配到各地,从此对五行旗丧失了影响力。这出自张无忌的命令,然而这些命令的实际起草者是杨逍。所以毫不奇怪,五行旗的教众会接受杨逍的训练,并听命于杨逍。
很明显,杨逍不会是为了对付武功不如自己的人。在倚天时代,能单打独斗胜过杨逍这种大高手的,只有二张、少林三渡、玄冥二老、黄衫女等寥寥数人。在杨逍训练“五行绝杀阵”这个阵法的时候,他未必知道三渡的存在,也没见过黄衫女出手。玄冥二老掌力虽强,然而轻身功夫连二流高手也不如,短板过于明显,与杨逍齐名的范遥便自信只要不硬拼对掌,可周旋他们数百招不败,实在不值得如此煞费苦心。
而对付张三丰的后果,则百分之百的会和张无忌为敌。推论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杨逍训练“五行绝杀阵”,真正目的是为了对付张无忌。
明教教主:张无忌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曾经有过类似的先例。匈奴的
冒顿
王子,训练了数百勇士,但凡他的响箭射向谁,众人的箭便要齐射向谁。他先后将响箭射向了自己的爱马和爱妾,凡是没有立即跟着放箭的勇士,都被立即处死。到了后来,众勇士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无论冒顿将响箭射向哪里,众人都会立刻跟着放箭。于是冒顿王子将响箭射向了自己的父亲,毫不奇怪,这位老单于瞬息之间成了刺猬。而冒顿顺理成章的成了新的单于。
这并不是个很生僻的典故,通晓经史的杨逍肯定在史籍上看到过,至于幼年在冰火岛当野人,少年又和猴子为伴的张无忌,可就不一定了。
——那么假设,杨逍将指挥“五行绝杀阵”小旗掷向张无忌,后果又将如何?
杨逍之所以在训练“五行绝杀阵”时使用五行旗众,而非更为可靠的天地风雷四门的原因,除了五行旗本身具备基础的业务能力之外,另一层用意则是作为弃子。毕竟,如果狙杀教主张无忌的计划成功了,虽然肯定不会有目击者,但一样需要有人来负责任。在正式的文告中,五行旗众戕害张无忌的行为,只会是出自辛然、闻苍松等人的暗中授意。杨逍本人的责任,仅仅是失察而已。
然而在这个计划即将付诸实施的时候,杨逍面前出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那就是“
金刚伏魔圈”
。小张教主居然亲自点将,让互有心病的杨逍和殷天正搭档出战。于是杨逍故技重施,暗中保留实力,让殷天正承受了某渡的雄浑掌力,自己却用花巧的招式敷衍场面。结果就是殷天正活活累死,杨逍却毫发无伤。
天鹰旗旗主,白眉鹰王:殷天正
对比关于“金刚伏魔圈”一役和《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和游坦之合斗萧峰的场景,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惊人巧合。——同样是一个奋力苦战,一个虚应故事。
不同的是,金庸明写了慕容复的心理活动,却对杨逍的心理留了白。事实是,杨逍选择的战术间接导致了殷天正之死。然而,像杨逍这样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成名大高手,有可能犯下这么低级和致命的战术失误吗?唯一合理的结论是:
杨逍是故意的
。
殷天正之死,再次改变了明教内部的格局。继五行旗之后,天鹰旗也面临不可避免的式微。殷野王无论在武功和才干上,都和乃父相去甚远,决计不能和杨逍相抗。天鹰旗和五行旗一样被杨逍收编,只是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暗杀张无忌,变成了不那么必要,至少是不那么急迫的一件事了。
与此同时,峨嵋的装甲掷弹兵部队似乎是更为现实的威胁,因此屠狮大会上,杨逍才临时改变主意,将自己的秘密武器公之于众。毕竟,失去了殷天正这个明教巨头和直系血亲,张无忌在教务上除了依赖杨逍,还有其他的选择吗?范遥和韦一笑显然都不具备殷天正的影响力。对于这样一个对自己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张大教主,可以说杨逍想怎么对付就能怎么对付,还需要劳师动众的使用“五行绝杀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