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致力于促进和服务于中国地理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重”关税时代到来,海外仓或成出海必选项 ·  13 小时前  
百度智能云  ·  @所有企业,您有四款AI原生应用DeepSe ... ·  3 天前  
白鲸出海  ·  2025年1月成功出海的中国手游:《Whit ... ·  昨天  
中油工程建设  ·  公司与大庆建设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佳文推荐|人口-土地协调视角下的湖南省主体功能区优化探索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 公众号  ·  · 2024-04-09 20:30

正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用格式


周恺, 张旭阳, 夏依宁, 等. 人口-土地协调视角下的湖南省主体功能区优化探索[J]. 资源科学, 2024, 46(2): 421-433. [Zhou K, Zhang X Y, Xia Y N, et al. Optimizing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 of Hun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land coordination[J]. Resources Science, 2024, 46(2): 421-433.] DOI: 10.18402/resci.2024.02.13

人口-土地协调视角下的湖南省

主体功能区 优化探索

周恺,张旭阳,夏依宁,张瑞霞,曾鹏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负增长,研究者对土地资源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产生了新的理解,这对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主体功能区划分根据“双评价”确定,虽然常住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已经作为衡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小的重要计算指标,但现有的“双评价”框架还缺少直接反映人口和土地协调关系的指标。并且,随着中国人口发展进入负增长阶段,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城镇紧凑发展,人口变化和土地供给的约束未来将会引发新的人地协调关系,影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因此,有必要在主体功能区优化调整的过程中,重点考虑人口、土地以及人地协调关系的变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运用人口普 查和土地调查数据,探究湖南省区县人口-土地的增长/收缩时空演变规律,定量分析2010—2020 年区县人口-土地 的协调关系,结合《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 年)(图1)总结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人地变化特征,并对比规划实现情 况,探讨未来主体功能区的优化发展方向。

图1 2012 年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分类图


3

研究结果

①2010—2020 年,湖南省各区县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收 缩差异化发展特征明显,全省城镇建设用地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

②2010—2020 年区县人口和 土地不平衡现象普遍,大量的区县存在人多地少(集约型发展)与人少地多(宽松型发展)两种不匹配趋势,既存在 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滞后于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区县,也存在城镇常住人口增长略快于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区县;

③《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自2012 年实施以来,虽然体现出引导人口和土地协调发展的作用,但各区县城镇人口 和土地发展仍然存在与所属主体功能区发展目标相违背的情况。


4

主体功能区优化探索

| 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人地协调发展

《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要求包括以 下内容:从开发原则层面,在推动要素协调发展方 面指出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城市化地区在扩大城 市建设空间的同时,要增加相应规模的人口,提高 建成区人口密度;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减少人口规模的同时,要相应减少人口占地的规 模。 从配套政策层面,人口政策中指出:城市化地 区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提升人口集聚和吸纳 能力;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积极的 人口退出政策,鼓励人口对外转移和向城镇集聚; 土地政策中指出:城市化地区在保证耕地不减少的 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农产品 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严格控制农产品主产区 建设用地规模,严禁重点生态功能区改变生态用途 的土地供应。

然而,根据湖南省的分析结果可知,各主体功 能区中城镇常住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发展协调程 度很难达到人口与土地绝对匹配。因此 ,人口-土地协调视角下,需积极探索主体功能区 优化路径,并且各类主体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 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都可能存在多种发展 情景(图2),有必要进一步细化类型划分。

图2 人地关系变化趋势

| 人地协调视角下主体功能区优化路径

主体功能区虽然不是干预人地协调发展的唯 一手段,但对区域未来人口、经济和建设用地的分 布指明了方向,可作为引导人地协调发展主要技术 工具(图3a)。 人地协调发展作为主体功能 引导要素发展的最终目标,两者之间存在主体功能 对人地协调发展的监督/干预与人地协调发展过程 中不断向主体功能反馈并优化的双向作用。基于此, 本文从人地协调发展视角提出主体功能引导 优化路径(图3b)。

图3 主体功能区与人地协调发展相互作用及

主体功能区优化框架

| 湖南省区县多类型发展路径引导建议

主体功能区是大尺度空间塑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宏观区域尺度能有效发挥其战略指引作用。构建主体功能区类型的意义在于辨析发展的等级有序性和阶段差异,但现有主体功能区规划缺乏降尺度功能传导、精准落地的技术依据,规划实施以方向性的政策为主,虽然相关研究正在探讨与国土空间规划的“三区三线”相结合落实主体功能区,但当前的主体功能区划分维度单一,对于城镇发展指引应当增加维度,将发展类型特征与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要求相结合,寻求更加复合的发展类型。 如图4 所示,本文根据人 地关系总结的七大类型指引城镇未来人口发展与 土地开发的原则,旨在通过主体功能引导城镇发挥 本底优势、差异化发展,将湖南省各区县分为13 种 发展引导类型:振兴发展型城市化地区、提质调整 型重点生态功能区、提质调整型农产品主产区、提 质调整型城市化地区、振兴维持型重点生态功能 区、稳定发展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稳定发展型农产 品主产区、稳定发展型城市化地区、稳定维持型农 产品主产区、稳定维持型城市化地区、稳定调整型 重点生态功能区、稳定调整型农产品主产区、稳定 调整型城市化地区。

图4 湖南省各区县发展引导类型空间分布图

作者简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