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一度被视为坚不可摧的资产堡垒,更一度有“京沪永远涨”的口号。
然而,自2021年以来,包括一线城市在内房价持续低迷,深圳全市二手房均价距离2021年初的最高点跌幅已接近40%,而且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各热点城市二手房每成交一套,就要多出好几套新增的房源。
和房价表现几乎完全正相关的,是飞天茅台的价格,53度飞天茅台在2021年巅峰时期一瓶售价超过3500,如今已经快跌破2000。
是巧合吗?
过去,一线城市房价和飞天茅台价格可以说是最硬的人民币计价资产了,甚至比现金还要优质,一线房产和飞天茅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两个相同属性:1它们可以长期增值,2他们易于套现。
然而,现在情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房价和飞天茅台,两者双双在2021年见顶,这不是巧合,其他很多数据也都在2021年见顶,比如
另一个在2021年见顶并开始走下神坛的
保时捷。
保时捷在华销量于2021年见顶↑
保时捷销量的恶化还在加速,过去一年多中国市场上保时捷的落地价可以说是惨不忍睹,近期“保时捷只卖 44 万”的话题也引发了热议,其华南区域一家终端门店称Macan正在进行优惠促销,最高优惠16万,该车优惠后最低售价为44.8万。另外在山东、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多省份,该车均出现了50万元以下的裸车价;而报价达到103.8万的Taycan现在70多万就可以拿下,目前保时捷几乎所有的车型都可以打7-8折。
不只是保时捷,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在内的豪华汽车品牌今年以来都在大幅降价,但仍然止不住销量断崖式下降。
2024年一季度,保时捷中国16340 辆,同比大幅下降 24%,保时捷在今年5月份仅卖出4633辆,同比去年5月下滑高达40.61%,这说明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正在加速减少。
出现这个情况的背景,一方面是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加剧,但仅仅是这个原因仍然不足够有说服力,
毕竟目前国产的
新
能源汽车
仍然
只在中低总价范围内
具有较强竞争力,尚无法
挑战如奔驰S/
宝马7系/
奥迪A8等D级车的
地位,特别是劳斯莱斯和宾利这种超豪华品牌仍然无可取代,可见豪华车
中国市场折戟的另一个原因是
中国的中产和富裕阶层对汽车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保守了...
前几年总听到这样的说法,大体意思是:
困难都是普通中产和低收入群众的,富人永远都有钱。
持有这个说法的人自己本身不是富人,但非常喜欢强调富人的特殊性来安慰自己,原因是他们也可能买了高总价的房子,买了茅台股票,或是在从事伺候富人的工作,内心很缺乏安全感。
但过去三年的现实告诉我们,在不利的趋势之下,富人的遭遇很可能比普通人更加糟糕,他们要面临倒查补税、他们有着更大比例的负债、他们还要因为自己有钱或是家属在海外生活而在舆论场上被扣上资本家、买办、不爱国的帽子被原本不可能和自己有交集的一帮社会渣子批倒批臭。
然而,当一个社会的富裕群体变得保守和躺平后,带来的结果一定是中低收入者的口袋也越来越空,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中端消费开始遇到压力的明确信号了。
中端消费也降价
继续说最具代表性的大件消费品 - 汽车,不仅仅是保时捷和BBA,经典平民车型丰田卡罗拉最近也开始大幅降价了。
如果说中国远高于海外豪车售价本身让保时捷和BBA的大幅降价显得有一定合理性的话,那么丰田等合资车以及一众自主车企不断下探的车价已经使得中国的中低总价汽车便宜到不像话了。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油车,只要是可以在中国制造的车,名义售价几乎全部达到了世界最低水平,从两年前开始特斯拉的3和Y,中国售价就是世界最低的。
7.98万可以买到原本指导价13.18万的油电混动的卡罗拉。做一个对比,美国的油电混动卡罗拉的起售价是2.35万美元,有时甚至还要加价。
按照美元人民币汇率计算,这款车的中国售价居然只有美国的一半水平(尽管配置存在差异,但不影响价格差异巨大的这个结论)。
丰田卡罗拉混动版美国起售价
卡罗拉
中国报价
除了卡罗拉外,汉兰达和凯美瑞也都大幅降价,即使是两年前我们也很难想象只要14.98万人民币就可以买到最新款的混动版凯美瑞
。
丰田在宣传中,名义上虽然说是所谓限时优惠,
但在现在这样一个内卷加剧且内需不振的市场中,这样的优惠只会持续甚至加大,不可能只是暂时的。
无论是比亚迪等国产新能源汽车,还是保时捷和BBA这样的豪华品牌,亦或是丰田这些实用合资车,在过去一两年时间里无一例外都在疯狂降价。
这说明相对产能而言,市场上的需求不足是广泛的 - 不仅仅是富人,也不仅仅是普通中产,是几乎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更加理性了。
中国物价的下降不仅仅体现在商品上,服务价格也是类似的趋势。
举个例子,
十多年前我常住北京,当时经常在晚上十一二点从首都机场打车到西直门,这样一段单程大约需要110-120元,而现在滴滴大概只要60-70元,如果是现在的出租车,价格和十多年前还是一样的
...
这些年来,中国大量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不仅没有上涨,反而伴随新业态(例如滴滴平台、美团和拼多多补贴等)的出现和竞争的加剧,导致最终的价格出现显著下降。
这背后的经济学原因是国内产能和需求的不匹配,
一直以来,相比其他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投资和出口,消费本身就是短板,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也是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一家...所以中国的内需不足和生产内卷,不是这两年才有的,只是这两年表现得更加明显了而已。
中国生产能力极为强大,有就业需求的人极多,但内需不足,这几年外需和外部环境又进一步恶化,这导致我们的内卷加剧
,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都螺旋式下跌。
但另一方面,我们作为普通个体,也应该站在自身利益角度,看到这些东西能为我们带来的好处...
至少在过去这三年时间里,我们
过去常说的中国成本高昂的大件(房子、车子)价格大幅下降了,这让无数尚有财务能力且没有踩坑的国人有了更多购买力和选择的空间。
消费在中国、投资在美国
我在面对这些同步下降的数据时并不悲观,因为我知道我只是一个普通个体,我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关心什么大国博弈和国际大棋局,我只要自己和身边的人过得幸福快乐就可以了。
我认为在这样的一个通缩压力不断的市场中,我们中国人也是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生活体验的。
(多说一句,我自己非常反感那些已经润了并且看到国内经济下行,就洋洋得意不断强调自己多么幸运的人...这种人的心态决定了无论他们移民到哪里,都只不过是换了一张床睡觉而已,因为他们的观念还是典型的洼地弱者心态,他们对其他个体毫无共情能力,他们的幸福感高度依赖于和其他人的对比而获得的优越感,而不是来源于自身内心深处的快乐。)
我可以非常有信心地告诉你,如果单纯从物质条件来看,对于同一个人或家庭而言,
生活在中国并投资美国资产(例如长期定投标普500、纳斯达克100)的人,完全可以活的比生活在美国投资美国资产的人还要爽得多,如果我没有亲身体会,我不会这么有把握地这样说。
这也是我劝退一些朋友办理香港身份的原因,我的观点是你不需要有香港身份就可以获取香港的资源(离岸账户、投资窗口),
同样你也不需要有美国身份就可以获取美国一部分非常优质的资源,这个资源就是美国的投资机会。但你在中国生活又可以避开美国高昂的生活成本 -
经历了疫情后的大通胀之后,美国已经有越来越多过去非常有优势的价格现在变得不再有优势甚至更加昂贵,例如中低档汽车的售价、以及部分州的油价。
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在旧金山湾区年包30万美元的码农,也做不到像中国中产这样的下馆子自由、滴滴自由、外卖自由、按摩自由...这没有一丁点夸张,这就是非常真实的现状。当然,
前提是这个在中国生活中产足够聪明,TA要能够躲过P2P、买房、A股的轮番PUA,同时能够对中国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污染形成足够免疫。